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好几位皇后,生前没做过中宫娘娘,死后为何可以祔享太庙?

楼哥看明史 2024-05-07 10:07:37

前言:所谓的“祔享太庙”,就是将已故皇帝和皇后的神主牌位,安置在太庙之中进行祭祀。不过明朝太庙有一个规矩,就是只有皇帝原配才能祔庙,其他人哪怕是嗣皇帝的生母,或者继后都不可以。

明宪宗成化年间,皇帝生母周太后为了阻挠先帝原配慈懿皇太后祔庙,曾经联合儿子和文武大臣们大闹了一场。此事最终平息,是因为内阁大学士彭时代表文官给出承诺:“千秋万年之后,今皇太后与慈懿皇太后同在陵庙,不相妨碍。”

慈懿皇太后剧照

然而等到周太后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崩逝之后,当年的承诺立刻就被撕毁,这位折腾了一辈子的老太太也就此无缘祔享太庙。事实上明代太庙之中,还有好几位生前没有做过一天中宫娘娘的皇后,她们的祔庙,更凸显了原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追尊四祖

吴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吴王朱元璋在南郊祭祀天地之后,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改今年年号为“洪武元年”。

作为开创之君,朱元璋自然要按照规矩,追尊自己的四代先祖为皇帝。兹事体大,老朱把册立吴王妃马氏为皇后,吴王世子朱标为皇太子,都放在了追尊四祖的后面。

谨上皇高祖考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后。皇曾祖考尊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号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后。皇考尊号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朱元璋称帝剧照

对朱元璋来说,德祖即高祖父朱百六,玄皇后为高祖母胡氏。懿祖即曾祖父朱四九,恒皇后为曾祖母侯氏。熙祖即祖父朱初一,裕皇后为祖母王氏。仁祖即父亲朱五四,淳皇后为母亲陈氏。

大明四代先祖在太庙中的位置如下:德祖和玄皇后居中南向,懿祖和恒皇后居东第一位西向,熙祖和裕皇后居西第一位东向,仁祖和淳皇后居东第二位西向。如果不出意外,日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主祔享太庙之时,应该居西第二位东向。

明祖陵

胡氏、侯氏、王氏、陈氏,当了几十年的农妇,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被追尊为皇后,神主牌位会被放进太庙享受后世子孙的祭祀。

慈孝献皇后蒋氏

蒋氏,北京大兴县人,中兵马指挥蒋敩之女。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十二月,英国公张懋为正使,内阁大学士刘吉充副使,持节册封蒋氏为兴王妃。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九月,蒋氏与兴王朱祐杬一同就藩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夫妻之间琴瑟和谐,一起生活了二十八年。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朱祐杬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谥曰献。

兴献王朱祐杬画像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蒋氏向朝廷上奏,希望能让暂管府事的儿子朱厚熜预袭封为兴王,得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的特许。

至是今章圣皇太后奏: “岁时庆贺祭祀,嗣子以常服行礼非便,请预袭封为王。”诏复许之。旧例亲王薨,子未封者止给养赡米二百,袭封必俟释服。此皆上特恩也。—《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然而朱厚熜并没有得到袭封兴王的那一天,几天后武宗便突然崩逝。因其既无子嗣又无兄弟,其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之后,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命朱厚熜赴京入继大统。

张太后和杨廷和的想法很简单,朱厚熜要先过继给武宗之父明孝宗朱祐樘,然后以皇太子的身份登基。因此当蒋氏从安陆登舟北上,兴冲冲地赶到通州之时,却突然得知不但自己的身份还是王妃,就连儿子都要改口称呼自己为“叔母”。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到底是母子连心,蒋氏当即表示“安得以吾子为他人子”?准备即刻打道回府。而在宫中的朱厚熜跟着发难,表示既然做个皇帝连爹娘都丢了,索性这个皇帝不做了,太后和杨阁老你们另请高明吧。

杨廷和很尴尬,因为在他自己草拟的遗诏之中,给朱厚熜的定义是“伦序当立”,换句话说,换任何一个其他宗室,都不合法。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蒋氏勉强接受一个王太后的尊号:“兴国太后”,但却享受了从大明门入宫的最高礼仪。

