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上的青春(十一)

吴宇吴岩 2024-04-30 15:46:10

第六节,在猫冬的日子里

东北的农村有个猫冬的习惯。一到冬天,天寒地冻,场院里的粮食归仓了以后,也没啥活可干了。只有那些平时积堆的肥料,为了来年抢农时,要把它刨了,用马车装到大地里去,准备着作为开春种作物的底肥。活儿很轻松,除此也无事可干。

东北的纬度高,一到冬天傍晚4点多钟天就黑了,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天才放亮,明显的昼短夜长。劳动的轻松以及长期以来缺粮食,又使东北农村养成了猫冬时节吃两顿饭的习惯。

在这漫长的猫冬季节里,外面零下二三十度,风雪交加,无所去处,一大帮人只能挤在一窝消磨时间。要打发这样的日子,最怕的是三点,一是没有柴火取暖,二是没有绿色蔬菜,三是难以消磨时间。

过冬取暖的柴火主要是作物的桔梗,诸如苞米杆子、苞米棒子、豆桔梗等,但大多不够用,就得在大冷天里到大甸子里去捋干草,装回来当做柴禾用。

大草甸离我们村子有二三十里地,白天又短,每次出去得带着馒头和水起早赶路。那坐在大车上受冻的感受,至今难忘。脚上穿着毛皮鞋,身上裹着皮大衣,头上戴着皮帽子,脸上裹着毛围巾,捂得严严实实的,还觉着刺骨的冷。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就下车跟着跑一阵子,跑累了再坐车。

到了草甸上就得赶紧捋柴禾,每个人背着一个挂着高粱桔编的斗子的耙子,满草地跑。我的一个同学跑热了,就把戴着的羊剪绒帽子摘了。

这一下可出事了,不一会儿,两个耳朵冻得棒棒硬。好家伙,南方人果真不知道这北大荒的厉害,一下就把大伙吓懵了,立即点上柴火,要用火来烤化冻硬的耳朵。

领我们去捋柴火的车老板和老户长知道后,扔掉耙子,跑过来,把火给扑灭了。不一会,老户长捧了一些残雪给那个同学擦耳朵。一面还不住的唠叨:还要不要这耳朵了,用火一烤,那两个耳朵就会掉下来的。用雪把耳朵搓软了后,捂上帽子。回来后,摘帽子一看,那两个耳朵又红又大,像猪耳朵似的。到医院上了冻伤药,好长时间才慢慢好转。

1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