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成佛后才知晓,被压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

魏伶杰新方向 2023-12-13 07:26:15

孙悟空成佛后才知晓,被压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

五百年孤寂,五百年苦狱,孙悟空,那位曾经无畏的猴子英雄,深陷五行山下。他身世离奇,本领高超,却在求长生的路上付出了巨大代价。曾经为了夺取玉皇帝位而大闹天宫,结果却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底。五百个春秋,是他的囚犯岁月,也是他修行的漫漫岁月。

这段时间里,悟空经历了悔过与自新,但心头却始终缠绕着一个难以释怀的痛楚——五百年来,竟无一人前来探望。即便是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也未曾现身一次。

为何如此?师父岂忍心见徒儿深陷囹圄,却不问一句安否?菩提祖师是否只因当初赶走悟空,便断绝了二人的师徒情义?直至悟空成佛后,菩提祖师的初衷才渐渐明朗。这段苦难岁月,真相如何,终究需要在悟空成佛之后揭晓。

在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有一块神秘的石头,它的不凡之处在于拥有九个窍,比凡人多了两个。这块石头吸收了日月精华,孕育出一个石卵,石卵破裂,诞生了一只石猴。

在花果山上,有一只聪明机智的石猴,它的出现引起了玉皇大帝的注目,然而,大帝对这只石猴的存在并未给予太多关注。石猴与群猴们欢乐地生活在一起,享受着无尽的快乐时光。然而,在花果山的一次冒险中,石猴偶然发现了一个隐秘而神秘的水帘洞。

这个水帘洞内充满了神奇的气息,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可能性。石猴带领着群猴探索这个奇妙的洞穴,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果实,食用后竟然能让它们的智慧大增,体力倍增。在水帘洞的引导下,石猴带领着群猴们迎来了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成为了众猴的领袖,被尊称为美猴王。

然而,尽管美猴王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却在一天陷入了沉思。他感叹生活虽然美好,却始终无法逃离寿命的束缚。死亡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担忧。就在这时,一只通背猿猴走了过来,嘲笑着美猴王的悲观心态。

通背猿猴嘲笑道:“美猴王,你何必为寿命而忧虑呢?只有仙、佛、神灵才能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你何不放下顾虑,踏上寻找长生之道的征程呢?”通背猿猴言辞中透露着一丝希望,仿佛是在告诉美猴王,只要敢于追寻,就能够找到长生不老之术,超越寿命的枷锁。

美猴王听罢,心中生出一股决心。他决定离开花果山,踏上寻找长生之道的旅程,探求仙、佛、神灵的奇迹。这一别,或许是告别无忧的生活,但为了逃离死亡的威胁,美猴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未知的征途,寻找永恒的生命之光。

美猴王颇具行动力,第二天便告别猴群,乘着木筏漂洋过海,展开了他的求道之旅。他先来到南瞻部洲,度过了八九年,却发现这里都是追求名利的人,没有真正修道的人。失望之余,他再次踏上木筏,向西牛贺洲驶去。

在西牛贺洲,美猴王得到了樵子的指点,知道了灵台方寸山上有位菩提祖师,于是踏上寻找师傅的征程。灵台和方寸都是“心”的代称,而“斜月三星”又是“心”字,意味着修道即修心。

有一只石猴,他出生在一个神秘的地方,名叫西牛贺洲。这只石猴一直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心中埋藏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他漫游于西牛贺洲的山川之间,寻找着一种他无法名状的归属感。

在漫长的寻找中,他终于找到了一座被云雾笼罩的山峰——灵台方寸山。山巅上,一位慈祥的老者座于莲花之上,那便是菩提祖师。祖师的眼中充满了慧明,他深刻地感知到这只天生异类的石猴的存在。

“你是个有缘之客。”祖师微笑着说道。美猴王感到一阵温暖,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家园。祖师知道,这是一只特殊的石猴,注定要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你可愿意留下,跟随我学习修行?”祖师询问道。美猴王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从此踏上了修行之路。

在灵台方寸山的日子里,美猴王学习了礼仪,懂得了尊师重道。他与师兄们共同努力,读经学艺。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美猴王。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他的崇高地位,更寄托着祖师对他的期望。

七年过去了,美猴王在修行的循环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他的眼中充满了智慧,心中充满了善意。他成为了山中的楷模,也是师兄们心中的好朋友。

在花果山的洞中,孙悟空怡然自得,安心修行基本功——打杂。对于他来说,这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因为做杂事可以磨炼心性,培养静心和耐心。修道最关键的是要静心悟道,而如果心不静,便无法领悟到深奥的法门。耐心更是修行之本,因为只有有耐心,才能达到开悟的彼岸。

菩提祖师让孙悟空在洞中打杂七年,这七年里,悟空表现出了坚定的求道心。作为一个天生有道缘的猴子,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琐碎的事而变得骄傲与躁动。菩提祖师看在眼里,心中认定他是一个可以得到正果的徒弟,于是才开始向他传授正统的修道之法。

然而,当菩提祖师要教授他道家术数法门时,孙悟空却听说这些法门都不能让人长生,于是坚持不学,只追求长生之道。菩提祖师明白悟空是道家终极法门的继承者,心中欣慰,但故意生气地斥责他顽皮不好学,并用戒尺打了一顿后,转身离去。

在静寂的山间,悟空心领祖师的用意,却将其置之不理,选择在夜半时分独自追求道路的奥秘。菩提祖师看透悟空的执着与决心,决定将长生之术传授予他。于是,在一片静默的夜晚,祖师与悟空共同探讨修道的奥妙。

三年后,悟空在修炼的征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身体散发着强大的能量,法术娴熟异常,已经超越了一般修道者的境地。然而,正当悟空以为自己将与祖师共同探讨更深层次的修道之道时,菩提祖师却在某个夜晚暗中行动。

趁着悟空卖弄法术的时候,菩提祖师突然变幻出令人难以捉摸的身影,将悟空赶下了山。在山巅之上,师徒二人的师徒关系也在这一刻被断绝。悟空怔住了,眼中充满了疑惑与无奈。

菩提祖师深深望着眼前的悟空,神色凝重。他告诉悟空,不能将自己曾在此地学道的事情透露给外界,因为他担心悟空将来可能会闯下大祸,而这将牵连到祖师自己。在祖师的眼中,这是为了悟空的未来着想,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决断。

菩提祖师虽然被尊称为“祖”,但他深谙法力,担心悟空会连累自己,因此将悟空逐出师门。然而,这是否真的是出于怕悟空连累他的忧虑呢?

