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4时1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由于长五乙与远征二运力强大,此次发射卫星数量应 不少于18颗。这标志着国网星链组网速度进一步加快。
但在我看来,比这次发射更有看头的是4月27日的发射。这次在西昌发射中心的发射,使用长征三号火箭将天链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中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我为什么说这次发射更有看头呢?就因为它叫天链,是中继卫星。此前,中国天链一号卫星已经完成布局,由三颗中继卫星组成。现在,第二代开始部署,至今已经发射5颗。什么意思呢?与中国北斗导航一样,北斗一代为探路、实验;二代、三代才是真正部署。如今,北斗系统有50多颗在轨执勤。这是不是意味着,天链也将部署50颗或更多呢?
在我看来,部署50颗天链是完全有可能的。按1颗服务1000颗在轨卫星计算,50颗就是5万颗在轨卫星。以中国正在布局的千帆、国网、吉林、鸿鹄等卫星星系来看,中国在轨部署高、中、低轨道各系卫星达到甚至超过5万颗,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部署50颗天链星,从而将5万颗卫星整合成一个巨大的星网,也是有可能的。
纵观中国卫星发射,型号、星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由国发、由地发,也有商发,很像是重复建设。但是,随着天链同步部署,让我想起一段伟大的历史,那就是共产党、八路军派遣武工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开展对日寇的游击战、破袭战、袭扰战,不仅成功钳制、歼灭大量日寇,而且人民武装由队到大队、到团,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力量,为彻底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建立共和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现在的卫星发射是不是很像当年的“武工队战略”呢?我看很像。这也可以说是新型举国体制。先是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百舸争流,而后通过天链整合,一统江湖,形成全国一张网、一盘棋。
我始终认为,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大航天时代。大航天时代需要争夺太空资源,加速“跑马圈地”。大规模部署小型、标准、中低轨卫星是跑马圈地主战场。现在,美国马斯克走在前头,中国必须奋起直追。运用“武工队”战略,创设、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先百舸争流、后一统江湖就是必由之路。
为此,中国也正在加快卫星生产和发射体系建设。从生产看,标准化小型化卫星生产体系正在加速形成,现在格斯航天已经具备年产300颗卫星的能力,卫星制造就像汽车流水线一样。我估计,中国年产卫星能力很快就会超过1000颗。从发射看,中国已经有四个陆地发射场,两个海上发射场,文昌民用航天发射场也已经完成首次发射。最新消息,中国和马来西亚在马东海岸合作建设赤道航天港的意向书也已经签署。根据意向书,该航天港将重点开展顺风顺转、高效节省的赤道发射,为中国和地区提供发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