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头突然大举抛售英伟达,究竟发生了啥?

萌生商业 2024-05-23 17:01:22

英伟达再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全球对冲基金巨头、杜肯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德鲁肯米勒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过度泡沫,因此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大幅度减持了72%的英伟达股票,从媒体发布的消息看,德鲁肯米勒的对冲基金在最近30年时间里平均年化回报为30%。

这个消息进一步说明了全球的金融巨头对英伟达未来股价走势的不乐观,其实看看德鲁肯米勒的对冲基金的买入时机就很有意思,发生在ChatGPT首次推出的时候,感觉那个时候英伟达的价格还处在一个相对的低位,现在英伟达的股价逼近1000元了,应该说与金融巨头之前买入的时候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回升。

对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看呢?

第一,我以为,德鲁肯米勒的对冲基金选择在今年的一季度大举抛售英伟达的股票,多少还是有一些理性的判断。首先科技股跟传统行业的消费股票上涨不是性质,科技股最大的问题在于预期,也就是说股价的上涨大概率会预期甚至透支未来几年的发展和业绩,所以当股价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飙升的时候,泡沫的存在是可能的,就像德鲁肯米勒对冲基金对人工智能的评价,认为已经过度的泡沫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季度抛售了7成的英伟达股票这个时机选择的非常好;

第二,英伟达从2023年开始上涨,股价的涨幅已经超过了5倍,市值目前已经达到了2.2万亿美元,最关键的是这个2.2万亿的市值,成为了投资预期的一个难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市值从几千亿甚至万亿上到2万亿的时候,市场的预期是有空间的,但是到了2万亿之上,除非英伟达目前的业绩在目前的基础上翻倍,那估值再次回升,尽管这样你让2万亿美元的市值变成4万亿,这个难度太大了,最主要的是,感觉市值上了2万亿美元之后,英伟达的市值向上增长的空间没有多少可预期性了。

股价的表现往往很多时候就是对未来业绩以及市值增长的可预期性,大家都会预测向上的空间有多少,当空间很大的时候资金就有充分的最多动力,而空间很小,资金往往就不愿意博弈了,这次看看英伟达能在目前接近1000美元的股价附近还能支撑多久。

对当前的美股来说,已经给投资人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效应,大家都在想美联储目前还没有降息,等真正降息了是否美股还要上一个台阶呢,但是我的想法恰恰相反,美联储之所以现在不降息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很好,无论是就业还是各方面不足以撼动给市场释放流动性,如果有一天美联储因为经济数据不好的时候开始被迫降息,那恰恰说明经济开始下行了,这对美股来说反而是利空,可能降息的时候就是美股下跌之时,到时候之前大涨过的科技股大概率是回撤最明显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此前涨幅过大、获利盘太多了,那么股市下跌的时候谁的获利盘最多往往向下的动力就越足。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1 阅读:453
评论列表

萌生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