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脊梁”——中轴线的堪舆文化讲究与意义

三僚地师曾庆良 2024-05-17 14:58:53

在堪舆文化中,中轴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或城市的对称中心,而且是一个关键的布局元素,影响着整个空间的气场和居住者的运势。

核心地位:中轴线被视为一个空间的核心,遵循了先天八卦的原理,即南乾北坤,通过分析中轴线可以确定空间的吉凶方位,从而找到有利于居住者身心健康和幸福的位置。

对称与平衡:中轴线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起到对称、平衡和美观的作用,它确保了建筑或城市的前后起伏、左右对称,增强了整体的气魄和秩序。

聚气作用:中轴线不仅是美观和平衡的体现,更是统一、集中和聚气的重要手法。通过中轴线的规划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调整空间内的气场,提高空间的舒适度。

一、“北京脊梁”的中轴线

京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加上几重案山,兼之“玉带环腰”,北京的风水,简直是好得无以复加。在北京城的空间布局中,有一条以纵贯南北的城市主轴和左右对称的巨大建筑群为主体的中轴“龙脊”,统领起整个老城的规划格局,被称为”北京脊梁”的中轴线在风水上更是重中之重。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九座门,沿途还点缀着数十处皇家园林和民宅四合院,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紫禁城以中轴线对称,南方属火,朱雀坐镇,五行中火为红色,紫禁城南端的午门,就建成五凤飞翔的吉祥之像,午门外五座石桥上的望柱,则雕刻成火焰燃烧的形状。北方属水,玄武坐镇,紫禁城的北门就叫玄武门(清代更名神武门)。

按照四象,紫禁城之北为玄武,应有垂头入首,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一座东西伸展、两端略向南抱拢的五峰形笔架山——万岁山(今景山)。万岁山的位置也正好在中轴线上,成为紫禁城的依靠。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是北京太和殿的对联。“龙德正中天”是一句风水中的语言,说的是处于中轴线的太和殿地处中央龙穴,是风水中理想境界。如果以紫禁城的太和殿为中心,把整个皇城区域作为一个罗盘:北海在的壬宫、乾亥宫,中海在辛戌、庚酉宫,南海在坤申宫。人工挖掘金水河把南海的水引向巽巳宫,这正是风水学中“辛壬会而聚辰”水局的完美格局。

二、广州中轴线

根据白云山龙脉以及越秀山浑然天成的气势,迎接新世纪,广州再造城市中轴线,可是老城区拆迁改造难度大、涉及人口密集,最后决定在白云山下瘦狗岭向南,建设一条新的中轴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由白云山延伸,瘦狗岭带出、沿广州东站、体育中心、天环广场、珠江新城到广州塔一直向南的这条中轴线!长达12公里。

新的中轴线严格按照五行及八卦方位定局,东震木,西兑金,南离火,北坎水。东塔矩形建筑五行属木,西塔圆形建筑五行为金,南边广州塔尖顶五行属火,北边东站广场水幕五行为水,广东博物馆五行居中属土。左边东塔为青龙居高,右边西塔为白虎位低,此谓“青龙压白虎”。

广州塔(小蛮腰)的选址和设计遵循了风水学的原则。它位于东南方巽宫,属于长女的位置,而在中轴线上则位于南方离宫,属于中女的位置。离方与二十八星宿的朱雀七宿方位相合,在洛书中的用数为九,五行属火。因此,广州塔的造型设计偏向女性的阴柔多姿,符合火型建筑的要求,旨在扼守珠江水口,制水以符合其风水作用。

天环广场的布局也体现了风水学的应用。它位于广州的中轴线处,原本属于煞气很重的地方。通过风水师的布局,形成了中穿+下凹+双鱼+旋涡四大法宝加持的财库,有效地消化了直冲而来的煞气,形成了财气。

此外,天环广场的外围设计采用了“渔网”理念的仿真设计,称之为“天罗地网”阵,旨在捕捉商场内部的“水鱼”,即易被宰的消费者。

广州中轴线的风水布局还涉及到“锁水”工程,旨在引诱“白云山龙脉”奔向珠江口,构建出“山水双龙汇聚”的顶级风水格局。这一布局颠覆了传统风水学无法改变大自然气场的瓶颈,最大力度地缓留了“珠江水龙”,让“公龙”和“母龙”在珠江口得以团聚。

这些布局不仅体现了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得水”的原则,还通过特定的设计来调和城市的气场,以达到促进城市繁荣和谐的目的。

中轴线不仅是风水轴,更是生态轴、文化轴和发展轴,亦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浓缩。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