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干的?美债遭史诗级抛售,日本出面否认后,美国内部浮出水面!

卸岭力史 2025-04-17 15:10:06

4月10日凌晨,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25%关税的当晚,美债市场出现剧烈震荡,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51%,30年期更突破5%大关。

谁是幕后推手?

4月7日至9日短短三天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暴涨60个基点,这种剧烈波动在1987年股灾、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都未曾出现。美债被史诗级抛售,对于美国来讲,特别是特朗普无疑是灭顶之灾,而日本和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自然成为了重点被怀疑的对象。

然而面对外界的疑问,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迅速回应,明确表示日本没有通过抛售美债来反击美国的关税政策,希望以此打消市场的疑虑。

不过,市场上的数字显示的情况不太一样:日本拥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已经减少,从原来的1.08万亿美元变成了1.06万亿美元,光是12月份就卖掉了273亿美元的。

日本方面表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应对日元汇率下跌的情况,以及反击美国的关税政策,但市场仍然对此有所怀疑,并没有完全相信这种说法。这些疑虑的存在,显示市场对于日本减持美债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除了日本中国现在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国已经卖掉了57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且最近三个月卖得更快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时间点,恰好与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的时间点一致,这非常巧合。

中国央行一直在增加黄金储备,这被认为是为了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另外,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也在减少,从2021年的1.1万亿美元降到了7590亿美元,这些都暗示中国可能正在有计划地减少持有的美债。

特别是在此关键节点,中国更是成为了优先被怀疑的对象。

呼之欲出

除了中国和日本,还有一个主流猜测,就是美债基差交易平仓。其实就是利用国债现券与国债期货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的策略。由于差额通常很小,投资者通常会借钱来增加赌注,最高可达投资资本的50倍或100倍。这种杠杆交易加速了市场波动中的平仓风险。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期货交易所可能提高初始保证金要求,导致对冲基金追加更多的抵押品,加剧回购市场融资压力。若对冲基金无法满足要求,其头寸将面临迅速平仓风险。

美国金融体系致命弱点

这种内部循环终究难以为继,当真正的外国买家撤离时,美国将直面金融体系的空心化危机。更重要的是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大国博弈都不会仅停留在贸易层面。

这次美国国债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变化,更像是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一次较量。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中国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用巧妙的金融手段进行反击。

中国慢慢地减少持有的美国国债,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步给市场施加压力,同时又避免引发全局性的金融风险。这种策略既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也显示出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这背后,体现的是国家间的智慧和战略博弈。

美国现在面临一个难题,就像走钢丝一样。为了控制通胀维持高利率,政府每年要支付超过1.5万亿美元的国债利息,负担很重。如果降息,大家可能不相信美元了,美元的价值会大跌。但是如果政府什么都不做,借钱的成本就会变得很高,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以前买美国国债的大头是外国的中央银行,现在变成了贝莱德、先锋领航这些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利用人们的养老金,进行内部运作,人为地抬高美国国债的价格,制造繁荣的假象。

这种“自己买自己”的把戏持续不了太久,一旦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不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会显现出来。届时,美国金融体系可能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问题将彻底暴露。

一场看不见炮火的金融较量,正剧烈地影响着全球金融秩序。过去被看作全球金融市场核心的美债,现在稳定性面临挑战。

美元独大的时代可能要结束了,未来货币体系会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场变革深刻而持久,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平衡。这场金融变革影响深远,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的面貌。

结语

因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未来全球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加速衰退担忧,美元遭遇信任危机,美股连续大跌,大宗商品大跌,这些金融资产大跌,引发流动性危机,某些机构为了补齐保证金,就会砍仓传统上的优质资产美债。

对于中国而言,抛售美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如何平衡金融安全与外交博弈,机遇在于借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步伐。历史的转折往往始于看似偶然的市场波动,而2025年春天的这场美债风暴,或许正是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序曲。

0 阅读:0

卸岭力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