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毅外长在媒体访谈中特别提到了美国的“印太战略”。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推出这一战略已有多年,但真正为地区国家带来了什么?除了制造紧张和分歧,几乎没有其他贡献。王外长的这番话不仅立场坚定,而且表达直接,显示了中国对美国策略的明确批评。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以来,已经过去了八年。中国此次的表态,无疑是在指出美国在这八年中的努力并未取得成功,这一观点令人感到欣慰。
从实际效果来看,"印太战略"在提出之初确实具有一定威慑力。作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构建的最具规模、最严密的战略遏制体系,这一战略覆盖区域从印度洋西岸延伸至太平洋西岸,在军事、经贸、外交等多个层面展开布局,展现出相当的策略深度。该战略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为主体,依托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作为战略支点,一方面在经贸领域构筑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在军事层面强化对华遏制态势。可以说,这是对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进一步升级与拓展。
在美国推动的“印太战略”背景下,一系列负面事件接连发生。例如,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印度在边境地区制造摩擦、菲律宾在南海采取挑衅行动,这些都被视为该战略的具体表现。显然,美国的意图是通过这一战略构建一个四方联盟,试图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我们形成包围。这种策略与过去美国针对苏联的围堵手段如出一辙,本质上没有新意。
美国想要实现其目标,仅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协助和配合。然而,美国在印太地区多年经营的所谓“盟友体系”如今已经明显松动,甚至可以说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例如,日本新上任的首相石破茂倾向于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韩国的亲美总统尹锡悦已经入狱,而印度则展现出自己的大国抱负,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显然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澳大利亚在受到055的“警告”后,变得如惊弓之鸟,态度也趋于谨慎。纵观整个印太地区,目前唯一坚定追随美国的,只剩下菲律宾。但美国若指望仅靠菲律宾来“围堵”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自美国推出“印太战略”已过去八年,然而在这一地区,美国不仅未能有效遏制中国的崛起,反而自身影响力不断减弱。王外长的直言不讳,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美国的真实处境,令人感到十分爽快。美国的这一策略,显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其战略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