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画家创出顶级水准,红楼梦连环画《黛玉葬花》欣赏

江户小歪 2024-01-12 20:43:52

有人问我,哪一部红楼梦连环画最好看?

我毫不迟疑地回答:那肯定是1981年上海美术策划的那部,简称“上美80红楼”。

上美80红楼的封面红皮金线底纹,彩图是戴敦邦大师一手包办,多位名家执笔内页,参照戴家样风格,全16本,各有精彩。

其中有一册卓尔不凡,以孤篇压群芳!却出自一位业余画家之手。

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这本红楼连环画顶峰之作——《黛玉葬花》。

小歪收藏的《黛玉葬花》

其书,其作者

《黛玉葬花》是套书的第四册。虽名葬花,其实内容远不止葬花一幕,剧情跨度从原著十八回到三十回,节取宝玉和黛玉“情侣拌嘴日常”,将剧情大刀阔斧地重组拼接,连贯性差强人意。

内页画家是徐晓平,小歪此前已多次推荐过他惊艳的涂鸦笔记本。

徐晓平的笔记本练习稿

徐晓平的笔记本练习稿

徐晓平,1945年生,江苏南通人,在当地供电部门上班,多年来一直以业余画家身份创作连环画。

他非常擅长绘画古典仕女,尤喜是红楼,他学习融合了刘旦宅的风情雅致,戴敦邦的设定造型,要说刘、戴都算红楼题材的顶流画家,珠玉在前,徐晓平又参悟出自己的心法:天真浪漫,精致可爱。

徐晓平老师正在作画,照片转自网络媒体

《黛玉葬花》全书共190页,巨厚砖头本,任务艰巨,徐晓平去北京、苏州、承德采风,耗时5月,又快又好地完成了稿件,我推测绘画时间应该是在1979年-1980年。

上美80版《黛玉葬花》封面

我将全书分成几个故事段落,下面请大家移步《黛玉葬花》,体验红楼梦幻世界。

1.元妃省亲

开篇用了40余幅交待宝玉的姐姐贾元春被封贵妃,回家省亲,贾府上下欢天喜地,开工建造大观园,做足了功夫迎接元妃。大观园本为元妃而建,最后便宜了那帮贾府的青春少女们。

宫里来的夏太监宣读元春受封贵妃的喜讯,贾府人员跪下接旨。

(徐晓平很喜欢给远景,贾府的房屋户型极为宽敞宏大,通过夏太监身高推算,挑高至少有8米,这样彰显高门大院的气派。)

听到好消息,贾母等女眷都很高兴。徐晓平对每一位红楼主要人物都做了特征区分,大家慢慢看能够辨认出来。贾母是一位和蔼的老太太,脸部带有几分漫画的幽默。

我们再看几幅远景,徐正平的造景能力很强,在贾府环境中,松树最为常见且高大,渲染云雾,让人分不清是府里点的香烟还是水汽凝聚的雾气,远处人影憧憧看不分明,让人如坠仙境之中,正对得上“红楼梦”三个字。

大老爷贾赦和二老爷贾政在布置大观园制造任务,背后的寿字屏风抢眼。

大观园按图纸建设起来,松树都快顶到天了,这是徐晓平结合红楼时空的魔幻表达,如果投入现实,足以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很快到了正月十五,荣国府大门洞开,列队迎宾,报信太监先到,预告娘娘即将到达。(这幅用短焦距仰拍,柱子都产生透视变形了,看得出徐晓平的西画基础也相当不错)

元妃乘舆而来,排场非同凡响,仪仗队整整齐齐,八个太监抬着金顶绣凤銮舆(皇家轿子),皇家规格就是高端。

人小而景大,我们换个角度看下元妃车驾。

元妃下车登龙舟游玩,只见两边石栏上系着水晶玻璃风灯,如银光雪浪,湖中的荷花灯,上下争辉,水天焕彩。元妃看了说:“太浪费啦。”(不浪费怎么体现贾府声威体面?)

元妃到了主景区,发现牌匾写着“天仙宝境”,命人换为“省亲别墅”。(提灯女侍官长相清秀,后面是贾母和王夫人相视而笑。)

元妃来到正殿坐下,先免去了家人对自己行君臣之礼。

元妃见过母亲王夫人和奶奶贾母,和至亲抱头痛哭后,她又见了外亲薛宝钗和林黛玉。

(宝钗三个发髻,无刘海,黛玉两个发髻,有刘海,宝钗内衬是黑色,黛玉是白色,所以很方便辨认她们。此处是贾母的会客厅,后面是仙鹤意寓长寿,后面有元春的会客处则是丹凤朝阳,以厅堂背景画来衬托主人,这都是画家的构思细节)

元妃屏退侍从,与姐妹叙说家务私情。(徐晓平的构图角度多为平视,这里做了一个俯视构图,呈现贾府群姝群像)

