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丨智能建造让中国桥跨越“工程禁区”

中工网 2024-05-23 04:50:31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企业篇】

原标题:中交二航局参建300多座跨江、跨海、跨高山峡谷大桥,20多座成为“世界第一桥”(引题)

智能建造让中国桥跨越“工程禁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北梦原 通讯员 骆钊 代浩

阅读提示

近年来,中交二航局借助数智赋能不断突破传统桥梁建造的“天花板”,在曾经的“工程禁区”架起一座座桥梁,助推中国桥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一座座世界级大桥不断延伸跨越天堑的背后,与中交二航局积极采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密不可分。

5月6日,江城武汉,在阳逻实验基地约6000平方米的实验楼里,中交二航局研发的多项智能装备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中试。下一站,它们将被发往全国各地,投入各个超级工程建设现场,帮助工程更好、更快、更安全地刷新建设“进度条”。

近年来,中交二航局借助数智赋能不断突破传统桥梁建造的“天花板”,在曾经的“工程禁区”架起一座座桥梁,助推中国桥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在其参建的300多座跨江、跨海、跨高山峡谷大桥中,20多座成为“世界第一桥”。

超级工程屡创世界之最

在江苏,一座连接常州与泰州的世界级过江通道正在进行最后的合龙冲刺。这座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主跨1208米,塔高350米,跨度、高度均为同类型桥梁世界之最。

不同于常规工地现场大量工人忙碌穿梭,这里的钢筋加工厂,工人寥寥无几。钢筋部品生产线上,自动下料、切割、弯折和成型的多台机器人协同运转,将过去工人需要在桥塔上操作的高空作业转移到了工厂提前完成。

“过去,这种规模的桥梁工程,现场原位钢筋散绑需要40余名工人。但如今,我们项目上塔顶钢筋作业只需要8人。钢筋部品全机械化高精度成型,工程质量大幅提升,施工本质安全大幅提高。”中交二航局高级顾问张鸿说。

在广东,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在茫茫大海中等待着最后的通车倒计时。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创下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跨径最大、通航净高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等多项世界纪录。在这项面临世界级技术挑战的工程中,中交二航局承建伶仃洋大桥东主塔等多项施工任务。

为解决全离岸海相淤泥区锚碇建设难题,项目团队提出“锁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平行钢丝索”自平衡柔性围堰,实现45天快速成岛。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首次研制了混凝土桥塔智能筑塔机,塔柱施工速度每天最高可达1.2米,减少高空操作人员近60%。

工程背后的智慧密码

近日,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奖项相关评审工作完成,4座中国桥上榜,中交二航局占据3席,其中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获得乔治·理查德森奖。

一座座“世界级”大桥不断延伸跨越天堑,背后有着怎样一套智慧密码?近年来,中交二航局深入研究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提出了“做工程”向“做产品”转变的理念,系统搭建了桥梁数字建造总体架构,推动桥梁产品提档升级。如今,中交二航局已有近20个重大工程采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400个项目应用了数字化平台,在业界被誉为“中国建桥梦之队”。

这支“梦之队”不仅擅长攻克疑难杂症,同时持续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一系列量大面广的基础问题。

2019年,中交二航局开始研制混凝土云平台。历经4年的迭代升级,2023年2月该平台正式上线。目前,这个平台已接入400个项目混凝土生产数据,为近3000万立方米混凝土生产和供应提供了支撑,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设备效能、降低材料损耗等目标。

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中交二航局的每一代产品的研发都在阳逻实验基地经历了多轮实验,投入现场应用后仍不断迭代升级。

今年5月,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将实现主塔封顶,这里应用的一体化智能筑塔机正是中交二航局打造的第三代产品。

科技强企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智能建造是当前交通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航局以桥梁智能建造为突破口,融合工业互联网理念,搭建智能建造体系,相关成果在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中交二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宗平表示,如今,桥梁建设已经从传统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建造方式。

多年来,中交二航局不断完善“大科技”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引领、智能建造能力。目前,已构建形成了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设计咨询、数字技术等于一体的科技体系,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双轮驱动。

聚焦超大跨桥梁建造、工业化建造、先进材料、智能装备、数字化技术等方向,中交二航局研发了千米级斜拉桥、海中超大跨悬索桥、超大跨钢桁拱桥等十大国际领先桥梁建造技术。其所属的智行国际、武港院、新材料等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创新平台方面,中交二航局不断打造高端合作平台,共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桥梁智能建造实验室,牵头组建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分会,获批桥梁智能建造国家标准验证点,形成5个国家级、11个省部级的创新平台体系。在武汉阳逻打造的桥梁智能建造研发中心,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建筑企业智能建造综合实验基地,为一体化筑塔机、钢筋部品、智能塔吊研发提供了实验中试平台。

2023年12月,中交二航局获批桥梁智能建造国家标准验证点。这是桥梁产业工业化转型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化创新平台,将有力支撑桥梁智能建造领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建立桥梁智能建造领域标准技术体系。未来,该平台将进一步优化工业化产品研制质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标准质量升级,引领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