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美国政府更迭后,新当局以 "优化资金效率" 为由大幅削减对外援助预算,单方面终止已签署的粮食援助协议,并系统性拖欠国际组织会费。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不仅违背国际道义,更使得全球脆弱地区的人道主义状况急剧恶化。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国际人道组织 "反饥饿行动" 的医疗设施已全面停摆。这个中亚国家 43% 的援助资金缺口直接导致食品供应链断裂,350 万儿童陷入严重营养不良危机,较上年激增 20%。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阿代表指出,当前粮食库存仅能满足三分之一需求,医疗系统因药品短缺正面临崩溃。阿富汗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比上升 37%,创下 1999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东非的肯尼亚卡库马难民营正经历着更严峻的生存挑战。这个容纳 20 万南苏丹、埃塞俄比亚难民的庇护所,因美国援助的突然终止陷入全面瘫痪。饮用水供应量缩减至每人每日 3 升,仅为国际最低标准的 60%。医疗站日均接诊能力从 2000 人次骤降至不足 300 人,抗生素、抗疟疾药物库存告罄。联合国难民署报告显示,该营地腹泻病例在三个月内暴增 4 倍,孕产妇死亡率达到 2011 年索马里饥荒时期的水平。

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转向已造成系统性破坏。根据经合组织统计,2025 年全球官方发展援助总额较前年下降 18%,其中美国贡献度从历史平均 22% 锐减至 9%。这种断崖式削减直接冲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等 17 个核心机构的运作,导致 43 个国家的人道主义项目被迫中止。国际红十字会总干事警告,全球人道主义响应体系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资金危机。
这种单边主义行径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谴责。欧盟已紧急启动 12 亿欧元特别基金填补缺口,中国宣布向受影响国家追加 50 万吨粮食援助。但专家指出,美国留下的资金黑洞短期内难以弥补,预计 2025 年全球将有额外 800 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儿童失学人数可能突破 1500 万。在也门、叙利亚等战乱地区,粮食配给量已降至每人每日不足 1000 卡路里,仅为正常需求的 40%。

当前危机暴露出国际援助体系的结构性缺陷。过度依赖单一捐助国的资金模式,使全球人道主义事业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建立多边融资长效机制,通过数字化募捐平台和加密货币捐赠等创新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国际社会更需正视,在气候变化加剧、地区冲突频发的背景下,人道主义援助不应是强权国家的政治筹码,而应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