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手下一个兵越战中立功,授予中将官至副总参谋长,却56岁退役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4-05-01 02:58:26

观看电视剧《亮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而且以集体形式出现,因为队伍中所有的人,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同样的性格与气质,而赋予这种气质的,是由队伍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决定的,因为正是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俗话说,虾米成不了鲸鱼,蚂蚁也成不了大象,因为是由它们的基因决定的,所以一个团队的成功,“首任长官”的确很重要,可以说是创造新篇章的人,一旦注入其优秀的基因,后续的发展就很难跑偏,就会依照这些优良的做法,且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从而发扬光大,人才辈出,从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点,我们要用来形容组建于上世纪抗美援朝时期的54军最恰当不过了。因为这支部队虽然组建时间较晚,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行整整两年,54军在广东惠阳奉命组建,随即紧急政治动员,强化训练,新成立仅三个月后,便在军长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54是最后一支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在朝只打了一仗,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

然而,这支历经战火淬炼的精锐之师,在朝鲜战场上,经受住了考验,战绩熠熠生辉,这次战役尤其是把韩军李承晚的精锐部队“白虎团”打得威风扫地,全军覆没,后来拍摄成脍炙人口的著名的电影《奇袭白虎团》,可谓是影响了几代人,54军进行大小战斗254次,歼敌7662人,战果颇丰,表现非常出色,攻得上,守得住,打得英勇顽强,得到了上级的嘉奖。即使后来签订了停战协定,这支能征善战攻守兼备被誉为“铁军”的精锐之师54军依然留守在朝鲜,目的是防止侵略者卷土重来,形成猛虎下山之态势。

有54军这支雄师在朝鲜守卫边疆,为祖国站岗放哨,同时参加朝鲜的战后重建工作,自此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也开启了后面的和平建设,直到全面胜利多年后的1958年,朝鲜局势趋于稳定,这支英雄的部队才凯旋归来,奉命驻扎在四川。由于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这支部队大都在这里从事劳动生产,是支农开荒的生产部队,古代的时候就是屯田,所以招募的新兵大都是距离驻地不远的四川人,这一年,四川营山一位名叫何其宗的18岁小伙子从体校光荣地入伍。

何其宗,1943年3月,出生于营山一位农家,他的父亲何守廉是一个厨师,解放后在县委食堂工作,母亲何周氏在街上开个小店,挣些小钱维持生活。当时,其父母亲生他时接近五十岁,此后再没有生育,何其宗是家中独子。家庭条件在当时算是较好的,因此父母悉心培养他读书,后来他非常热爱体育运动,上中学时成为全校60米短跑冠军,跳高能轻松越过1.25米的高度,加上他身材高大,又成为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随后考入体校。

不久何其宗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体校的学业,转而入伍从军,报效祖国,进入部队进行新兵训练时,由于他在校时跳高冠军、短跑能手、篮球高手,加上训练格外刻苦,新兵连的时候很快就突显出来,先是班长非常喜欢他,特别是在体校生文化水平比较高,体能素质又好,这是尖子兵的“苗子”,很快在各项训练比武竞赛中,又获得名次。更关键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组织能力,短短时间就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大家庭的战友们关系良好,从素不相识到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房、同站一班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培养了兄弟一般深厚的感情,可见他非常优秀。为此他被选拔为首长的警卫员。

从小就在家乡聆听众多英雄的故事,从而格外崇尚这些英雄人物何其宗,在那个敬仰人民英雄的时代,他第一次看到这支部队的最高领导人,54军军长丁盛,当时,其丁军长英名可谓是如雷贯耳:红军长征时的连长,突破腊子口的“丁大胆”,抗战时的守路钉,衡宝战役时的“大胆将军”腰斩钢七军,在朝鲜打的美军满地找牙,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对他做过专门报导。因此,第一次看到丁军长的时候,可谓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只见心中偶像的丁军长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帽子上那金碧辉煌的军人魂显得格外抢眼,金灿灿的领子上镶有红领章,方方正正的脸上一对倒八字眉苍劲有力,加上他身材高大,步履矫健,站有站形,坐有坐像,标准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讲话声音洪亮,口才甚佳,条理性极强,还写得一手好字,刚健端庄,风格独特,给人的感觉是文韬武略,才华横溢。

军队就是一个大“熔炉”,能把铁炼成钢,这里有严格的纪律,有亲密的战友,还有规律的作息,很多东西都是日常当中潜移默化到骨子里,从此,何其宗处处以军队里这位首长为榜样,不仅学习到了坚韧不屈的军人精神,特别是随后他跟着这支部队上战场,在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首长们的战斗策略和智慧,对何其宗后来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丁盛从1952年到1964年担任54军军长长达12年之久,对该军的影响极为深远。就在何其宗入伍的时候,54军正是从抗美援朝回来不久,我国西南边陲再燃战火,邻国印度在边境疯狂地武装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我国被迫发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54军再次临危受命,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出征到西藏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此时,全体干部战士一手拿生产工具,一手拿战斗武器,边集结、边组织、边动员、边开进,利用一切空隙,边展开战前练兵。