作为元妃生父,因尊卑、男女有别,贾政只能隔帘叙情。

贾政说大观园的亭台轩馆牌匾都是宝玉题的名,元春甚是欣慰:“果然进益了”。

宝玉还是小孩子,可以不避嫌进来,元春很疼爱这个弟弟,搂着他摸摸头:“比先前长大许多……”说着说着又哭了。(这幅中人物面目很像杨秋宝画的,再看宝玉的垂髫,徐晓平画的垂髫都是弯曲的,这里太直,我怀疑是杨秋宝的作品混入。)

大家坐下开宴,欢乐中透着悲凉,留给元妃的时间不多了。

元妃亲自提笔写下“大观园”,还赐名“怡红院”“潇湘馆”等后来著名的景点。

(小姐妹一个个粉雕玉琢,趴在桌子上看写字,可爱极了。)

此处元春考验诸位弟弟妹妹的才学,黛玉偷偷给宝玉投小抄。

元妃要回宫了,她泪如雨下,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久久不松开。(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亲人难相见)

元妃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换来了家族兴旺体面,她安排大观园继续开放,让姐妹们和宝玉进去居住读书。

2.共读西厢

宝玉和姐妹们搬入大观园,从此不受封建礼教拘束,开始了没羞没臊的青春时代。很快发生了第一次黛玉葬花。

先来一张贾宝玉个人照,他爹叮嘱进了园子要乖,要好好念书,宝玉表面唯唯诺诺,但心性还是野,脱离了父亲束缚就只贪玩,骨子里还是一位纨绔公子。

大家都在盘大观园的宿舍位置,宝玉最关心林妹妹住哪里。

林黛玉想住潇湘馆,宝玉马上打蛇随棍上:“那我就选怡红院,咱俩近,都清幽。”

(小歪很讨厌贾宝玉这个角色,但看着徐晓平笔下这样俊俏的一对玉人,却恨不起来。)

大观园航拍图,亭台楼阁,回廊曲折,仙鹤飞腾,有仙家气派。

宝玉在园子里乐呵,每天和姐妹们或写字、弹琴、作诗,啥都玩,就是不好好学习。

这天他有点发闷,小书童给他送来一套内容“劲爆”的书,不是正经人看的。

宝玉挑了一本《会真记》在桃花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落满了一身衣裳。(注:《会真记》讲张生和崔莺莺搞对象,少年情场的启蒙读物)

宝玉觉得花朵要好好爱惜,就兜着花瓣倒入池中。

“你在做什么?”黛玉背着花锄走来,原来她更爱惜花朵,准备把花瓣放入锦囊,埋入土中,免得遭到外面臭水沟糟蹋。

她说,把花埋入花冢,随土化了才是最干净的。

(书中有很多宝黛同框画面,一对妙人超级般配,请你们务必原地结婚!)

黛玉道:“你刚才在看什么书?”宝玉道:“也就是四书五经这种。”

黛玉:“我还不懂你?拿来吧你!”(宝玉平时最讨厌读四书五经这种正经书)

黛玉坐在石上,一目十行读起那本“闲书”,读来只觉唇齿留香,心中一荡。

宝玉在旁问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点头。

这一幅是全书点睛处,生动再现了二人共读西厢的场面。美人美景可遇不可求,徐晓平还有意放了蝴蝶、大爱心形状的叶子,象征这对兄妹爱情滋长。

宝玉借会真记开始调戏林妹妹,说她是“倾国倾城貌”,惹得黛玉又羞又怒。

宝玉忙不迭表示要做忠诚的大乌龟,给黛玉驮碑。

黛玉反笑他是“银样镴枪头”。

二人正要一起开工葬落花,史湘云来了,第一次葬花未遂。

3.湘云来访,宝钗过生日

随着史湘云的来访,黛玉将吃醋功夫发挥到了极限,宝玉虽然最喜欢林妹妹,又舍不得宝姐姐、史大妹子的良好关系,他游走于三个姐妹之间,屡屡吃瘪,苦不堪言。

史湘云出场,她说:“老祖宗没叫我来,我是不请自来了。”(湘云妹子一身深色衣服,脸型看就比黛玉年纪更小,娇俏活泼,脖子上戴的可能就是那只金麒麟。)

黛玉见宝玉是从宝钗那边过来的,马上冷嘲热讽:“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这一句话一箭双雕,直接把宝姐姐和湘云妹子锁定为情敌。(在人物众多时,线条细节依然交待清清楚楚)

宝玉觉得应该雨露均沾,手心手背都是姐妹呀,就只许和你玩吗?黛玉说他好没意思。

宝玉哄不好黛玉,场面越来越糟糕,我们可以看到黛玉表情变化,虽然寥寥几笔,怒、愁、怨刻画非常生动。(黛玉若长寿,必是妒妇)

宝玉好说歹说才慢慢回暖,湘云过来了。(书中没提到湘云来的场景,但画家要兼顾到视觉衔接铺垫,我们看到假山后面露出了湘云可爱的身影)

“爱哥哥,林姐姐,我好容易来一趟,你们也不理我。”(湘云很委屈:你俩太腻歪了,我一个外客都看得出来,受不了。)

这俩女生开始战斗了,宝玉夹在中间做和事佬。

黛玉气坏了,要去拧湘云的嘴,宝钗和宝玉帮忙挡住。黛玉道:“你们是一伙的,我不依!”

