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当年婚后十年不孕,抱养回来的哥哥,我如今把他当父亲赡养

名著茶话会 2024-05-22 07:22:58

为了增加可阅读性,本文部分情节做了艺术化加工,请注意甄别。

65年,父母结婚10年了,却还是一无所出。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刚满月的你被父母抱回了家。

这时候,35岁的父母,心里已经把你当成今生唯一的孩子,也是他们老了之后唯一的依靠,而不是农村老人那种“引窝蛋”的念头。

父母结婚10年了,因为没有孩子的缘故,虽然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却也积攒了一点余蓄,在村里算是好家庭了。你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生气。

在你来之前,这个家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没有个孩子。而村上那些小伙伴,不管多么调皮都喜欢来你家玩。因为父母从来不讨厌他们,甚至比他们父母还更能容忍他们的“作恶”。

你的到来,彻底解决了他们的“相思之苦”,这个家庭从此就多了更多欢乐。

你在哭声中慢慢长大,在摇晃中逐渐成人,你长大之后越来越乖。父母说,你从5岁开始就不再哭闹了,小小年纪的你,就懂得要帮着父母做点事。

父母出工回来,你会给他们端上一杯茶,吃过饭洗过澡了,你会依偎在父母的身旁,用自己的小拳头轻轻给母亲捶腿。因为你知道,母亲的腿脚不大好。

你越乖巧,父母对你的宠爱当然就越多,他们一直在告诉你,长大后要做个有出息的男人。

7岁那年,你开始上学了,父母给你准备的小书包里,装满了他们对你的希望。

可惜,你虽然乖巧,但学习成绩真的不行。老师也很纳闷,为什么做其他事都显得很灵光的你,偏偏读书就不行呢?

但要说你真的那么笨吧,在上学之前,你就能写自己的名字了,甚至还在父母给你削的小木棍的加持下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

自从上学开始,你脸上的笑容就少了很多,因为成绩一直在小伙伴里垫底的缘故,你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自信。

父母也问你,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可这个问题你自己也不明白,学拼音的时候,每个字母你都认识,也学得很快,什么“aoe”你发音都很标准,可只要几个字母凑到一起,你就认不出拼不好了。

好不容易挨过了2年级,三年级开学了,你死活不肯再去学校,哭着哀求父母:

别让我再去读书了吧,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能够算得出简单的加减法了,对我来说已经够了,只要不让我去读书,家里的柴火就包在我身上了。

父母也是见识有限,当然更多是那个年代吧,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有人说,但还不是那么深入人心,你就那么辍学了。那一年,你9岁。

9岁的你,就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每天吃过饭,父母去地里干活了,你就扛着仟担,腰上缠着一个竹子作成的柴刀匣,磨得锋利的柴刀就插在后背,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山砍柴了。

对于砍柴,你并不陌生。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谁不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各种活计?虽然还没满十岁,但你依然固拗地坚持每天两担柴禾的“定额”,除非是下雨天,那才是你难得的休息时间。

如果就是这样过下去,或许你的一生就再平凡不过:襁褓之中离开亲生父母,却并没有任何的忧伤,跟着养父母快乐地生活。

读了两年书,然后又慢慢地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货真价实的农民。再大一点,在父母的帮助心爱娶妻成家,然后延续香火。

但命运的变化,总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你10岁那年,母亲突然怀孕了,给你生下了一个弟弟。

自从母亲怀孕后,总会有人在耳旁善意地“提醒”你:你父母有了亲生儿子了,你今后的日子就没以前那么好过了。

但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你好,甚至还特意安慰你千万不要乱想:这么多年了,你早就是、也一直是爸妈心中的骨肉。爸妈还要感谢你呢,你就是引窝的金蛋啊。

你满十岁那天,我这个弟弟出生了。

我们家的缘分就是如此巧妙,父母婚后十年,35岁的他们有了你,你满十岁,45岁的他们又有了我。

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原本就懂事的你突然又一夜之间成熟了。10岁的你不但坚持还是去山上砍柴,还学会了照顾坐月子的妈妈,还得一只手捂着鼻子去给我洗尿布。

虽然捂着鼻子,可心里却一点也不厌恶。母亲担心你做不来那些事儿让你别做,你却还老大的不愿意。在你幼小的心里,从今以后,自己就是大哥了。

果然,我的第一声喊人就是“哥哥”,连一旁的父母都有点尴尬,却又显得那么自然:

自从我出生后,除去最开始的两个月里,抱我最多、逗我最多的就是你这个大哥。

我也开始摇摇晃晃地跟在你屁股后面吵闹了,你去小伙伴们玩耍,我却从来不会让你单身逃脱。

不得已,你只好背着我一起去。于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兄弟俩就几乎形影不离了。比我大十岁的你的后背上,永远有我在抓着你的两只耳朵“驾,驾”。

幸好,我也不会永远长不大的,6岁那年,我就有点迫不及待地上学了,此时的你16岁,已经是大人了,嘴唇上的绒毛开始发黑,说话也成了鸭公嗓,甚至还学会了抽烟。

我开始上学了,按道理也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身为父母完全应该感到高兴和欣慰,但父母却不约而同有点不安起来:

他们都已经年过半百了,还有个6岁的小儿子。等儿子20岁成家的时候,他们还能帮着操持吗?

