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开启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的特殊判罚,初中生被害案可以参考一下

胡言炫语 2024-04-12 05:22:28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3名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但是即使如此,所有人心理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判决3名嫌疑人。

因为该案非比寻常,3名嫌疑人均是13周岁的未成年人,就注定了无法按照正常情况去判决,可偏偏3名嫌疑人的罪行极其恶劣,所以如今该案的舆论压力极大。

轻判,必然会引起公愤!重判,又有违法律对未成年人从轻量刑的原则!相信即将审理该案的法院,这一刻极有可能已经在参考以往的类似案例,甚至还包括国外的类似案例,毕竟法院审判案件,一般都是参考类似的案例进行量刑。

虽然该案是刑法修正案(十一)颁布后的第二起可追诉案件,可问题第一起案件,如今同样还未进行审理判决,所以可以说,该案是一起打破常规的案件,将会成为被参考的案例。

不过近日美国审判的一起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件,可以给该案起到参考作用。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11月30日,15岁的美国中学生伊森开枪打死四名同学,打伤6名同学和1名老师,他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但在2024年4月9日,伊森的父母分别被判处10至15年监禁,而理由是伊森使用的手枪是案发前4天父亲买给他的礼物,他收到手枪后,母亲带着他去射击场练习射击。

虽然美国这起案件的嫌疑人已满15周岁,和该案存在不同的地方,但美国这起案件是美国首例为未成年人故意杀人而打破法律常规的判决,这一点就很符合参考,毕竟该案也是一起打破常规的案件。

或许有人会说,国内法律的原则是罪责自担,并且美国这起案件嫌疑人的父母之所以会被判刑,是因为作案的手枪是其父所送,射击练习是其母所带。

可是该案中,3名嫌疑人会犯下如今的恶劣罪行,大概率是因为父母监管失职,虽然监管失职,不如美国这起案件存在那么明显因果关系,但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依旧有着可以参考的意义。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人呼吁,为了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成本,要让其父母承担共同的罪责,这样才能让未成年人父母更加重视未成年人的监管,继而大大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0 阅读:154

胡言炫语

简介:看破红尘,喜欢胡言,乱语!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