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原本守身如玉,为何会沦为杀夫的恶女?长大才懂武大郎的坏

耳东品文史 2024-05-25 00:02:14

《水浒传》的主线剧情都是围绕那些后来上来梁山的好汉们展开,不过在故事初期,也有两个配角的故事格外吸引人,那二人即是潘金莲与武大郎。

当然,这段剧情之所以格外出圈,也是因为其中还存在着武松这个关键角色,毕竟武二爷堪称梁山的人气担当,在多数人看来武松为报兄长被杀之仇,将那嫂嫂潘金莲杀死的桥段是大快人心,但多数人可能忘了,曾经的潘金莲也是个守身如玉的烈女,后来为何会堕落为谋杀亲夫的恶女?

(武松、潘金莲剧照)

其实你细品原著,便不难发现整个事件中,有罪的不止潘金莲一人。

一、最初的潘金莲

潘金莲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

有人说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历史原型与《水浒传》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有一种说法是武大郎原型名为武植,他不仅不是街边的小贩,还是阳谷县的县令,至于潘金莲,也不是什么风流的女人,她贤良淑德。

比如武植的墓志铭就有提到这么一段:“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看样子潘金莲和武大郎确实是被污名化了。

不过即便抛开他们的历史原型不谈,只看他们在《水浒传》中的形象,或许也与你在电视剧中了解到的他们存在不同之处,潘金莲真的从一开始就是风流成性的女子吗?

(潘金莲剧照)

当然不是。

关于潘金莲的身世,书中有过这么一段描述:“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这里写得很明白,潘金莲原本是一户大户人家中的使女,说白了,就是个奴婢,但作为下人,她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大户人家的老爷有心将她强行霸占,她却誓死不从,这种骚扰多半不止一次,而潘金莲则一直坚守底线,不愿就范。

于是那老爷出于报复她的目的,将她送给了武大郎。

你看,如果潘金莲是个放荡之人,此时那老爷有心欺负她,她大可顺势投怀送抱,说不定还能捞到不少好处,不是吗?

她为何要抗拒?还不是因为她骨子里并非轻浮之人,曾经的她也是守身如玉的,可为何嫁给武大郎之后却如同变了个人一般?

二、杀夫的恶女

潘金莲杀武大郎的时候,仿佛是对付自己的仇人一般,她不仅放任自己的情夫西门庆将武大郎打成重伤,还亲手喂武大郎喝了毒药,生怕他不死,着实是狠心。

而武大郎死后,她的所作所为甚至就连王婆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书中只道:“王婆自转将归去了,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人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

(西门庆、潘金莲剧照)

潘金莲是干嚎了一夜,说明她对武大郎确实是没有半点真情,此时不过是逢场作戏给武松看。

可武松也不傻,他自然知道其中有蹊跷,接着便上演了“怒杀嫂嫂”的名场面,他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将那妇人砍头取心,尽管残忍,却也让一部分读者觉得“大快人心”。

可还是那个问题,潘金莲明明是不愿出卖自己身体换取好处的烈女,后来为何又堕落成这般模样?

多数人可能没想过,武大郎才是压垮潘金莲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武大郎之恶

从明面上来看,那大户将潘金莲送给武大郎,似乎是让潘金莲逃出了火坑,至少不用再被那大户欺负了。

可谁告诉你武大郎这儿就不是火坑呢?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武大郎是个怎样的人?你只看到他拼命卖炊饼养家,一副好男人的模样,可有没有问过潘金莲,她到底想不想在这个家里?

其实从潘金莲后来所做的一切也不难看出,她的很多行为就是冲着报复武大郎去的。

比如当武松回来之后,书中提到这么一段:“那妇人看着武大道:‘我陪侍着叔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来管待叔叔。’武大应道:‘最好。二哥你且坐一坐,我便来也。’武大下楼去了。那妇人在楼上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明知武松是武大郎的弟弟,她却不避嫌,反而出言撩拨,让他搬到家中来,但凡武松动了邪念,她多半就会与武松一同谋害武大郎了,只是她不知道武松这般正直,说白了,她最初的目的是要挑拨武氏兄弟。

(潘金莲、武松剧照)

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她恨武大郎,恨她没有自知之明,武大郎的本质与那大户没有区别,他们都没把潘金莲当人看,他只觉得那大户将潘金莲送给他,就是他的个人财产,哪怕潘金莲会与其他男人眉来眼去,他也从没想过是自己配不上潘金莲,以至于她故意这么做。

但凡他有些自知之明,或者说讲些道义,也该尊重潘金莲的意见,问她是否愿意嫁给自己,若不愿,就该放她离开才是。

说白了,是他的贪欲、色心害了他自己,也让原本守身如玉的潘金莲堕落成这般模样,潘金莲可恶,武大郎也同样该死,这个故事中没有无辜之人。

1 阅读:8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