也许正是出于对未来的某种恐惧,从我上学开始,父母就越发操劳起来。

在他们心里,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你16岁,再过三四年就该给你娶老婆成亲,还有小儿子要读书,更需要多积蓄点。

但世间事往往事与愿违,父母的希望是多么的朴素,但就是连这么朴素的心愿也充满坎坷。

你18岁那年,我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三年来,我这个弟弟渐渐成了你的骄傲。

因为我的成绩算是给你一雪前耻,长期在学校考第一名,每回考试都能拿到奖状。这样的荣耀,让你在说起我的时候就会自豪地说:我是他大哥。

但就是在这一年,家里遭遇了巨变。父亲在砍树的时候,被一棵倒下来的大松树砸中了腰,一个操劳了半辈子的中年汉子,转眼间就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和父亲相濡以沫半辈子的母亲,也差点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崩溃。转眼之间,一个幸福的家庭眼看得就要分崩离析了。

父亲躺在床上,心如槁灰,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接下来的一生,就连大小便都得在床上完成。

母亲一个妇道人家,这些年虽然也算不上享福,却也过得挺平和,在她心里,丈夫就是天,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如今天塌了,顶梁柱垮了,今后的日子怎么办?

我还是个三年级的学生,尽管也为父亲的不幸而悲痛,但也仅限于悲痛而已,根本还想不到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16岁的你,就成了这个家的“救星”。那段时间里,你虽然看上去已经宽厚、但实际还挺青涩的肩膀,硬是扛起了这个家的所有。

白天,你要去做原本是父母带着你去干的农活,同时还要分一点心思去打听,怎么才能给父亲治伤,怎么才能让母亲振作,怎么才可以让我这个弟弟安心读书。

晚上,16岁的你还得收拾家里的家务,因为连续两个月里,一向能干的母亲,也只能木讷地坐在父亲的床头陪着,所有的家务几乎都被丢下来留给你。

但你硬是挺过来了!也幸好苍天有眼,两个月之后,父亲终于能够坐起来了,能够打着凳子走到屋外晒晒太阳了。

因为父亲这点微弱的起色,母亲终于从迷茫中醒了过来。而瘦了一圈的你,才有心思去考虑将来:我们家怎么过?

虽然能够移动一点了,但父亲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了信心,甚至把你交到面前说:小斌,你也知道,你是我抱回来的,现在你也这么大要成家了,留在这里就肯定会耽搁,还是让你妈把你送回去吧……

但你根本就不愿意和父母说这个问题,没有读什么书的你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犟着头第一次顶撞父亲:

我能去哪里?你们就是我的父母,我要是走出这个家门,那还是人吗?

在十八九岁的你的心里,已经轻率地做出了取舍,尽管你自己也不知道对错:从今以后,自己就是这个家的家长,有行动不便的父亲要治病,还有母亲要照顾,更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

小学毕业了,我突然决定不再读书了,我对你说自己要辍学,11岁的我多少也能干点活了,你自己不也是8岁开始干农活的吗?

但一向对我百般容忍的你,突然就爆发起来,当着父母的面抽了我一顿屁股,嘴里还歇斯底里地吼着:

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我们兄弟俩,难道都要困死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你现在不读书了,那我们这几年的苦不就白吃了?

你抽过来的巴掌,我没有躲闪,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拖累到你了。21岁的你已经到了说亲娶妻的年龄,只有你从来没有人提起过。

因为我们家的情况别人都看在眼里,家里一个行动不便却能吃能喝的爹,一个只能做点家务的娘,还有一个背着书包读书的弟弟,全靠你一个人养着,谁家姑娘愿意嫁给你?

在你的淫威之下,我不得不收拾心情回到了学校,心里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读好书出人头地,将来给你们争气。

三年的初中,我不出意料考上了师范。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劝我,以你的天资,读高中将来上大学,肯定会前途远大。

但我还是毅然报考了师范,原因也很现实:不需要学费,三年之后就能有一份吃国家粮的工作,就能更好地孝敬家里,帮你分忧了。

三年后,我回到了镇上的中学当老师。这一年,我18岁,你28,63岁的父亲却与世长辞,临走前带着微笑,双手分开拉着我们兄弟俩说道:我终于可以闭眼了。

我算是功成名就了,但28岁的你却依然单身一人。

谁都知道,以你的模样和能干,绝对不是单身汉的人。可就是家里的条件,甚至更多是我这个弟弟的拖累,才耽搁了你的婚姻。

参加工作后,我成了所有同事里最吝啬的一个,每个月发了工资,几乎全部送回家交给你,只希望能尽快把家里的条件搞好点,让你能够给我找个嫂子。

但你却不肯收钱,还告诉我不要担心家里,以前弟弟太小,当哥的自然要费点心,如今弟弟也长大了,你就能做自己的事了。

我20岁那年,你成家了。30岁的你当然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大嫂是一个丧偶的女子,比你大一岁还没有孩子。

虽然我知道,你这么“急着”成家,更多是为了给我减负,为了了却我心里的牵挂,但这总是我这些年来最高兴的事,甚至比我自己考上中专还更开心。

你婚后两三年,两个侄子先后出生,有时候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你也会抱着孩子对我说:我们家这是渊源啊,父母三十多岁有了我,我也是三十多才有了他们……

后来几年里,我通过努力拿到了大专文凭,也成了学校的骨干,25岁那年和同事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你36岁那年,母亲走完了她70岁的一生。从此以后,这世间的亲人,就只剩下我们兄弟了。

幸好后来这些年,我们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也能够更多地去孝敬你。

在我心里,父母不在了,你这个大哥,就是长兄当父!

你是父母抱养回来的,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的亲情,绝对不是血缘之情的那种名分,而是永远割舍不断的本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