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频繁出现,为什么没有单独立法?未成年人不该被重视吗?

文案小窗 2023-04-28 23:09:13
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出现,应该重视起来。

以下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一些校园霸凌事件,当然了,这只是冰山一角。

1.2023年4月27日,陕西宝鸡一名学生因受不了校园欺凌而选择跳楼自杀,实在令人惋惜又悲愤。

2.2019年9月,广东一名初二女生,因在家长群里发表批评学校领导的言论,遭到班级内5名女生的校园霸凌,其中包括将其拉进卫生间轮番殴打和恐吓。事件曝光后,涉事学生被学校开除,并被送到社区补课。

3.2018年11月,北京一名初中学生向家长表示遭到同学殴打、拍照并散布。在家长投诉后,学校组织调查,被发现涉事学生共计15名,他们将其拉出教室后轮番殴打,并将其手机摔坏并拍下其照片。此事引起关注后,其中3名学生被刑事拘留。

4.2020年4月,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名小学5年级的学生被同学殴打,遭到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严重伤害。该学生的母亲通过社交媒体发出求助信息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涉事学生被学校处理,并接受心理辅导,遭受的伤害也得到了逐步治愈。

5.2021年1月,重庆一名初中女生遭到同学组团欺凌,被砸伤多处。她的家长拍下了女儿被欺凌的视频,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随后,涉事学生被学校做出开除处分的处理,并接受了由学校安排的心理辅导。

这些校园霸凌事件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谴责,也进一步凸显了校园霸凌问题的现实性和危害性。

涉事学生和家长都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才能彻底处理校园霸凌问题。同时,家长和教育机构也需要增强对校园霸凌的防范和应对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切实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二.校园霸凌频繁出现,为什么没有单独立法?

我国现有的法律,目前并没有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门条款,仅有一些相关联规定,原因可能在于:

1.校园欺凌证据搜索困难,很多校园欺凌行为在性质上极为恶劣,但伤害却难以量化。

校园霸凌往往发生在学校内部,不易被外界知晓。而且,即使有人知道了,也不一定会公开揭露,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学校形象等问题。

此外,校园欺凌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心理上的伤害或者言语上的攻击,很难量化,让人感觉很无力。尽管其性质极其恶劣,但并没有直接的物理伤害或损失,不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2.在实施上难以推动,涉及面太广,牵动的利益链很长。

校园暴力的施害者在法律上也是被保护者,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本身就有从轻减轻的规定,而且还会考虑到受害者融入集体(一般施害者都有团体)和对施害者的引导教育问题。

尽管我们有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来打击校园暴力,但由于校园暴力的施害者多为未成年人,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会导致法律对施害者的惩罚较轻,这在实施上很难推动。

此外,由于施害者通常是由一个团体来实施的,如果惩治其中某一个人,另外的人可能会因为感觉受到冤屈而采取报复行动。

在法律处理校园暴力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对施害者的引导和教育,以期达到正确的惩戒和教育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等目的。

3.欺凌行为难以定性,有时校园欺凌与青少年犯罪、学生间嬉闹的界限并不分明。

具体的校园欺凌行为很难界定其性质,有时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属于校园欺凌。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校园欺凌的行为与青少年犯罪、学生之间的嬉闹等行为之间的界限也不太明显,这增加了判断和处理校园欺凌案件的难度。

因此,在处理校园欺凌行为时,需要对每一起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行为的性质和惩罚的力度。

三.既然校园霸凌的危害性很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校园霸凌呢?

1.建立校园安全机制:学校应加强管理,推出相关机制和制度,如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学校内设置监控器等等,以便于及早发现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2.加强教育和宣传: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增加关于校园暴力的教育和宣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学生自我保护:学生应该注意自我保护,遇到校园欺凌,首先要向有关人员或者学校管理机构报告,不要私下解决,同时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4.加强家长的引导和关注:家长应该对孩子加强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遇到问题及时找到学校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和帮助。

5.社会的支持和关注: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关注校园欺凌的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问题的研究和处理,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和帮助受害者。

0 阅读:56

文案小窗

简介:小窗一扇,文案千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