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评书,如今依然在各种媒体上播送,很多与他同时代的评书名家的作品,目前已经很难在网络上找到资源了。

如今还活跃在书场中的连丽如曾经评价过,真正说评说的只有袁阔成和她,至于单田芳等人所说的评书不过是大鼓白,这是从艺术上对以单田芳为代表的那些火爆的评书名家的挑剔。据说,单田芳对此评价并没有什么反应,这种明月过大江的襟怀,的确令人激赏。
不过,我们这些老评书迷由于听久了单田芳的评书,对其评书艺术虽然不敢妄言一二,但是还是能够对他所说的那些评书,尤其是传统侠义评书挑出一些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瑕疵。

第一点,冒名盗宝、打擂台、巧破机关消息等情节,无限复制,几乎是他所有侠义评书都有的情节。
第二点,开始时候的高人越来越弱,最后沦为打酱油的,所谓高人背后有高人,一山还比一山高,几乎是他所有侠义评书都有的设定。

第三点,各种评书的表述语言大致上相同,人物所说的话也在各个评书中密切呼应,比如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混蛋加三级等等,从未在他的评书中缺席。
第四点,他所说的评书虽然热闹,却严重缺乏严谨细致的打磨,前后矛盾、人物串场等现象层出不穷。
第五点,人物设定也非常雷同,类似于徐良、童林这样的书胆,必然是老成稳重,类似于白云瑞这样的人物自然是不近人情,书中的搞笑担当几乎就是换了一个名字。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单田芳的评书之所以受到太多听众的欢迎,自然是有着很多原因的。
首先,单田芳的评书适应了听众的知识层次,通俗易懂,没有什么高台教化的做派。单田芳的评书就是讲故事,注重的是故事的热闹火爆,无论是语言,还是表演,都是为讲故事服务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听众是谁,自己听众喜欢什么,爱听什么,也就是说他的理念是一切服务于听众。

其次,单田芳的评书尊重了市场,尊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没有脱离市场和时代考验的作品。他事实上是把自己的评书当成了一宗大生意,为此绝对不会去做只叫好不叫座的玩意儿,绝不会去徒劳无功地挑战市场的需求,做些独坐象牙塔的探索。他所说的评书也符合时代的要求,现今的众多听众已经没有可能像以前的老书迷那样咬文嚼字,痴迷于艺术上的深度发掘。
最后,单田芳的评书也适应了新载体新媒体,是广播评书,而非书场那种评书,易于传播,形成了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