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追悼会有上万人出席,全国下半旗致哀,邓小平致悼词

史海撷英 2024-05-17 09:42:34

1980年的5月17号,这一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1980年5月17日,北京城被一股沉重的悲伤笼罩。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等在京单位全部下半旗,表达对先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沉痛悼念。这一天,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正式在北京举行。

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打破了建国后的两个“第一次”,即: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举办追悼会。规模也是最大的一次,有上万人参加。

同时,也是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机关单位、学校、包括驻外大使馆这些机构,都下半旗默哀少奇同志。那一刻,全国的时间仿佛都被默哀的悲伤情绪冻结了,为了刘少奇同志,全国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人们纷纷默哀刘少奇同志。

万人大礼堂顾名思义能容纳下上万人,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现场座无虚席,大礼堂里面悬挂着一副挽联,写有“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九个大字。

万人大礼堂内,人们身着素服,一同怀念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虽然刘少奇同志已经逝世11年,但他的名字和功绩依然深深镌刻在国家和人民的心中。

刘绍选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刘少奇含冤而死。1969年10月17号晚上,病重当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转移到了开封北土街的10号,由当地驻军负责监护。到达开封后不久,11月12号这一天,刘少奇同志病逝。他去世后,以平民的身份被送去开封的火葬场火化、存放。骨灰盒的编号为123,署名为“刘卫黄”。而“刘卫黄”就是他曾经改过的名字,意为“卫黄保华”。这位为了革命事业全力以赴的战士,默默无闻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然而,他的家人并不知道他的下落,直到三年后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这样的结局,真是令人惋惜。

但1980年2月,真相得以揭示,他的家人终于等到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之后,中央决定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并举办一场最高规格的追悼会。葬礼按国家元首级别举行,有上万人参加,全国下半旗致哀。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

刘少奇,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十一日(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战士。民国九年(1920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奋斗了一生,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领导人。无论在安源煤矿和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大罢工,还是省港大罢工中,都能看到他不怕牺牲,积极组织的身影。

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又化身为机智勇敢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人看不见的地方坚持斗争。

在长征的道路上,刘少奇坚定前行;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军队和群众创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自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以来,刘少奇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

刘绍选

革命总是充满着艰辛和牺牲,民国十四年(1925年),刘少奇在湖南长沙被捕,敌人对他组织进步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的行为恨之入骨,试图立刻处决他。

刘少奇被捕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全国民众的普遍关注。在组织的积极救援下,他被关押52天后,重获自由。从踏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刻起,刘少奇就始终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次被捕虽然危险,但却并未动摇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心。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他一生饱经磨难,却并未在白色恐怖时期、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手里牺牲,最终却在新中国成立后含冤而死。

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却因此成为了反革命分子的首要打击对象。1968年,他被撤销了一切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尽管政治环境恶劣,但凭借他的功勋和影响力,他仍然有可能扭转政治形势。然而,为了彻底打败他,反革命分子开始了暗中迫害。

刘绍选

刘少奇原本身体就不太好,而在经历了人生的黑暗时刻后,他日夜担心国家的建设会被破坏,因此病情日益加重。刘少奇在重病之中,却遭受秘密逮捕和监禁。他曾经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此刻却无人同情,哪怕是在他病重缠身之际。

在河南开封的日子里,他承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最后,他在孤独和含冤中离世,没有亲人陪伴,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就是刘少奇人生中最后的悲惨时刻。

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经历了12年的牢狱之灾后,终于在1978年12月22日重获自由。此时的中国政治已经趋于清明,中央开始对刘少奇的冤假错案进行调查。

1980年2月,王光美和她的子女等来了《关于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正义虽然会迟到,但它永远不会缺席,就像刘少奇经常对妻子王光美说的,“好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随后,中央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并决定由中央牵头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

1980年5月13号,王光美女士在治丧人员的陪同下,乘坐飞机来到了开封,来到了丈夫生命终止的城市。刘少奇在去世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这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来到刘少奇最后生活的地方,看着简陋的房间,王光美和子女不禁流下了泪水。5月14日,河南省党政军界的代表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刘少奇同志骨灰迎送仪式,这是刘少奇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

专机一落地,当地负责接洽的工作人员随即拉着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去到火化场,在那里的骨灰保存室里,刘少奇同志的骨灰盒正安静地放置在里面。他就这么安静地等待着妻子,等候着妻子把自己迎回家。

