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藏着99%人都没去过的古村落,这里有广州唯一水上碉楼!

雨皓谈旅游 2025-05-01 09:17:03

提到碉楼,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碉楼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碉楼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池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前面是成片低矮的民居,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

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碉楼通常为3-4层甚至更高(如开平瑞石楼达9层),便于居高临下观察和防御。它的墙体厚实,窗户开口小且配有铁栅,部分设有射击孔和角堡(“燕子窝”),能抵御匪盗或火攻。而在广州,藏着99%人都没去过的古村落,这里有广州唯一水上碉楼!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广州这座99%人都没去过的古村落到底是在哪里?

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瓜岭古村的那些事。瓜岭古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初年,距今500多年。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建在水上的明清建筑民居群落。以前周围全是水泊,村民每天划着小船,经过纵横交错的水网出外耕作。自1985年瓜岭村建起安东大桥,结束了“撑渡”过河耕作的时代。

曾环绕村落的护城河,如今仅剩村子东面宽约20米的一条河涌。明成宗年间,大多种瓜于此,搭棚看瓜,逐渐定居成村,故名瓜洲,又名瓜岭。宁静古朴的瓜岭村,有传统的明清建筑,保存着几座历史悠久的祠堂,总祠堂名为松皋黄公祠,下设六座房祠,分别名为罗峰黄公祠、爱闲黄公祠、壮逸黄公祠、圣匡黄公祠、四房黄公祠和名国黄公祠。祠堂多为两进格局,较为简朴。还有异化的中欧式碉楼,成为瓜岭标志。

瓜岭古村里面有2座碉楼,宁远楼,棠荫楼。其中,宁远楼是广州唯一水上碉楼。宁远楼,取宁静致远之意得名,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楼始建于1927年,坐东向西稍偏北,边长6.4米。在楼的四周挖建有宽4米、深5米的护楼壕。楼高四层21米,占地面积162.72平方米,开放时间是全年:周一至周日00:00-24:00。宁远楼为钢板嵌门框,双扇大铁门。门前跨护楼沟架设铁吊桥,楼内四面墙上设有窄长形射击孔。

棠荫楼,取“保卫乡梓、荫泽村民”之意,始建于1927年,坐西向东稍偏北,面阔进深均一间,边长5.85米,楼高四层14.5米,占地面积34.22平方米,楼内四面墙上设有窄长形射击孔。走进瓜岭村,穿过现代小洋楼,是整齐的青砖青瓦、沧桑的麻石路面。11条麻石巷,把200多间古民居整齐地“切割”成棋盘状。20多米高的“四角”碉楼高高耸立,点缀其中。除此之外,占地不到100亩的小村落竟有8间祠堂。

从高处俯瞰,村落周边种植了大片果林、禾田,清溪流淌,一派安详的田园风光。但许多荒废房子的屋顶已经坍塌,剩下的大多经过改建,古代的青瓦青砖与现代的红砖泥墙混为一体。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广州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在广州,藏着99%人都没去过的古村落,这里有广州唯一水上碉楼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