经过和文官们进行“大礼议之争”,朱厚熜步步紧逼,将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的尊号,从“兴献帝”到“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并升袝太庙。至于蒋氏的尊号,则从“兴国太后”到“圣母章圣皇太后”,再到“章圣慈仁皇太后”,最后再到“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和“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张氏平起平坐。

蒋太后画像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十二月初四日,蒋太后崩逝,享年六十二岁,谥曰“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闰七月,“慈孝献皇后”梓宫归葬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睿宗显陵,其神主则祔享太庙。

孝懿庄皇后李氏

李氏,顺天府昌平县人,锦衣卫百户李铭之女。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传谕礼部,让他们为皇三子裕王朱载坖、皇四子景王朱载圳海选王妃。

丙申,上谕礼部: “朕子裕王、景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其悉录京城内外女子年十四至十六者,送诸王馆候选。钦天监择吉以闻。”—《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八十九》

经过几轮筛选,李氏从一千二百名良家女子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裕王妃的人选。当年十一月,李氏入宫暂住,准备在次年和裕王择吉成婚。

李氏画像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二月,成国公朱希忠持节,内阁大学士徐阶捧册,封李氏为裕王妃。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初一日,裕王嫡长子朱翊釴出生,可见朱载坖和李王妃之间的感情算是相当不错。

由于裕王在世宗在世诸子中伦序最长,朱翊釴从身份上说,算是当朝皇帝的长孙。然而自庄敬皇太子朱载壑不幸薨逝之后,世宗就不再立储,百官本想用朱翊釴推动此事,却被政治敏感度极高的皇帝一口回绝。

礼部请告于郊庙、社稷,诏告天下,令文武群臣称贺。上曰: “此所具仪,太孙之礼也,岂可不俟君命?第遣官奏告玄极宝殿及奉先殿,群臣不必称贺。颁诏无谓,已之。”—《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十七》

裕王朱载坖剧照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正月,李氏又生下裕王长女。一儿一女皆是嫡出,可见此时的李氏在裕王府之中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世宗虽并未重新册立皇太子,但裕王伦序在先,一旦皇帝驾崩,必然由他继位,而李氏不出意外也会成为皇后。

然而当年八月,出生不过半年的裕王长女不幸夭折,李氏对此极为伤心,竟然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四月十三日不幸去世。世宗真的是不喜欢裕王,对礼部称裕王妃为“薨”,竟然大发雷霆,认为“失体”。

庚寅,裕王妃李氏薨。上亲定丧仪如寿定王继妃吴氏例。以部疏称薨失体,命改为故。—《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五十八》

这可真是莫名其妙,自洪武年间开始,王妃去世就一直称为“薨”,何曾有过不伦不类的“故”?

明世宗朱厚熜剧照

当月二十八日,钦天监监副潘一元等人奉旨,前往金山挑选葬地。当年七月初九日,裕王妃李氏被安葬于金山丰峪口。更为恶心的是,李氏落葬不过才两个月,世宗就册封监生陈景行女之女陈氏为裕王继妃。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世宗驾崩,大学士徐阶代为起草遗诏,命裕王朱载坖继位,即明穆宗。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正月二十七日,新天子先是册立继妃陈氏为皇后,接着又追尊元妃李氏为孝懿皇后,嫡长子朱翊釴为宪怀太子,嫡长女为蓬莱公主。

按照惯例,皇后死在皇帝前面,应该先行祔享太庙,比如当年的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世宗方皇后。然而此时朝中有很大的呼声,要将穆宗祖父睿宗朱祐杬的神主牌位,从太庙之中迁出。此时讨论孝懿皇后祔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所以皇帝只是将其神主先祔享于神霄殿。

明穆宗昭陵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在给大行皇帝上尊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之后,李氏的谥号也相应改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

惟先帝留情故剑,虽兰宫之大号已崇。今皇上洒泣灵楸,乃桂殿之芳声尚閟。匪荐隆名之舄奕,曷扬厚德之辉光。臣等仰体孝思,俯询舆论,宜天锡之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上配尊称于太室,下垂令范于中闱。—《明神宗实录卷三》