这次战前大练兵,丁盛亲自上阵讲战术,并反复讲授,比如“三种不同情况的三种不同打法”,讲“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强调战术必须先是学技术,练兵提炼出简单易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词,比如战士练兵五大技巧:投弹、刺杀、射击、爆破、土工作业。四快一慢:前进要快、准备要快、发展战果要快、追击敌人要快,慢就是做好充分准备,挖交通壕,做工事,捆炸药一定要细心,不可贪快从而失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当时作为一名战士的何其宗。对他讲的这些东西,觉得部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不是一般的高。

接着,在军长丁盛亲自率领下,先火车、后汽车、再骑马、后步行,千里奔袭,从四川到西藏,奔赴雪域高原。当时因为战事紧急,运输十分困难,根本来不及补充后勤,甚至整个后勤处,都只上来了一个副处长,每个战士负重50-70斤,粮食不够,号召大家勒紧裤带吃稀饭,到前线的炮弹都是用肩挑,其困难和艰苦程度是超出平常人想象,但全军将士依然士气高涨,对军长丁盛来说,他知道这种山地丛林作战,是根本没有后勤的,奔赴前线的他深深地知道,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

54军开往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地区,此处海拔1000公尺左右,山高林密、河流交错,地势非常险峻,与部队驻扎四川盆地温润的气候比起来,真可谓是有天壤之别,山高、谷深、坡陡、林密、路险、水急,刺骨的寒风在山谷中肆虐着,呼啸着,呼呼的声音,听的人后背发凉。每一名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运输队,身负战略物资,有时越过的地方一条仅能容纳一二人通过的羊肠小道盘踞在悬崖峭壁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落下去,那可就是牺牲了,其困难和艰苦程度是超出想象的,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这些都是上级战前培训及动员的结晶。

作为部队一名首长警卫员的何其宗,和大家一起克服高原、气候等种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巩固边疆的任务,第一次参加了真刀实枪的战斗,对他感触非常深刻,尤其是亲临当时军长丁盛等领导指挥战斗的情形。他们知道,那时瓦弄地区的敌人是印军号称强悍“王牌”精锐11旅,二战期间曾经在沙漠之鼠——蒙哥马利元帅麾下,在北非击败过德军王牌部队“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的部队,战斗力可谓是一流的,当时面对54军长长途奔袭而来,根本是不以为然,认定自己是熟悉地形的“坐山虎”,对劳师远征,不适应高原环境作战的“过山虎”,还摆开长蛇阵,自诩以逸待劳,稳操胜券。

令敌人没有想到的是,胸有成竹的军长丁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的特点和地形情况,对各部下达作战命令,随后,训练有素,战前准备充分的我军各部,采取正面佯攻,牵制迷惑、消耗印军,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一举向印军的“蛇腰”、“蛇尾”勇猛穿插,斩杀下去,各部勇猛直前,所向披糜,顺利完美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仅仅10个小时左右,就干净利索地全歼印军主力第11步兵旅,仅有印军第4军军长卡尔中将和第11旅旅长,带领部分人员乘直升机逃跑。此役一举收复了被印军非法占据的我国领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史称“瓦弄大捷”!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战场上表现出色的何其宗,能加入这样一个英雄队伍,这对刚入伍的何其宗来说是一件十分骄傲自豪的事情。但是何其宗的幸运之处不仅如此,体校出身的他身强体壮,初尝战事的他成长为班长,后来,凭借着多年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荣升副团长兼参谋长。就在对印自卫反击战17年后的1979年初,中越反击作战打响了,何其宗的这支部队派上了前线。

作为一名团级干部的何其宗,深刻领会当年出征对印自卫反击战时老首长丁盛对全军的突击军事训练的真谛,对官兵要分层分类进行战术训练,他亲自带领全团营、连、排三级干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强化实战训练,重点做好几点,一是火线提拔敢于亮剑的勇士,从悍勇中选择虎狼凶猛英雄人物;二是熟悉地形地物是进行作战,隐蔽,捕俘,攻击;三是重点是保存自巳,消灭敌人;四是识图与野外辩识方向,生存质量为一体。

对于基层战士的强化训练,何其宗除了当年从军长丁盛处学习的战术之外,因地制宜总结提炼出新时期的作战方法,步兵五大技术和单兵战术,战场迫切需要的埋雷、排雷、防化、自救互救等基础训练。特别是训练结束之后,他搞了一次检验性演习,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命令全团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开进准备。当全团乘车开赴“前线”时,所有随军家属都到场相送,很多家属为亲人将上战场流下不舍的眼泪,场面很是感人。

当部队开出营房五公里时,才接到通知:这是一场演习。何其宗就是这样反复地把部队放在近似实战的环境里锤炼,常喊“狼来了”,随时准备打狼。他始终坚持“练为战”的理念,他说不能把演习搞成演戏,演习就是要暴露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打仗之前。真战斗打响之后,他对各个战斗任务的各个细节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并准备了多项预案,他率领全团两千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作战阵地,很快投入战斗,并趁夜奇袭加强攻的方式顺利拿下了1108号高地,歼敌越军一个副团长在内共计一百七十四人,还俘获了二十位敌人,受到总部的表扬。

