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这个隐秘的峪口,有马祖的对联,还有皇上的圣旨,谁见过?

云水终南 2024-01-30 16:38:49

解锁一个峪口的纠结你永远不懂:今天多一个,明天就少一个。

尽管这个峪口很小,小的只能说一个不长的“沟”,但它就是一个峪口,虽然起的名气不咋样。

这个峪口叫做“烧柴峪”,就是没柴烧了,进去打上一捆柴禾。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个峪口坡度缓,没有大树,杂树多。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它旁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化羊峪,这里难得有人拜访。

原来我是准备从化羊峪穿越过来的,不长的路只要一两个小时,后来想想:这是对烧柴峪的不尊重,还是专门来拜一拜山吧。

从环山路上不大的一个口进去,竟然也有一个保护站,我给大爷说我是到庙里来的,大爷倒是很客气,说不要带火,就放我们进去了。

保护站后面就是福慧寺,这里真是没有人来,一个大爷和一个男子在院子外面聊天,说闲话。

从外面看寺庙不大,没有山门没有天王殿,但是只要韦陀菩萨英明神武,其他的都无所谓。

这是我见过的最帅气的韦陀菩萨,阿弥陀佛。

东西两侧是三层楼房,正对大门的南面就是正殿,上悬牌匾“佛光普照”,供奉世尊释迦牟尼佛,宝相庄严。

大殿右侧供奉观音菩萨玉佛像,左侧供奉地藏王菩萨玉佛佛像,大殿两侧各有一座5层千灯庄严的佛塔,这个我没有见过。

院子很清静,但是不见一个出家人,出得寺庙和老汉说起,才知道这里是尼庵,原来叫做福慧庵。

看看资料才知道福慧寺建于1949年,是从山西来的仁惠法师兴建,他两度住持金峰寺,金峰寺就在这里和化羊峪之间,我刚去过,没有开门。

初创福慧庵时只有草棚4间,仁惠法师圆寂后,这里逐渐发展,现在福慧寺常住尼众七八人。

从这里到里面的石门寺不到一公里,告别了老汉,我们接着前行。

福慧寺后面就有石门寺的大门,是一个高大的牌楼,上面有文字介绍,是由化中村的居士捐资修建。

山门后面的房子有些杂乱,不过这倒是日常。

这条山道真是幽静,就我们。

我是最喜欢这里的山路的,两边高林萧疏,前面青山隐隐,除了鸟儿争食的声响,就是脚下泥土的噗噗声。

路是缓缓高起,时或有积雪斑驳,还没有化,刚好不湿鞋。左转右转,我希望这条路永远走不完。

前面有塔,隐约有声;塔是灵塔,声是诵经。

前面积雪深的地方,就是石门寺了,右转上面也有一个院子,上面也有灵塔,不过大门闭着。

我踩着积雪,穿过两边的竹林,缓缓前行。

左侧有铁楼梯,上面的亭子间上书“天王殿”,这应该是山门,我踩着踏步上10公分的积雪上去,却是门上挂锁。

下来沿着大路接着走上去左拐,就是一个大的院子,正对着一面墙有碑有字,碑是古碑,像是碑首,图案古朴但是看不出什么。

旁边是新碑是《重修紫竹林石门寺碑记》,一侧还有功德名单。

下面大字是紫竹林石门寺。

左手北边是寺院,门头上写着“圆通殿”,右手南边是僧寮,还有空调的声音嗡嗡。

不过,门都锁着,都进不去。

看着介绍,说石门寺原名“紫竹林”,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说是马祖道一曾经和这里的主持留下“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显如来”、“白莲台上尽如来”的佳话。

这可了不得!马祖在禅宗可是神一样的存在。

马祖道一,禅宗洪州宗的祖师,他让“顿悟”说付诸实行,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传统,门下极盛,以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

其中百丈怀海门下开衍出临济宗、沩仰宗二宗。

再看看,更了不得:这里还保存有宋代皇帝的圣旨。说是北宋皇帝为求子嗣降旨于此。

——话说这不是化羊庙的故事么?

我真想和这里的和尚好好求证一下这问题。

沿着院墙看看空空的寺院,我还是放弃了敲门。

空调声音嗡嗡嗡,应该是有人的,但是既然门锁着,意味着人家不欢迎外人。

即便就是打开门,说几句不尴不尬的话,对联和圣旨肯定是不会让你看的,即使有,那也是镇寺之宝。

你算老几?

在清代的时候,一蔡姓文人在此处出家修行,涅槃于前山石洞之中。由此得名“蔡仙洞”,简称“蔡洞”。民国时有释彦海修行于此,现在的“紫竹林”修建了大雄宝殿于“石门谷”口,由此得名石门寺。

不知道这里现在和马祖还有什么关系没有。

我最不愿意的就是受人冷眼,趴在院子墙头看了一眼,里面倒是整洁。

沿着来时路,我们慢慢的返回,心里当然有满足,但是不多。

过福慧寺的时候,我就有感慨,寺庙为十方之地,即使僧人不愿意见游客,为什么要锁门呢?

须知受人打扰也是修行,烦恼即菩提。

这一点我就喜欢福慧寺。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6 阅读:1191
评论列表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