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双35高炮的故事瑞士不提供图纸,中国却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虹摄库满天飞 2025-04-17 13:44:29

在那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期,当中西方关系挺热乎的时候,咱们国家从美欧那边搞来了不少军事装备和武器。

例如,美国有“黑鹰”直升机、AN/TPQ-37型火炮定位侦察雷达,法国则拥有“海豚”直升机以及“海响尾蛇”短程舰艇防空导弹,英国在坦克炮技术方面很出色,瑞士的双管35毫米高射炮也相当有名。

普通的军事爱好者,通常只武器装备本身,但其实,那时候国家对外开放,可不仅仅是买了些新武器那么简单,而是从各方面都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引进的那个瑞士产的双管35毫米牵引式高射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协议规定,瑞士方面本该交付好几套设计图纸,但他们为了节约成本,决定只提供有关设备和微缩胶片来代替。

1987年年底12月份,机械委负责兵器发展的总工程师蔡寅生,跟着一个关于引进双管35毫米高炮技术的团队去了瑞士。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与关于这款高炮技术的引进协商会议。

到了2012年的时候,原先在兵器工业总公司当办公厅头头的蔡寅生,在接受记者问话时讲起:

根据协议条款,瑞典那边得给我们好几套设计图。

不过呢,画那些图纸可真是个大工程,得花好多时间和力气,而且运过去还得花不少运费,等要交接的时候,数清楚、对明白又是一大摊子事儿。那瑞士人挺机灵,他们就给了我们一套设备和那种缩微胶片,图纸嘛,人家愣是没给。

看上去,瑞士人好像是想省点儿钱,所以就违反了约定。

然而,中国却因此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瑞士那边没守信用,咱们是该硬气点,坚持让康特拉夫斯公司交出几套图纸呢,还是说,咱就认了,接受他们的方案算了?

蔡寅生,他是机械委兵器发展司的总工程师,曾经去康特拉夫斯公司实地探访过他们的超现代档案中心。

档案室自动化程度真挺高。图纸都缩小拍成了35毫米的胶片,这些胶片做成带窗口的小卡片,每张都编了号存起来。想找图纸的话,用电脑一搜就行,还能在读片机上直接看。要是需要原图,机器也能把胶片变回图纸,包括曝光、放大、洗印,还有图纸的折叠、装订,全都是自动完成的。

换句话说,瑞士人现在不再采用老式的图纸保存方法了。

蔡寅生总工讲道:

谭有江同志,就是那位负责兵科院双35引进项目的,来找我讨论事情。关于怎么管理引进技术的图纸资料,我心里其实早就有数了。

以前,国家投入资金引进技术,这些技术资料到手后,都由负责引进的单位收着并管理,结果就变成了这些单位的私有财产。这样一来,资料没法共享,引进的技术也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所以,我很早以前就琢磨着得改改这套管理办法了。

另外,那套超前的档案管理方法和当时相对来说挺尖端的设备,真的让我很感兴趣。

那时候,各个单位都紧攥着自家花钱买来的资料,心里琢磨着:凭啥白白给别的单位用呢?于是,这些资料就被锁得紧紧的。除非啊,你得跟人家拉拉关系,套套近乎,才有可能瞅上一眼。

不过这回,代表团采纳了瑞士方面的提议,他们把带回来的微缩胶卷和相关设备,全部交给了兵器工业档案馆来处理。

有关部门需要获取图纸,然后他们会将这些图纸复印并分发给相关单位。这样做不仅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了现代化管理,还有效避免了技术被单一单位垄断的问题。

那会儿,我们不仅从西方引进了武器装备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他们的先进思想。这样一来,也悄悄地带动了我们自己研发军事装备的能力提升。

0 阅读:23

虹摄库满天飞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