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宇宙视角 2024-03-14 17:45:03
论据一:思想内容的自身运动是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之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既不是形式辩证法,也不是表象辩证法,反而是高度自觉地与这两种思维形式对立的思想内容的辩证法,亦即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逻辑和真理。在概念水平上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必然性,是黑格尔逻辑学,也是他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主题,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就在这里。

黑格尔把哲学的思维或思辨的思维自觉地与形式思维、表象思维区分开来。在黑格尔看来,表象的思维是物质的思维、材料的思维、经验的思维。在这样的思维水平上,思维还停留在经验材料的束缚中,无法上升到概念、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层次。表象思维虽然具有直接性和生动流变的特点,但在物质材料的束缚中无法达到思维固有的本质认识的高度,或者说不能实现思维的本质。在这样的意义上,黑格尔把经验主义、唯物主义都看作是没有摆脱表象思维的较低思维形式。黑格尔也不满意基于形式逻辑的规律和原理的形式思维,认为形式逻辑的规律和法则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形式原则,以抽象的思维形式处理思想内容,避免不了主观任意的使用,不能获得思想内容自身的真理,甚至有可能走向诡辩。黑格尔也曾考察数学和经验科学的方法,认为哲学不能现成地借用别的学科的方法,哲学只能自己创造自己的方法,即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辩证法。

黑格尔

这里需要澄清黑格尔的两个概念。“思想内容”和“自己运动”

首先,黑格尔说的思想内容的概念是什么?

表象、经验概念都可以说成是思想内容,但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关注的是使一切思维得以可能,或者说是贯穿一切思想内容的哲学概念或哲学范畴,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具体概念。黑格尔《逻辑学》的诸范畴,就是黑格尔所关注的思想内容。黑格尔考察的这些哲学范畴,可以说是使表象思维、经验思维得以可能的思维形式。从哲学的或思辨的思维看,我们熟悉的经验内容必须以思维的触动作用为基础,也就是说要有思维规定感性的能动作用,这些经验内容才能对我们显现出来,而表达思维能动作用的规律和原理正是哲学反思的主题、内容和真理。

日常生活和经验科学的认识固然要以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来确定自身的真理性,但事物的规律却不能直接为感性经验所获得,它必须通过思维规定感性的能动作用的中介,才能为思维所把握。因此,表达思维能动作用的哲学范畴有资格充当哲学反思的思想内容。

其次,思想内容的“自己运动”的逻辑是什么?

自苏格拉底以来,西方哲学就自觉到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并把它视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甚至视为具有神性的力量。对智慧、理性、精神的崇拜,是西方哲学的本质特征。从而,理性和精神就超越了生命个体的有限性,成为马克思所说的“无人身的理性”,具有了超越的本体论意义。黑格尔自觉到西方哲学无限理性追求的渴望,认为精神自己运动的原则是高于生命原则和物质机械原则的最高原则,精神原则就是无限理性追求的原则,就是精神自己产生自己,自己制约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辩证原则。精神的运动就是思想的活动,思想活动总是思想内容的运动,而世界就是思想的现实内容。黑格尔通过这种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逻辑,使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或世界观理论汇合了,从而思想内容的逻辑就是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思想内容的自己运动就是思想中的时代和世界的运动。

唯物主义

从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很难接受和理解黑格尔的逻辑。思想总是某个人的思想,理性总是某个人的理性,如何能够有“无人身的理性”“纯粹思想”?离开某个具体人的意志和欲望,精神、理性和思想如何能够自己运动起来?我们这些疑问也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反叛黑格尔”的根由。但在黑格尔看来,任何理论学说都是高度概括的,就像现实世界上只有这个、那个具体的梨子苹果而无一般的水果,人们却仍然使用水果的概念一样,个体的有限理性和现实思想活动,可以在无限理性和纯粹思想的范畴运动中被本质地把握。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形式推理,不是经验表象的辩证法,而是关于思想内容从而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世界观理论。

我们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初高中)的辩证法理论没有准确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我们把黑格尔辩证法的规律抽象地剥离出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等范畴),一定意义上是使它成为公式化的、形式化的法则。为了使这些形式的法则成为可理解的,我们又不得不把它外在地运用于经验现象,这样,对立面的同一被当做实例的总和而不是被当做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论据二: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之二

黑格尔辩证法的客观性原则,首先在于它把思想内容的自己运动同时看做是世界或存在的自己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思想统一性原则。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命题,确实是一个绝对唯心主义的命题,它从思维把握、规定存在的思想路线出发,把世界、存在看作是思维的规定,套用维特根斯坦的说法就是思维规定的界限是世界的界限,没有思维规定的存在就是纯存在就是无。在这样的意义上,黑格尔哲学与他批评的康德的批判哲学一样,仍然是属人世界的哲学,人本主义哲学或主观主义哲学,不依赖于思维规定的存在自身仍然在哲学的视野之外。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自在的客观存在这个哲学的最大难题,仅就黑格尔把思维规定看作是存在自身规定的观点而言,他确实为思想的客观性提供了现实世界的标准。至于思维规定如何与存在自身相一致,为什么要把二者看做是服从同一规律的,黑格尔哲学(包括谢林哲学)也有深入地思考。最简单地说,哲学史、认识史、科学史等都证明思维规定对现实世界是充分有效的,从而康德哲学所造成的现象与物自体、人与自然的分裂是没有根据的,思维规定就是存在的自身规定,思想内容的运动就是存在自身的运动。

唯物主义

基于思存统一性的原则,黑格尔辩证法表现出最彻底的客观主义方法,这也是黑格尔哲学客观性原则最突出的表现。辩证法作为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真理,就是对思想内容自己运动中最普遍的形式的意识和自觉。如果说辩证法是一种思维形式、思维方式,那它就是内容的形式,内容的本质,是在思想内容自己运动中从内部生成的形式,而不是外在思想内容的主观形式。黑格尔强调要让思想沉入到事物自己运动的节奏中,要抛弃任何主观的形式和方法。在没有哲学上可主观使用的方法的意义上,辩证法就是无方法,就是彻底地按照客观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节奏而展开的客观思想。

沉入到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节奏中,才能发现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内在源泉、内在动力,才能使矛盾的思维法则获得客观性、确定性的基础。思想内容自身矛盾运动的客观性是基于思想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必然性,而人们只能用思想去规定、把握存在,从而存在作为思想内容、客体作为主体就表现为无限的矛盾进展。黑格尔从思想、概念的辩证法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也可以说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就是属人世界的辩证法。黑格尔使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或世界观理论汇合了,思想内容的逻辑就是对人显现的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是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真理,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和历史性是确立自身真理性的基础。这是我们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本理解。只有真正准确把握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才能真正超越黑格尔,否则盲目地反叛黑格尔只能倒退到前黑格尔哲学的水平。把握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黑格尔哲学视域的局限才开始显露出来,一个真实的哲学问题域才可能出现。

总之,如何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的哲学,这是胡塞尔现象学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哲学作为思想内容的真理,仍是思想对存在的规定,用思想规定存在,进而宰制存在,这是否会遗忘、遮蔽存在的意义?这是否也意味着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想才能更接近自在在地存在?这是海德格尔哲学超越黑格尔哲学的思路。

一种新的超越是如何绽出,我们值得期待。感谢阅读,欢迎留言斧正,请关注一下,持续科普哲学问题。

0 阅读:6

宇宙视角

简介:我们互相欣赏彼此的差异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