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大新闻:因近日东风着陆场气象条件不满足任务要求,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4月29日实施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于近日择机实施。
相信不少人都在今天中午就守在电视机前,准备看神舟十九号的返回直播。但不少人越等越焦虑,因为直播迟迟没有开始,“怎么回事?是不是出事了?”瞬间#神舟十九号#、#返回直播未开启#等词条上了热搜。
一般来说,已经公布的事情,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这个时间点也一定是当初选择的最好的返回“时间窗口”。
原定4月29日返回的神舟十九号飞船,因为天气原因推迟返航了!很多小伙伴都在问:不就是刮点风吗?至于这么谨慎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天气对航天员回家这么重要。
天气不好就不能回家?这不是第一次了!
其实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天气推迟返航了。还记得2022年神舟十三号吗?当时也是因为东风着陆场刮大风,硬是多等了一天。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更夸张,连"高空风切变"(就是不同高度的风速变化太大)都要考虑,最后调整了返回时间才安全落地。
要说最"任性"的,还得是2005年的神舟六号。本来都准备回家了,结果遇上沙尘暴,只能改时间。2008年神舟七号更惨,备选着陆场因为下大雨直接被pass了。你看,在中国航天这里,天气不好是真的不让回家!
为什么这么较真?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可能有小伙伴要问:至于这么严格吗?来,我们打个比方:你玩降落伞游戏,要是遇到大风天,是不是特别难控制方向?神舟飞船的降落伞可比这个大多了——主伞有1200平方米,能盖住3个篮球场!这么大的伞,遇到大风很容易把返回舱吹跑。
更麻烦的是,航天员在太空待了半年,骨头和肌肉都变"懒"了。要是返回舱被风吹得在地上打滚,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啊,东风着陆场在内蒙古沙漠里,万一把返回舱吹到沟里或者人群密集区,那搜救可就麻烦大了。
中国航天的"天气预报"有多牛?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夸夸我们的气象保障团队了。他们有多厉害呢?提前72小时就开始每小时预报一次天气,从中央到地方四级联动(国家、自治区、盟、旗),连"黑障区"(返回舱最危险那段路)都能全程监控。
最绝的是那个"睿图模式",能精准预测100米高空的风速变化。神舟十七号返回时,预报说风速1米/秒,结果分毫不差!这次神舟十九号推迟,正是这种"宁可十防九空"的严谨作风的体现。
航天员为啥要被抬着走?
说到这儿,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次航天员回来都是被抬着出舱的。这可不是摆谱,而是他们在太空待久了,身体会发生"太空适应综合征"(就是骨头变脆、肌肉萎缩)。有个美国宇航员甚至在太空待了9个月后说"忘记怎么走路了"。
所以啊,别看推迟返航让人着急,但这正是中国航天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体现。毕竟,我们要的不是"惊险刺激"的返回,而是让每一位航天员都能平安回家。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天气不好就不能返航了吧?下次再看到航天新闻,可要记得给我们的航天工程师们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