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夸张的字形与章法滥用:书法艺术的误区?

书法艺堂 2024-05-19 09:55:32

有观点认为,书法达到高级阶段,其作品可能显得朴实无华,甚至被比作孩童的笔迹,以此作为成功的标志。同时,书法被视作深奥的学问,似乎只有内行人才能深入交流。这样的看法可能过于简化了书法的复杂性。书法中的“大巧若拙”和追求变化固然重要,但是否应该过度强调,以至于走向极端,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过分追求字形的夸张和结字的奇异,是否会导致偏离传统的正轨,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网络书法,突破传统束缚书法专业人士和资深爱好者,凭借多年的磨练,积累了扎实的功底。面对传统书法形式,他们可能不再感到新奇,创作热情也有所减退。为了寻求新的灵感,他们可能会尝试打破传统,大胆变革字形,采用极端笔法进行创作。然而,一旦摒弃了传统的技法,也可能同时放弃了传统的审美标准,结果可能不再是“好看的字”,而转向“以拙为美”的表达。古今书法的差别,在于创作和欣赏方式的转变。传统书法多以平视或俯视的方式进行书写和欣赏,大幅作品较少。而现代书法,往往以竞赛和展览为目的,大幅作品更为常见,多采用仰视的方式欣赏。在竞争激烈的书法比赛中,如果仅遵循传统手法,很难脱颖而出。设想如果所有参展作品都是高度模仿欧阳询楷书或王羲之行书,且都无限接近原帖,那么评判优劣的标准又在哪里?只有那些能够展现个性化创作,最具个性的作品,才可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关注。

字体结构大幅变异的网络书法作品追求独特性,一些书法家可能会在结构和笔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导致字形出现显著的变异。这种做法是否能够达到"以拙为美"的效果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偏离了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例如,将笔画简单和笔画复杂的字合并为一个形态,或者将字体的某部分极度放大,占据多个字的空间,又或者将小字隐藏在大字之中,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些创新手法都是为了彰显个性。对于这些创作手法,我们不能轻易断言其正确与否,但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草书作为一种书法形式,虽然有其规范的写法,但由于其结构自由、笔法迅捷,与楷书的临写大相径庭,只有专注于草书的人才能理解。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过度的个性化演绎,草书可能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以"草"字为例,①②代表行楷的写法,③是草书的标准写法,而④则是非传统的写法。如果③④的写法进一步变异,其可识别度将大大降低。

草字行楷草书的规范写法和另类写法在行书创作中,一些书法家采取了拆解和变异的手法,如放大字体的局部结构、加粗笔画,而另一半则保持细小,这样的创作手法无疑与古典书法的审美标准相悖,却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众多传统书法作品中,这种异类作品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即便其艺术价值有待商榷,但在吸引注意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在书法展览中,这种怪异的字形和大胆的章法运用,有时能够使其作品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增加了获奖的可能性。因此,一些书法家开始尝试走非传统路线,创作出各种奇特的作品。这并非是他们缺乏基本功,而是出于对传统书写方式的厌倦。然而,过度夸张的字形变化和滥用章法,不仅让普通人难以辨认,甚至专业人士也难以识别。尽管书法已不再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但也不能因此而摒弃传统的结字规律,自行创造字形。书法创作应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无论怎样变化,字体的基本结构都不应被破坏,否则就失去了汉字的本质。那些除了作者自己无人能识的书法作品,已经完全脱离了规范书写的范畴,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值得深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