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暴君多伊,死得有多惨?卡扎菲、萨达姆都比他体面

荣轩谈历史 2024-05-21 07:04:40

自古以来,身为一国统治者须具备足够的治国安邦能力,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权力并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武器,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一个君主德不配位时他的结局必定不会好到哪去。

十八世纪,利比里亚的总统多伊的下场就惨不忍睹,虽然在古代也发生过枭首示众、五马分尸等残暴刑罚,但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些血腥原始的处罚手段已逐渐被取缔,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社会经济飞跃的十八世纪,多伊究竟做了什么,死法比卡扎菲、萨达姆还惨?

一、利比里亚的由来

十六世纪初,世界格局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船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欧洲大量探险家和商人对海外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轮又一轮的航海探索拉开了序幕。

一些未曾谋面的陌生地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被发现,对于欧洲的商人而言,价值不菲的象牙、橡胶、花椒等稀缺资源被发现并被掠夺,但对于原本的土著来说,这场灾难远不止于此。

早期的时候,有人尝试将非洲原住民带回售卖,这一举动直接引发了臭名昭著的“黑三角贸易”,大量黑奴被当作资源明码标价,之后丧失人权、世代为奴,为庄园主创造了无尽财富。

横亘在大洋彼端的美国也参与了这场罄竹难书的黑奴贸易,在社会发展的初期,大量的黑奴被买入或者说被绑架参与美国的工业革命。这种深入非洲内陆的劫掠活动完全是以别人的血肉来填充自己,美国繁荣、发达的背后掩埋着无比血腥、疯狂的杀戮。

这场反人类的黑奴贸易运动也为施暴者之后的祸端埋下了种子,凡事物极必反,当无止境的殖民、奴役、压迫达到极端时,底层的黑奴也会为了自身的权益奋发反抗。

1791年,法国在海地西部建立的殖民地内部发生了起义,为那些傲慢的农场主和庄园主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此之后,各方势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国家的黑奴,美国也是如此。

说起海地这个地方,留给人的最初印象是很贫穷,然而,其最开始却是一个资源富足的地方,只是在后来其他国家的不断掠夺与屠杀下沦落成为贫穷的殖民地。

奴隶长时间处在高强度的劳作活动中,基本的生活和休息都难以保障,甚至奴隶之间也存在三六九等,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导致各地动荡频发。在种族歧视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一场争取种族平等的起义开始在底层展开,并逐渐演变为反对奴隶制和争取独立平等的革命运动。

这场起义运动浩浩汤汤地席卷在欧洲大陆,摧枯拉朽的迅速蔓延至数个殖民地,摧毁了无数农场与果园,为之后的解放黑奴战争埋下了伏笔,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南北战争引发了蝴蝶效应。

19世纪中期,美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蜕变,但南北部发展进程却存在明显差别,南方奴隶制度在市场的影响下呈现脱离本国市场的趋势,导致南北方经济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主要集中于奴隶制问题上。

这场史无前例的美国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扫前了前进的障碍,黑人奴隶在这场战争中虽然仍受到多方势力的歧视与打压,但终于算是从奴隶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获得了相对平等的权力。

如政治上的公民权与选举权,重获自由的黑人有些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但黑奴贸易持续了太久,一些在美国生活了几辈子的黑人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国人”,他们则选择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但数十万的黑人超出了美国的容纳量,上位者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将他们送往非洲的一个殖民地安置,并将此地更名为“利比里亚”。

二、暴君多伊的罪行

利比里亚处于非洲西部,是一个面积和江苏省差不多的美国殖民地国家,当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些原始部落在那里生活,但这一切的岁月静好即将破灭。

进入利比里亚的美国黑人受到工业革命的熏陶从而自诩不凡,从被害者变成了施害者,将曾经自己受到的暴行虐待施加在了利比里亚原住民的身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虽然身为同一种族,但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等因素,来自美国的黑人首先创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在他们的淫威之下,当地酋长不得已“送出”一块地,这一行为更加剧了利比里亚的种族内战,各种摩擦、冲突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但此时仍有大量的黑人被美国一波一波的运送过来,导致双方的积怨愈来愈深。

这种水深火热的情况持续了十几年,美国不愿继续承担利比里亚殖民地的巨大开销,于是干脆让他们宣布独立。

在此之前利比里亚尚且还有美国的宪法作为约束,国内的冲突充其量只能算作小打小闹,伟大的哲学家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利比里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失去了法律的约束,即使独立建国,也最终会在风雨飘摇中走向毁灭。

