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国际风筝会前订单“爆表”,工厂加班加点仍供不应求|卖风筝的人

新黄河 2024-04-04 13:11:17

在潍坊城往东20公里的潍河西岸,是坊子工业发展区的王家庄子村。村口处,“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的巨大牌楼迎接着八方来客。这个有500年历史的村庄,最早因生产各种竹制品在潍坊小有名气。随着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王家庄子人抓住机遇,陆陆续续开始接单风筝加工,63岁的王铁源便是其中一员。

风筝销售迎来高峰期

4月3日上午,新黄河记者联系上王铁源时,他正在安徽参加一个风筝活动。“最近太忙了,厂里忙,我也忙。”电话那头的王铁源只能趁休息的工夫和记者聊聊。

他目前经营着一家风筝厂和一家风筝线轮厂,在即将到来的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前夕,两家工厂的订单量激增,甚至有些供不应求。“前期很多客户定不下来款式,眼看要比赛了,这才着急忙慌地下单,工人加班加点忙得都快‘起飞’了。”他笑着说。

据王铁源介绍,风筝厂的生产一般采用流水线式分工协作,雇用工人在作坊统一生产,并“放活”给小型作坊或农户加工半成品。种类则涵盖软翅、硬翅、串式、立体式等风筝。“以前我们用竹子做骨架,现在也可以用碳片、玻璃钢去做,这样会保存得更久,对我们传统风筝的发展也有好处。”王铁源称,因为今年是龙年,所以“龙”造型的风筝相对更受欢迎一些。

工人加班加点赶制风筝

在王铁源看来,不仅风筝要创新,风筝配件也要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放风筝过程中,线轮的作用很大。我们改进了线轮内部配件,设置了两个轴承,最大限度减少线轮转动的阻力,放飞风筝时更省力。目前,我们申请了产品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销量还是很不错的。”王铁源话语中满是自豪之情。

“目前,全村的工厂都迎来了一年中的风筝销售高峰期,接订单、赶制风筝、打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全国80%的风筝出自村企

王家庄子村生产销售风筝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做的还是三角、无纺布等传统风筝,虽然一只风筝只卖2块钱左右,但村里陆续有了万元户。

据王铁源回忆,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之后,当时的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签了一批出口的风筝订单。他们村帮忙扎骨架,研究所的人拿回去再画上图案卖钱。后来,村里人根据研究所做出来的成品一点一点学着画。从那以后,全村的风筝产业就越做越大。

“那时候我上班,但已经开始给家里人采购材料、销售风筝了。结婚以后,我就自己做风筝,去天津采购布,去济南买染料,让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老师给我配方。到了2000年左右,我就逐渐开始生产现代风筝了。”40年来,王铁源见证着王家庄子村风筝产业的发展。

王铁源(右一)陪同外国友人参观风筝企业

现在的王家庄子村,已经从单一的风筝加工,发展成为集各类风筝配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小到一个风筝铝扣,大到风筝线、风筝轮的生产,再到风筝布料印染,在王家庄子村实现了“足不出村”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王家庄子村风筝生产加工企业有近100家,电商2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近万人,年生产风筝量占全国总产量80%左右,生产的风筝出口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相信乘着风筝会的东风,我们的风筝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王铁源对未来充满信心。(受访者供图)

记者:王倩 记者:王铮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