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书解语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设法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而无需直接交战。通过削弱其阳刚之气,使其逐渐变得柔弱。
●原书批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战,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此计是调动敌人就范的策略。孙子兵书上说:“凡是先进入战场等待敌人的一方,就会处于安逸从容的主动地位;后进入战场仓促应战,就会处于疲惫被动挨打的地位。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能调动敌人就范而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孙子讨论的是作战的具体态势,而此计的主旨则在于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静制动,以小动应大动,抓住关键来应对周围的各种环境和事变的各个环节。例如:管仲将军事命令融入内政,通过治国备战来充实实力;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坚守雁门关,久不出击,暗中充实装备,伺机而动,最终大败匈奴。
●计谋精要
“以逸待劳”是指在作战时,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待疲劳的敌人进犯时给予还击。此语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兵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其思想源自《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施行此计的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相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通过积极调动敌人,使其疲于奔命,损耗其锐气,使其由刚强变为柔弱。在作战中,我方抢先占领有利地形,养精蓄锐,做好围歼准备,待长途跋涉的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发起突袭,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从而全歼敌军。
●用计锦囊
一、敌我态势的归纳总结
依据“损刚益柔”的提示,可以判断敌我态势与“损卦”密切相关。解语立足于“损卦”进行变易诠释:损卦的上卦为“山卦”,进一步“损刚益柔”则使敌方陷入“地卦”的困境,用兵要略为“不以战”,通过调动敌人使其疲于奔命来达到此目的。批语引用《孙子·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加以印证,强调我方掌握战场主动权,占据压倒性优势。提示损卦的下卦为“泽卦”,加之敌方被我方反向作用可变为“火卦”。上下卦象相复合,可知敌我态势为“明夷卦”,即“地下有火”。这意味着我方通过“调敌疲敌”,以逸待劳设伏,待敌军进入埋伏圈后,会像火山喷发一样毁灭一切。因此,“以逸待劳”所针对的敌我态势的卦象表达是损卦的变易“明夷卦”。
二、用计前后敌我态势的质变及其制胜机要
由此可见,原书作者通过“山下有泽”的“损卦”,用其变易“地下有火”的“明夷卦”以及“泰卦”中的阴阳协变:以枢应环,以刚制柔,来诠释实施此计前后敌我态势的质变及其制胜机要。《易·明夷》上说:“南狩之志,乃大得也。”意思是:决心在南边狩猎,必能大获全胜。
三、计谋的深层含义
1.立于不败:通过抢占有利地形、做好围歼准备、养精蓄锐等措施,创造制胜条件后再交战,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2.胜己败者:当敌人力量强大、气势凶猛时,我方应采用调敌分兵、使其疲于奔命的策略,削弱其力量,使其体力疲惫、士气低落,处于失败的被动地位。
3.以主待客:我方创造制胜条件,掌握战场主动权,使敌人处于被动失败的地位,创造或等待敌人致败的战机。以主动对待被动,以先胜对待先败,以充分准备对待仓促应战,以锐不可当对待疲惫不堪,必能取得胜利。
●经典战例
曹玮以逸待劳,轻松取胜西夏军
北宋时期,西夏军队屡次骚扰西北边境,百姓不得安宁。皇帝召见大将曹玮,命他率军平定。
曹玮率军直驱西北边疆,西夏军一见“曹”字大旗,便知是常胜将军曹玮的部队,稍一交锋便溃逃。曹玮心想:我军一到,他们便逃;我军一撤,他们又来骚扰。如此反复,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将他们引出来,彻底消灭,才能解除后患。
第二天,曹军故意赶着西夏军撇下的牛羊,抬着缴获的战利品,散漫地往回走。夏军统帅得知后,认为曹军贪图战利品,部队毫无纪律,一片混乱,认为这是战胜曹军的良机,便率军追击。
曹玮部队拖拖拉拉地走到一个地势有利的山口,随即摆阵迎战。过了半天,远处尘土飞扬,西夏军追来了。曹玮微微一笑,派人到西夏军那边传言:“贵军远道而来,将士十分疲乏,我们不想乘人之危而交战,先请你们休息一下,待会再决胜负。”西夏统帅认为这对己方有利,便同意了。
过了一会儿,曹玮认为时机已到,又派人过去通知:“休息好了,开始吧!”当即,山谷中战鼓震天,双方人马展开激战。没多久,西夏军被曹军杀得尸横遍野,死伤大半,只有少数人落荒而逃。
曹玮的幕僚们感到奇怪,堪称彪悍骁勇的西夏军,为何未经激烈交战便溃败?便请教将军。曹玮说:“战场上仅靠匹夫之勇是不行的,要动脑子才能取胜。昨天双方交战时,他们便逃走,其实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我主力硬拼。为了彻底消灭他们,我便以贪图战利品为幌子迷惑他们,装作军纪涣散的样子引他们上钩。不出我所料,他们果然中计,长途跋涉100多里追来,肯定相当疲劳;而我们则休整了半天,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但如果当时立即迎战,我方必定会伤亡较大,因为他们的锐气还很旺,决战的斗志很高。于是我故意让他们休息,延缓了决战的时间,挫败了他们的锐气,使他们的斗志松弛下来。要知道,长途跋涉或干重活的人,一旦停下休息,就会浑身乏力。此时攻击,我们就能轻松地战胜敌人!”
一番话,说得幕僚们心悦诚服,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