当年八月二十二日,孝懿庄皇后梓宫迁出金山,于九月十一日于穆宗合葬于昭陵。当月二十四日,帝后神主同时升祔太庙。

孝元贞皇后郭氏

郭氏,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人,锦衣卫指挥佥事郭维城次女。

皇太子朱常洛剧照

书接前文,神宗即位之后,与百官之间有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国本之争”,即到底是立伦序在先的长子朱常洛,还是皇帝本人喜爱的第三子朱常洵为皇太子。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九月十八日清晨,神宗才传口谕给内阁首辅沈一贯,确定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十月十五日,朝廷举办了隆重的典礼,正式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册封朱常洵为福王、皇五子朱常浩为瑞王、皇六子朱常润为惠王、皇七子朱常瀛为桂王。而郭氏随即被选定为皇太子妃人选,拟于次年举行大婚典礼。

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正月二十二日,定国公徐文璧充正使,内阁首辅沈一贯充副使,持节诣皇太子妃府行纳采问名礼。二月十三日,皇太子朱常洛行亲迎礼,郭氏也就此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太子妃。

皇太子妃郭氏剧照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五月,郭氏生育皇太子长女朱徽娟。可惜这位小郡主在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正月不幸夭折,明熹宗即位后追封其为怀淑公主,谥悼懿。

此后皇太子沉迷于东宫选侍李氏,不但对郭氏不再亲近,还经常对其无端责骂。朱常洛的脾气很不好,崇祯帝的生母刘氏就是被他打死。郭氏“积忿沉疴”,终于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不幸去世。

此时福王仍在京中逗留不肯之国,百官们都知道神宗父子打的什么主意,故而想借郭氏的葬礼进一步巩固皇太子的地位。果然皇帝认为其规格逾制,双方大打口水官司。结果到了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二月,先是神宗生母李太后崩逝。福王在三月被逼之国。亲弟弟潞王朱翊镠又在五月去世。

故宫南三所(原明代慈庆宫)

一连串打击之后,神宗痛苦不堪,压根想不起他的儿媳尚未落葬,太子妃就这么一直停灵于慈庆宫中。这件事连礼部官员都看不过去,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正月向皇帝上疏,然而神宗却始终置之不理。

前者春夏不报,犹曰圣母梓宫在殡也。继者秋冬不报,犹曰昭陵工役方烦也。今改岁矣,升祔之告成已久,物力之休养有日。乞愈允相度,卜吉鸠工。—《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二十八》

直到当年五月针对皇太子的梃击案发生之后,神宗才一面让福王生母郑贵妃亲自去找朱常洛赔礼求情,一面迅速指示礼部为太子妃坟园卜选吉地,同时赐郭氏六个字的谥号:“恭靖端毅温惠”。按祖制,未曾生育的妃嫔赐二字谥号,有过子嗣的妃嫔赐四字谥号,此前只有成化朝万贵妃是六字谥号,皇帝也是用这种方式向太子释放善意。

经过卜选,郭氏坟园位置定于十三陵中长岭脚下,位于明孝宗泰陵之后。至当年十月,地面建筑及地下玄宫已基本竣工。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恭靖端毅温惠皇太子妃郭氏入葬坟园,终于结束了近两年的停灵窘境。

明光宗朱常洛剧照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按照惯例,新天子应该追尊郭氏为皇后。然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突然驾崩,遗诏皇长子朱由校继位,即明熹宗。

光宗的谥号是“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一月,熹宗为嫡母上尊谥曰“孝元昭懿悊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由于事出仓促,年底郭氏忌辰的时候,光宗陵寝尚未竣工,朝廷遣其兄弟左都督郭振明去金山陵园祭祀孝元贞皇后。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八月,抚宁侯朱国弼奉旨护送孝元贞皇后梓宫启迁,并于九月初四日与光宗合葬于庆陵。当月二十四日,帝后神主同时升祔太庙。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除了开国之初追尊的四位皇后,其余三人祔享太庙的原因还各不相同。其中最为勉强的人,自然是慈孝献皇后,即原来的兴献王妃蒋氏。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文武百官都不服气,蒋氏的地位自然也多人质疑。

孝懿庄皇后,即裕王妃李氏,力压隆庆朝的正牌皇后、裕王继妃陈氏得以祔享太庙,靠的自然是她元妃的地位。至于孝元贞皇后郭氏,虽然光宗因为暴崩,没来得及册立皇后,但她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说来说去,最倒霉的还是穆宗陈皇后,母仪天下六七年,日后神主牌位却只能蜗居于奉先殿,可谓是望太庙兴叹。不是元妃,就是这么悲剧。

0 阅读:132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