(开始以为是修罗场模式开启,读到此处才知都是小孩子玩闹,何况湘云晚上和黛玉一起睡的。很多连环画家画侧脸就露出破绽,细看宝钗和湘云侧脸,灵动自然,无可挑剔)

很快宝钗的15岁生日到来。宝钗顺着贾母的偏好点戏,讨得老太太欢心。

宝钗生日宴的戏,黛玉不想去看,被宝玉硬拽着去。

(什么仇什么怨?也没看到宝钗哪里惹黛玉过,也许黛玉的人生目标就是还宝玉的前世情债,任何阻碍这个目标的都是敌人。)

宝钗生日戏曲活动,惹出事端来。(远处就是几点笔墨看出戏台上孙悟空、猪八戒在打妖怪。)

戏班子成员来谢赏,看到一个小旦,凤姐问:“你们看这孩子像谁?”大家都笑着不说话,湘云嘴快:“哈哈,活像林姐姐的模样儿!”(湘云童言无忌,气氛降到冰点,看现场诸位表情,耐人寻味,黛玉在强忍怒火,宝玉给湘云使眼色,贾母的嘴直接扭成了波浪线。)

湘云要走,她不想看“别人”的鼻子眼睛,宝玉极力挽留,湘云道:“要说,你去和那些小性儿、爱恼人,会辖制你的人去说吧。”

宝玉去找黛玉,被黛玉推出房门。

宝玉呆了,他忽然觉得自己一副热心肠,竟然两头不讨好,越想越无趣,转身走了。

宝玉为两个妹妹的事情搞得心碎,仿佛中了魔怔,有了别样的感悟。(屏风绝对是连环画中一件非常好用的道具,可以遮挡可以装饰,百变无穷,此处屏风上山水图形成画中画,)

宝玉写了一首词,抒发自己看破世俗、悟到佛法的思想感情。

黛玉到怡红院看到了这篇词,就拿去给小姐妹传阅。

黛玉联同宝钗、湘云一起逼住宝玉,劈头就问:“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宝玉一时哑口无言,三人笑道:“这样愚钝,还参禅呢!”

宝玉尴尬地无地自容。(红楼梦都是这样一些闺阁闲情,这几个小姐妹前几天还杀气腾腾,有我没你,现在一起把矛头往宝玉身上一戳,又其乐融融了?小歪挠挠头,表示不能理解。)

篇幅有限,贾环泼油、花神节葬花、清虚观打醮等故事就暂不列举。大家能体悟到这本连环画的基本风貌就够了。

封底

小结

纵观全篇,画风工致精细,有两个极为鲜明的优点:

第一,金陵小儿女们纯真可爱,颜丽生动,仿佛一个个小瓷人,低龄化打破原有的青年,从原著来看,宝钗姐姐也不过15岁,她们都还是一群孩子啊,这么多红楼连环画,只有徐晓平真正抓准了人物的年龄。

第二,书中的景物描绘也是一绝,室外塑造大观园这种人间仙境,沁芳亭,藕香榭,长廊回环,小桥流水,假山松鹤,真犹如进入幻境仙境。

室内屏风帘栊、几案、床榻,全都是精致古雅,妙处已接近胡若佛、钱笑呆等前辈。

第三,红楼梦这种对话为主,场景变化很少的故事,和打仗戏不同,非常考验画家场面做戏的能力,画面稍不留神就会单调乏味,而且画面是罕见的正方形,很难设计。徐晓平每一幅都做到不雷同,构图上也是动足了脑筋,不断变换着取景角度。

80版红楼内页装帧效果一流

引用原著中一句“精致的淘气”,我觉得用来形容《黛玉葬花》再合适不过。

这种艺术魅力已经超越了现实,令人百看不厌。

《黛玉葬花》当年印了至少250万册,比同期其他连环画印量大了数倍,现在依然容易获得,就是尺寸太小,看着不过瘾,有些画面笔墨都挤在了一起。

我一直盼望上美能重新再版16开大本《黛玉葬花》,可是现在上美对出这套80红楼有所避讳,反倒是着力去给60版红楼做重描上色,60红楼我觉得一般,人物太老气。

徐晓平另有一些古典题材作品我也很喜欢:《紫娟情辞试莽玉》《春草闯堂》《绣襦记》。直到今天,徐老师还在继续努力创作超大开幅的红楼,据说画了几面墙,不知何时有机会一睹风采。

徐晓平的另一部红楼题材连环画《紫娟情辞试莽玉》

希望这位低调的“业余”画家,能被更多的朋友熟知。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我是江户小歪,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还不错,请帮忙点赞和转发,谢谢!

1 阅读:194
评论列表
  • 2024-03-23 12:26

    这套80版的红楼梦,现在一套价值在十万元了[点赞][点赞][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