2025年4月25日,央视资深主持人张泽群在社交平台连发两条动态,针对“被央视开除”的传闻亮出法律武器。一张截图显示,网友在其颐和园游玩视频下留言质疑其职业状态,张泽群直接回怼:“凭这条就可以起诉你!”并附上声明强调自己仍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职主持人,警告造谣者将承担法律责任128。该事件迅速登上热搜,12小时内话题阅读量突破2000万次,网友围绕“公众人物名誉权”展开激烈辩论。
一周前,张泽群因发布“首用老年卡游颐和园”视频意外成为焦点。画面中他手持北京市老年优待证,自述18岁初游颐和园与60岁持证重游的对比,引发网友对其职业生涯的怀旧情绪。视频播放量48小时突破500万次,评论区既有对其“公园自由”的调侃,也有对其职业稳定性的猜测。数据显示,该事件带动“主持人职业寿命”话题搜索量激增180%。
【从青涩新人到春晚常青树:38年央视履历曝光】
公开资料显示,1965年出生的张泽群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1991年通过央视青年主持人比赛入行。其职业生涯横跨新闻评论与文艺晚会两大领域,曾主持《东方之子》《文化视点》等深度节目。2005年至2011年连续七年担任央视春晚主会场主持人,2018年后又三次执掌春晚分会场,被观众称为“晚会定海神针”。2024年5月,他晒出与周涛、董卿、朱军的合影,配文“青春万岁”引发集体回忆潮7。
此次谣言风波中,网友自发梳理其工作轨迹:央视官网显示其仍位列在职主持人名单,近五年参与过《国家记忆》等节目录制。业内人士透露,张泽群近年工作重心转向文化评论类节目,2025年3月还以“特约观察员”身份出席广电总局行业论坛。对比2023年电视行业平均15.8年的从业年限,其38年的央视工龄堪称“行业活化石”。
【法律维权成标配:3个月14起名人名誉诉讼】
张泽群事件折射出公众人物维权新常态。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明星发布律师函数量同比增35%,其中18%涉及职业状态谣言。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持续传播未经证实的离职信息可能构成名誉侵权,近三年类似案件原告胜诉率达82%。不过实务中,此类诉讼平均耗时6-8个月,赔偿金额多在3-8万元,被部分网友质疑“违法成本过低”。
事件还暴露平台审核机制漏洞。某社交平台内容审核负责人透露,正在测试AI谣言识别系统,重点监控“开除”“封杀”等关键词。而张泽群维权的评论区截图显示,原造谣帖获得超2000点赞,存活超12小时才被删除。网友热议平台是否该为谣言扩散担责,目前法律尚未明确平台连带责任标准。
争议焦点: 当主持人的工牌变成网络谈资,职业状态讨论该不该受法律约束?平台算法推送谣言是否变相助纣为虐?38年工龄的行业标杆尚且遭遇质疑,年轻从业者又该如何自处?这些追问正在撕裂舆论场,而答案或许比谣言本身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