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天裁判,体会多多

扬州小兔子 2024-05-14 21:51:07

考了裁判证后,有过两次正式上场执裁的机会。正式登场之前,自己在队友相互比赛时,练习过几次。

那天,看到比赛名单上自己的名字被列入裁判后,很是紧张了一阵。真的要上场执裁了?在家里,将那本小册子翻看了一遍,复习了理论知识。坐着将练习的过程在脑袋里回放又回放。做球员,上场只需要听从教练指挥,尽可能将自己的每一杆球打好就行。裁判不一样,代表的是公平公正与赛场节奏。

好在,第一次执裁,是友谊赛。比赛只有半天时间。安排的场次为三场。到裁判组报到时,看到与我同场的裁判,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心中安定了不少。尤其看到笑眯眯的孙老师温和地招呼我时,彻底放心了。这个临时小组,好温暖。

为了练习我,孙老师让我副裁、正裁轮换,还独立执裁了一场。虽是友谊赛,我却很认真地通过实践,学到了不少裁判知识。书本上无法涵盖所有,只有实际经历过,才有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裁判的临场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得到很大提高。

第二次当裁判,是一场全市门球大赛。这场比赛,从上午七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近四点才结束。每一片球场,安排了十场比赛。上场前的紧张,在裁判会议时就开始出现。严格的裁判纪律,整齐统一的着装,到位的手势动作等,一一有明确的要求。

比赛开始!作为副裁站在了发球线前,与主裁形成对角线站位。随着一号球应声入门,跟随球的运动,跑到了二角三线处。这样的奔跑,在整个发球时段不断重复。那天比较热,不一会便汗水淋淋了。白色的门球帽拿下来,捋捋汗湿的头发,继续!

门球裁判规则中,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规定:主副裁判又叫甲乙裁判,可以根据距离球的位置,相互转换。这样,有些副裁的奔跑,转化到了主裁身上。与我同场的裁判,是一位来自仪征的本家大姐。

她热情地利用空闲时间给我讲述一些细节的处理。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战时的指点胜过课堂上冗长的课时。非常感谢门球这个集体,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纯粹而简单。大家比赛时紧盯的是门球,闲聊时,谈天说地没有,聊的还是门球。

本来以为,以我这样的年龄,不会再有激情和激动。没想到在遇到新鲜事物时,还有剩余的激情在。是不是可以说明,还不算过于老迈?

说远了。说回比赛。当赛程到达上午即将结束时,劳累感冒了出来。平时上场打比赛,三场五场,没觉得累。半小时一场的比赛,轮到自己不过三杆五杆。有时候可能只有一杆两杆,丝毫不会劳累。

球场上不断奔跑半小时,虽不是跑步比赛,也不同于竞走,毕竟双脚始终在移动,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相比许多老裁判,他们的年龄更大些。他们的动作姿态更规范好看。那么,他们的劳累,一定更甚于我。

组委会安排了一片场地两组裁判。每场比赛一组,轮换上场。全天跑了五场,晚上看看WX,显示将近一万步。从脚扭伤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走路到一万步了。这一次的连走带跑,却让我相信了一点,老胳膊老腿的,还管用,还能使使。

裁判与球员,不仅是身份的临时转换,更是对门球的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我以为。

0 阅读:1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