因为我们的部队要经常采取夜袭敌人的方法,有一次队伍穿插攻击一个县城的过程中,一个营不慎在丛林中迷路,要知道,在越北地区的山岳丛林中迷路,那绝对是九死一生,山林中存在大量的毒虫猛兽,例如吸血的山蚂蟥、不冬眠的毒蛇、豺狼虎豹等,随时都会对战士们的生命造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不小心误入越军雷区、误入越军伏击圈,那更是凶多吉少。

得知这一情况后,团级干部的何其宗立即亲自带了一个侦察班,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搜索,终于在一片密林中找到迷路这个营的队伍,为了让营指战员都有长进,他亲率营长等领导一行人,通过登高望远,爬上大树观察,借助星星或者山脉轮廓识别方向,再教他们使用指南针确定自身所在的位置,并结合地图,顺利找到大部队,脱离了危险。

当初的部署是集中优势兵力,穿插迂回将敌分割合围,包饺子,打歼灭战,一次歼敌一个师至几个师,利用短时间把敌人打怕打趴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此处山地丛林地形复杂,路隘林深苔滑,且道路稀少,气候恶劣,民情不利,这一点法吃了不小的亏,为此,何其宗因地因时制宜,总结出多点制敌之法,效果特别显著:

其一是画出重点。针对越军多年经营的所谓防御体系,每一处都有中枢系统,只要把这个点拿下,余则土崩瓦解;其二是奇袭至胜,比如敌人在要道利用山洞据守,我们从下往上打很难,要是从上往下打十拿九稳;其三是分兵合击,采用梯次编组、小群多路,使突击的尖锐性与韧性相结合,倘若一拥而上,伤亡极大;其四是步炮协同,步兵划出重点后,呼唤炮火进行精准攻击,倘若没有目标炮火齐射猛轰一气,反而暴露自己意图给敌调整机会;其五是打歼灭战,正面攻击与穿插迂回相结合,穿插分割迂回,四面包围敌人,力求打歼灭战;其六是丛林搜剿,丛林山地防御中往往以重要制高点为主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各高地之间采用正面、侧面、倒打火力控制,表面阵地被攻占后便退守坑道掩体进行顽抗,因此,搜剿残敌至关重要。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何其宗通过以前参战经验和眼前实战中,短时间总结出的这些关键要点,并要求各指战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高度重视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划出重点,选准突破点和主攻方向,周密部署兵力,特别强调每个指战员先要自己心中有数,然后通过临战演练和准备,让所有参战者都了如指掌,从而战场情况变化,不断实施坚定、灵活的指挥方法,方能一鼓作气,战胜敌人。

在何其宗的这些战前准备、战场指挥、战中指导、战后总结整体思路的贯彻落实,我军一支又一支部队在战斗中奔走于丛林山川地带,每一次战斗都打出不俗战绩,大展虎威,经过在团级指挥岗位上的实战锻炼,不仅大大提高了在山岳丛林地作战的指挥能力和搏击技能,而且通过总结摸索山岳丛林地作战的规律,把实战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他也因此赢得了丛林之虎这个称号。何其宗自己认为,作为一名军人,特别是这支队伍的一把手,都必须有一股“虎劲”,这样才不会使手下成为绵羊。

对越大规模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的冲突并没有就此停止。不甘惨败越南搞了个所谓的全国总动员,摆出一付要打“持久战”的架势。接着,越军在中越边境的老山、者阴山地区构筑起重重防御阵线,还在此地遍布雷区和火力点,并不时借助高地优势向我国境内放冷枪冷炮,大有占山为王的架势。面对越南接二连三的挑衅,我国自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随即与越南展开近十年的两山轮战,将各个军区轮番上阵前往两山地区进行轮战。

两山轮战期间,立下战功,善于总结,被誉为丛林之虎的何其宗,先后晋升为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那时,他担任的重任是者阴山作战前线指导组组长,最终,在何其宗的战前指挥战后指导下,两山战役最终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战果。战后,何其宗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42岁的他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副总参谋长,1990年又荣升中将,当时的总参谋长是开国上将杨得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江山代代出英豪,这个国家永远不缺柱石栋梁,从丁盛手下的一名士兵,通过十几年的磨练,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南疆的山岳丛林中施展身手,打出不俗战绩,被人称颂为丛林之虎,自此跃出山林,在更高的平台上、更广阔的天地里驰骋腾跃!并且成为一颗耀眼的将星。出人意料的是,1999年,56岁的何其宗意外地退出现役。

如今,何将军虽然不在军中担任职务,但其在反抗外来侵略,战场上的立功表现,依然被后人所铭记,在如今安静平和的日子里,退役后的何其宗,过上了悠闲自得的晚年生活,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陪伴家人身上,真诚地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享受着他为之奋斗多年的和平与安宁。

16 阅读:6684
评论列表
  • 2024-05-03 11:35

    啥时候能找个机会再搞一次轮战就好了。。。内什么,阿三啊,咱们打个商量你看怎么样[笑着哭]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