来自美国的黑人选出了自己的总统托尔伯特,在他的统治下,利比里亚的情况丝毫未得到改善,土著黑人的地位日渐甚微、更受排挤,国内的暴力冲突持续升级,社会形式动荡不安。

多伊就属于土著黑人,由于出身问题他注定不能通过努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在行伍中摸爬滚打的他养成了一个莽夫,但正是他的一次“莽夫”的行为却创造一次了奇迹般的武装政权起义。

在利比里亚的统治层里,鸠占鹊巢的美国黑人一致排外,不断挤压土著黑人的生存空间,但正因如此,总统身边的保卫工作十分松散懈怠,让多伊有了可乘之机。

一次寻常的晚上,多伊带着一队人马轻而易举的闯入总统住宅,托尔伯特也在这次意外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多伊则凭借着这次起义一跃成为新晋总统。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利比里亚的土著居民们庆祝他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总统,本以为将翻身农奴把歌唱,终于不用再被那帮高高在上的美国黑人统治,畅想了美好的未来,谁也不曾预想到,多伊的统治进一步将利比里亚推向了深渊。

上位后的多伊似乎并不擅长治国,他的莽夫本质在这一刻全面爆发出来。长久以来积攒的怒火如开闸的洪水宣泄出来,原本的势力被一股脑的拔除,但多伊并不只是单纯的罢免他们,而是展开了一场难以想象的虐杀行动,只为平息自己过去的郁闷。

首当其冲的是前总统麾下的核心部将和内阁官员,他彷佛一头失去理智的野兽,为了卸自己心头只恨,他不断哥们更改规则成功将他看不惯的人逮捕入狱并判处死刑,他的倒行逆施、为所欲为让利比里亚的百姓叫苦不迭。

在文明的国度里,绝对不会上演利比里亚此时的惨状,多伊没有接受过教育,他性格里的野性导致这个国家每天各种暴力事件在各个角落轮番上演。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但即便是死刑犯也具有人的尊严,但多伊对待他们的手段却极其残忍和卑鄙,甚至将行刑过程放映在电视中强迫百姓们观摩仅仅为了满足其变态心理。

此种暴行数不胜数、骇人听闻,在他的统治下,利比里亚彷佛回到了远古时期的野蛮时代,朝令夕改的多伊让一国之主的信誉荡然无存,为了自己人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临时修订了一批利于自己的“法律”,冠冕堂皇的趴在民众身上吸血,数年间贪墨了数亿资产。

他刚愎自用,对于劝谏的官员一律关押起来,所作所为令人侧目,甚至凭借着自己的心情临时起意展开杀戮。

三、暴君多伊之死

逆民意者,天下诛之。多伊这种仅靠血腥镇压的君主是走不远的,恶贯满盈的他引起的众怒足以将他毁灭。

人们对他的忍耐逐渐到达了极限,又一场政变夺权势在必行,1989年,一位名叫泰勒的老熟人组件了军队杀了回来,他是多伊的老朋友,但多伊上位后卸磨杀驴,如今两人已反目成仇。

失道者寡助,长期的暴力统治让多伊失去了人心,利比里亚政府的军力在叛军的攻打下不堪一击,迅速溃灭。

多伊在这次叛乱中被泰勒俘虏,迎接他的将是更惨绝人寰的对待,时局轮回流转,这位昔日反抗美国黑人政府建立新生代的政权的多伊并没有没有如期带领利比里亚走向希望,他穷兵黩武,在权力的欲望中迷失了初心。

多伊自知罪大恶极、难逃一死,在审讯时一言不发,审判者早已对他忍无可忍,立刻让人切掉他的一根手指,多伊忍痛哀嚎,但在场并无人同情他的遭遇,对比他的恶行,这些刑法也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最终,多伊陆续被人切掉了其他手指,耳朵也未能幸免,被残酷的凌虐致死,比卡扎菲、萨达姆的死法还不体面,死后的尸体被人放在公共场所供人参观,无数指摘辱骂并未随着他的死亡而停止,留下了一地狼藉和千古骂名。

回想整个世界的历史,统治者纵使站在权利之巅,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权力赋予了他们无限责任,而所有百姓则是背后的监督者。

其实在我国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由于政府的腐败导致底下百姓不堪其优、揭竿而起,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政权,但由于新的领导人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性又再次在历史的悲剧中轮回,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在这些数不清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也希望利比里亚人民能真正迎来为国为民的国君。

参考文献:

[1]郭巍.《利比里亚》与美国殖民空间生产[J].外国文学研究,2022,44(03):133-143.DOI:10.19915/j.cnki.fls.2022.0035.

[2]我国驻利比里亚前外交官李同成回忆—一个被凌迟处死的总统[J].乡镇经济研究,1999,(01):60.



1 阅读:65

荣轩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