看到丈夫的骨灰盒,王光美女士百感交集,此刻相会,竟然已是天人永隔,一个在盒子里头,而一个在盒子外头。王光美抱着冰冷的骨灰盒,用自己的脸紧紧贴着,似乎在感受着丈夫的余温。那一瞬间,仿佛丈夫还在她的耳边轻声细语,仿佛听到了丈夫的声音:你来了。

王光美接过刘少奇骨灰盒时,泪水滴落在冰冷的骨灰盒上,交织着思念、等待与坚守的情感。同样深受打击的还有河南的普通百姓,他们站在路旁,深情地目送刘少奇的灵车。

刘少奇曾说,他是人民的勤务兵,他的好干部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百姓的敬爱。灵车前行时,两侧的百姓纷纷低头鞠躬,以此表达对刘少奇的深深怀念。

刘少奇追悼会

刘少奇骨灰抵达北京后,各界代表在机场热烈迎接。他的骨灰被安置在人民大会堂,追悼大会定于5月17日举行,仪式规格极高,令人瞩目。

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落成,21年后首次举行万人追悼大会,现场庄重而隆重。醒目的“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横幅和刘少奇高大的遗像,悬挂在大礼堂舞台中央。两侧排列整齐的青松翠柏,象征着刘少奇的不朽功绩将永载史册,流传千古。一排排整肃的花圈,满载着所有人的深深怀念与沉重哀思。遗像下方的高台上,摆放着刘少奇主席的骨灰盒,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象征着国家与人民对他一生最高程度的褒奖与肯定。

当天,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1万余人前来送别刘少奇主席,表达他们的尊敬与追思。

默哀声中,人们低头致哀,三鞠躬以示敬意。接着,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发表悼词。他简短却深刻地回顾了刘少奇在不同时期为革命付出的巨大贡献,并高度评价他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经受住时间考验,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就像悼词最后所说的,“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伟大事迹将会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邓小平在追悼会结束后,走到王光美及其子女的身边表示哀悼和慰问。他握着王光美的手,用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安慰她:“这是喜事,是胜利!”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是他对刘少奇同志深深的敬仰和悼念。在追悼会结束后,中央决定遵循刘少奇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

王光美和刘绍选

早在1956年,刘少奇就和他深爱的妻子王光美商量过自己的身后事,他希望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入大海,就像他崇敬的伟人恩格斯那样。

刘少奇响应国家殡葬改革的号召,积极主动与家人沟通,并由治丧委员会人员规划骨灰撒海的地点。5月19日,王光美与子女手捧刘少奇的骨灰盒再次登机。

在进入客舱前,刘少奇的儿子刘源高举骨灰盒向送别的人员致谢和告别。飞机抵达山东省青岛市后,山东省举行了简短的悼念仪式,并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将灵车缓缓驶向海军码头。

山东省早已安排好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其中包括组织20万民众在路边目送灵车驶向战舰。然而,治丧委员会最初对此表示反对,因为将骨灰撒入大海的领导人以往都有,他们的骨灰撒入大海仪式都相对简单,只有亲属和少数随行工作人员参加。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人能够阻止民众的脚步。刘少奇骨灰撒入大海是中央批准的,强行阻止民众的行动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山东省送别刘少奇的仪式按照原计划进行。

青岛全城下半旗致哀,山东人民自发在路边送别刘少奇,表达对国家主席的深深哀思。“向国家主席刘少奇致哀”的呼声震耳欲聋,人们以此方式送别刘少奇的亲人,他们捧着骨灰盒登上101驱逐舰。驱逐舰启航,所有青岛船舶鸣笛致哀,另有4艘护卫舰和4架战机护航。人们都希望能够延长这送别的时刻,好让刘少奇多留一会儿。

刘少奇追悼会

在101驱逐舰抵达指定海域后,得到王光美的许可,舰上奏响了哀乐,按照国家元首的最高规格和礼遇,全体船员默哀,刘少奇的骨灰正式被撒入海中。

此时的王光美和子女泣不成声,这将与他们和刘少奇永远告别。当王光美和子女将花瓣与骨灰一起缓缓撒入大海时,刘少奇此生最后的心愿也得以实现。周总理、刘少奇主席和邓小平主席都选择了将骨灰撒入大海,象征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民。

“不日不进,难比毛泽东;不学不思,难及刘少奇。”毛泽东曾这样赞誉刘少奇,刘少奇以其广泛的阅读、卓越的党群工作和国防建设成就为人称道。

虽然1969年他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但组织和人民最终给了他公正和正义的待遇。

7 阅读:702
评论列表
  • 2024-06-01 17:27

    刘少奇为国为民功绩辉煌,值得敬佩的伟人。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