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心慌、干部发颤、树山沉默,迁西马树山事件引发的3点思考

清谈怪侃 2024-01-24 20:41:01

马树山举报迁西县委书记李贵富事件,针对马老被“刑事拘留”的行为,已经作出“错误羁押、错误逮捕、错误起诉”的定性。而关于涉及举报信是否属实的问题,目前还在调查中。

李书记在失眠,其他涉事人员在颤抖,迁西好人马树山陷入了沉默,迁西、唐山等地也是讳莫如深,一言不发。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挨唾沫星子,打自己的脸、抽自己嘴巴子的事,没人会喜欢,也没人愿意承受。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无论再怎么拍大腿、砸前胸、捶后背,都已经于事无补,知错就改、真心悔错,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成为他人反面典型案例的优质教材,警示后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进步,也不失为李贵富书记作出的异样“巨大贡献”。

从马树山的举报材料到达迁西县委办开始,他的举报行为就被按下了“加速键”。

李贵富书记心里发虚,被举报的其他人心里也难受,这都是涉及自己的帽子、位子、前途的大事,搁谁也不会置若罔闻、无动于衷。

面对举报问题,有些人积极面对、坦诚相告解决问题;有些人解决不了问题,就拍脑袋想出解决提问题的人。将人“摆平”,事情自然就得到解决。也可震慑旁人,以儆效尤。

公检法部门如何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李书记被举报,有可能是他直接动用“权力”,指示公检法办案。也有可能是迁西公检法有关人员,迫于书记的威望,想讨好书记,才罔顾事实和真相,作出“错误”行为。

无论是书记指示,还是迁西公检法的部分人顺着书记的意思办,都是迫于书记手中的“权力”。

按理来说,公检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部门一把手的人事任命,书记是没有直接干预的权利。迁西公检法的“一把手”也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直接将书记的“指示”顶回去。奈何单位运转需要经费,没有书记的签字审批,“钱袋子”如何解决?后边还有一群人等着米下锅吃饭。

要是直接得罪了书记,今后要不来经费怎么办?这是摆在迁西公检法部门一把手面前的现实问题。

到底怎么办?那当时就只能顺着书记的意思办。可是现在出了问题,其他地区今后要是再遇到相似的问题?公检法又该如何正确办理?不妨将县级公检法的财权保障提高至省市。同样的道理,以此类推,是否可以有效避免类似迁西的问题再出现?这是第一个问题。

如何避免“一把手”以权代法?

迁西事件,李贵富书记作为迁西县的一把手,处理问题的思维至少还停留在十年前。想着自己作为迁西县的书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界面上,还有什么问题不可以摆平?什么法律、规定和制度,在自己绝对权威的“权力”面前,统统也得靠边站。

可能他平时习惯了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导致在他被举报的事件发生之后,不惜动用“权力”,做出“错误”的行为,甚至可能还涉嫌违法。

此类情况在其他地方是否还存在?有没有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用权违法的行为?能不能给其他区县也敲响警钟?脑袋里要装上法律思维,拍胸脯做保证、歪屁股敢承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恪守法律红线,这才是行事办事的规则和底线。这是第二个问题。

马树山老人的后续权益如何保障?

在舆论持续发酵之后,迁西好人马树山却突然陷入了沉默,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敢发声,不愿发声,不能发声?

好人的铁胆忠心,一心为公的精神和理念,毋庸置疑,更不应质疑,必须得到肯定和褒扬。反腐何错之有?只要李贵富书记真的涉嫌腐败问题,下级举报上级又何妨?

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清清白白,又何惧他人举报?但是马树山老人在面对举报、被拘押、又被释放的急剧反转之后,不管是来自迁西当地官方,还是周围亲朋好友的压力,想让老人一点压力也没有,不承受无端指责,怎么可能?

如果说随着该事件热度逐渐下降,处理举报事件进入正常状态,脱离了聚光灯下的监督。而马老是土生土长的迁西人,还要在当地继续生活数十载,以后他的生活会不会被“区别对待”?会不会被周边的人指责给“迁西的形象”摸了黑、挂了大彩?会不会突然在某天被陌生人“报复”?如何保证老人今后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多的负面影响?保障好老人后续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这是第三个问题。

但愿此次事件,是一次生动的教育课,是一本真实的警示教材,能进一步推动基层法制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1 阅读:341

清谈怪侃

简介:有温度,慢节奏,观百态,笑品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