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世界发生了什么,2025.4.23

有观点大世界 2025-04-25 08:30:46

今天我们来重点关注第一条简讯:印度警方通报,武装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向游客群体开火,造成至少26人死亡。

事件发生在著名旅游胜地拜萨兰山谷,靠近印巴停火线。一个名为"克什米尔抵抗阵线"的组织宣称对袭击负责,该组织表示对"外来者"定居导致"人口结构变化"不满。

克什米尔是南亚最敏感争议的地区之一,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文明先后在此兴盛。1846年,英国击败控制当地的锡克帝国后,将克什米尔以750万卢比“出售”给查谟的印度教王公古拉卜·辛格,建立查谟-克什米尔土邦。该土邦由印度教王公(多格拉王朝)统治,但人口以穆斯林为主(约77%)。王公对穆斯林征收重税,限制政治权利,引发多次起义。

英国撤离印度时,土邦可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王公哈里·辛格(印度教徒)犹豫不决,而穆斯林民众倾向巴基斯坦。1947年10月,巴基斯坦支持的部落武装攻入克什米尔,王公向印度求援并签署《加入印度协议》。印度出兵,巴基斯坦正规军介入,双方在克什米尔展开激战。

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与印度各控制克什米尔一部分土地。而印控克什米尔,就是当前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现为联邦直辖区)。

作为印度唯一的穆斯林占多数的邦(现为联邦直辖区),签署《加入印度协议》时,克什米尔要求保留自治权。因此,印度1954年宪法第370条规定,除国防、外交、通信外,印度法律不自动适用于查谟和克什米尔,查谟和克什米尔拥有自己的宪法、旗帜和立法权(如限制非本地人购买土地)。邦议会可决定是否继续第370条(需印度总统批准)。这让查谟和克什米尔拥有印度其他邦没有的“准国家地位”。

不过,印度在名义上取得该地的控制权后,对查谟和克什米尔长期实施高压统治。由于临近穆斯林占据主导地位的巴基斯坦国,印度当局对查谟和克什米尔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实施戒严。

在集会上演讲的谢赫·阿卜杜拉

时被称为“克什米尔之狮”的谢赫·阿卜杜拉被选为印度占领区临时政府的领导人。其是“全查谟和克什米尔穆斯林会议”的创始人,反对印度教王公哈里·辛格的专制统治,推动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制度,深受平民支持。政治立场上谢赫·阿卜杜拉反对巴基斯坦吞并,也反对印度中央政府的过度控制。故此在巴基斯坦发兵克什米尔后谢赫·阿卜杜拉支持加入印度,但要求保留自治权(宪法第370条就是在他的争取下制定的)。

然而,由于其坚持克什米尔自治的立场终究为印度中央政府所不容,1953年,印度当局策划政变,逮捕了谢赫·阿卜杜拉。

此后印度当局一面加大对当地的高压统治(如扩大军事部署,实施宵禁和搜查行动,尤其是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一面扶植亲印政府。

1987年选举舞弊引发不满,引爆积压已久的民众怒火,多个穆斯林武装组织崛起,他们或要求独立,或要求并入巴基斯坦,而其中一些组织直接受到巴基斯坦当局的支持,如“虔诚军”LeT、“穆罕默德军”JeM在巴基斯坦境内设有总部和训练营,武器资金也部分来自巴基斯坦。

随后印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开展了系统性的全面镇压,在人口仅为1230万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约50万安全部队,密度全球最高,并实施《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AFSPA):军方可“先开枪后调查”,这导致大量军警在当地胡作非为,奸杀凌辱现象屡见不鲜。2010年,一名少年被安全部队杀害后,爆发大规模抗议,印度军方当即实弹镇压,导致120人死亡。

2019年,印度突袭式废除自治权,当地互联网、电话和电视信号被切断(互联网封锁时间长达18个月),前首席部长奥马尔·阿卜杜拉、梅赫布巴·穆夫提等4,000多名政治人物、律师、记者被捕。此后不仅非查谟和克什米尔居民需申请特殊许可才能进入克什米尔谷地,本地居民也被要求携带身份证件,随时接受军方盘查。

在废除查谟和克什米尔的自治权后,当局允许非克什米尔人(主要是印度教徒)申请居留权并购买土地。被批为“人口殖民”,旨在稀释穆斯林比例。

笔者预计除非国际社会施压或印度国内政治变化,否则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现状仍将长期持续。

0 阅读:2

有观点大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