孙悟空回到傲来国后,重振花果山,寻得金箍棒,勾了猴属命簿。这一系列的事情引起了龙宫和地府的注意,玉帝为了安抚悟空,多次招安他,授予了他“齐天大圣”的虚号。然而,在天宫举办的蟠桃盛会上,悟空却被无视,引发了他的不满。

悟空对于天庭的等级制度感到愤怒,心生叛逆,他想要打破这不平等的规矩。于是,他喊出了“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口号,准备夺取玉帝的宝座,推翻天庭的体制。

虽然玉帝无法制住悟空,但如来却可以。为了镇压悟空,如来施展法力,断了一只右手化作五座联山。尽管悟空实力强大,但被如来镇压住,无法逃脱。如来并命令五行山的土地和五方揭谛看守,确保悟空无法逃脱。

如来虽然有能力杀死悟空,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如来深谙天地之道,知道悟空不是一般的修炼妖物,而且已得道家究极法门。因此,如来选择留下悟空,因为他知道悟空还有一些事情要完成。

在花果山的深处,孙悟空安心修行基本功,默默地为自己的道路打下基础。这一基础,竟然是打杂。对于一位被封号为美猴王的存在来说,这似乎有些荒唐,然而在修道的路上,打杂却是一种磨练心性、培养静心和耐心的必要手段。孙悟空悟到,若心不静,即便再高深的法门也难以领悟;而缺乏耐心,则很难达到真正的开悟。

菩提祖师七年的沉默观察,终于认定了孙悟空是一个拥有道缘的猴子。他深知,悟空并非凡夫俗子,而是可以得到正果的徒弟。于是,祖师决定开始正式向他传授道家术数法门。然而,悟空对这些法门并不感兴趣,因为他追求的是长生之道。菩提祖师看透了悟空的真正修行目标,心中欣然,却表现得严厉,斥责他不好学,甚至动手相教。随即,祖师离去,仿佛对悟空的“逆道”行为感到不满。

悟空理解了菩提祖师的用心,不为众人的指责所动,选择夜半时分独自去求道。正是在这个时刻,菩提祖师开始向他传授道家长生之术,为期三年,悟空在修道的路上有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当时机成熟,菩提祖师却突然将悟空赶下山,断绝了师徒关系。祖师告诉悟空绝不能说出曾在自己门下学道的事,因为他担心悟空将来会闯下大祸,甚至连累自己。这一切看似反常,但背后却是如来早就设计好的一个计划。

一切的反常始于菩提祖师的身份。在孙悟空拜师的那一刻,书中并未详细描绘祖师的相貌与衣着,保持了神秘感。而他所居住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些都涵义着“心”,这种命名在道家中并不寻常。同时,道家注重“神”与“身”并修,而菩提祖师却似乎更偏向佛家的“心”的修行,这一点也让人感到奇异。

或许,菩提祖师并非道家高士,而是一位佛教修行者,甚至可能是佛道双修的存在。他在洞中传授法术时,不仅讲述道家的法门,还包含禅宗的教义,这一点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吴承恩巧妙地将佛教与道教融合,创造出了一个神秘而独特的角色。

而菩提祖师的行为,将悟空逐出门外,并断绝了师徒关系,实际上是为了协助灵山完成东传佛经的计划。悟空被逐出师门,成为如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如来的设计中,金蝉子虽然是一个人选,但需要一个强大的助手,而这正是悟空的使命。

而悟空之所以心高气傲、不服管教,被压在五行山下,饱受磨难,实则是在磨练他的心性。五百年后,悟空逐渐明白并接受了天庭和灵山的阶级规则,正式拥有了仙、佛缘。他成为了如来东传佛经的理想人选。

这一切,都是如来早就设计好的局。孙悟空的命运被悄然地引导着,每一步都是如来巧妙谋划的结果。

在唐僧取得真经,孙悟空成佛的时刻,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然而,与此同时,孙悟空的内心却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曾经的天生地成,自由自在的石猴,如今已变身为一个遵从仙佛等级制度的“佛”。

当初菩提祖师不出手相助,将悟空困在五行山下的时候,悟空或许感到了困苦,但如今他终于明白了背后的深意。菩提祖师的冷漠,其实是在强迫他接受这个早已设定好的仙佛世界的等级制度。长生之路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样自由,而是需要在这个层次分明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悟空的法力高强,他曾憧憬生活在一个平等的世界,却发现天庭和灵山对他的“无规矩”和“放浪形骸”无法容忍。在这个严格的规则体系下,他只能低头顺应现实,接受如来和仙界的“规训”。

这一转变,宛如一幅人性与权力的交织画卷。即便是强大无比的孙悟空,在绝对权力面前也只得顺从,这让人深思不已。如果连如此强大的存在都需要在规则之下妥协,那普通人又如何能逃脱这些既定的命运轨迹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64

魏伶杰新方向

简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分享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