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换帅风波后陈毅笑称:若非粟裕有本事,徐向前就来把我换走了

荣轩谈历史 2024-05-21 07:04:39

许多人对于解放战争的了解基本上就止步于三大战役,仿佛我们是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十分顺利地在这三场决战之后就打倒了反动派。

可实际上解放战争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许多十分有经验的老革命前辈也吃过国民党的亏,陈毅元帅还为此差点被换掉。

如果不是当时徐向前元帅身体状况不太好,无法接替陈毅的职位,且粟裕后来的指挥仍旧保持着百战百盛的记录,或许我们就要做出临阵换帅的决定了,而临阵换帅又是兵家大忌。

陈粟配:集体领导的产物

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几个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是武器装备精良,二是其占领的城市大多比较富裕,物资供给充沛,且在指挥人才上其实也不比我们逊色多少。

蒋介石深知山东和淮海一带的战略重要程度,所以他对这里的攻势极其迅猛,而陈毅元帅当时手里的山东野战军虽然有经验、会打仗、也足够有勇有谋,但终究寡不敌众,装备差距又大。

更重要的是陈毅在致电中央时,也明确表达了歉意,检讨自己战局顾虑太多,所以导致了泗县失利,两淮失守,可后来由于战况紧急,陈毅又一次犯了战局顾虑太多的毛病,不仅又做错了决策,还让自己的声望跌至谷底。

但在陈毅检讨自己的那封电报中,他也提出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建议,那就是推荐粟裕挂帅,正是这一建议扭转了后来的战局。

但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国民党在知道华中野战军主力向北要攻打宿迁后,便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里面有两环向连水侵犯,一面有鲁南进攻,前者截断华中野战军断他们的后后者则威胁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

当时华中野战军的意思是要南下,先把涟水的敌人歼灭,而山东野战军则希望北上击退鲁南的国军,看一还打算分兵应付战局,而这却引起了华中野战军的反对。

华中方面认为今后华中和山东必须合并一起行动,合则俱存,分则俱亡,毕竟已经合二为一,不可再分兵,使得军政材料难以统一支配。

但陈毅元帅也不退步,这引起了华中方面集体愤怒,张鼎成,邓子辉,曾山联名致电中央反对陈毅,而陈毅元帅又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

一时间中央军委甚至有呼声,希望徐向前能来替换掉陈毅元帅,指挥由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成的华东野战军,但当时徐向前元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且毛主席也不希望,因为大家的意见不合就换人。

经过再三考虑,毛主席综合了各方意见,决定仍然由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和政委,但由粟裕担任副司令员,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在大局上让粟裕为陈毅打下手,而在军事上由陈毅辅佐粟裕。

同时毛主席也批评了陈毅元帅的犹豫和反复,但更肯定了陈毅元帅考虑事情的周全,并且选择了更敢于突破陈规去指挥战役的粟裕,去帮助陈毅在鲁淮一带确立优势。

粟裕专打神仙仗

实际上陈毅元帅当时和华中方面的争论各有各的道理,淮海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通道繁多,有利于国民党调动和集中,尤其是有利于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作战。

如果贸然将两淮作为主战场很容易使得解放区西部防线露出空隙,而鲁南则在地形和群众基础方面都更适合我军诱敌深入的传统战法。

粟裕同意陈元帅的看法,但他也跳出了“守土有责”的常规思路,不仅仅局限于一点一线,而是从整个大局出发,考虑战略的制定和战术决策。最后粟裕得出了结论,那就是陈毅元帅入鲁作战的设想没问题,但入鲁前要打一仗,主要有以下4点理由:

一是华中过早丧失对长期作战不利;

二是若不在淮海岛一个规模较大的歼灭战,则转移作战,将腹背受敌;

三是若不能打个胜仗,入鲁后对军心民心会有打击;

四是为了开展苏北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也需要打一个胜仗。

但这一仗选在哪里打?和谁打?又是一个新问题,一般来讲,我军都会采取先打弱敌,在打强敌,然后让强敌孤立无缘,最后一举歼灭的策略,可粟裕却一反常态,还又一次打出了林彪口中所说的“神仙仗”。

当时鲁南地区主要有三支国民党军部队,主力是整编第26师和号称“国军精华”的第一快速纵队,全部采用美式装备,而这也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是派系斗争严重的国民党内部蒋介石赖以存在的重要支柱之一。

另外两只分别是原东北军部队和冯玉祥的西北军,这两个部队装备一般,且装备一般的原因就是因为蒋介石偏袒嫡系部队,所以和中央军有矛盾,战斗力稍弱,比较适合先进攻。

可粟裕却认为必须要先集中27个团的优势兵力打敌人的这6个主力团,虽然其他国民党军队会为魏救赵,但从政治角度来讲,由于军队之间的派系斗争问题,很有可能会消极作战,等到援军到来时,主力应该已经被全部歼灭了。

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打响,不到两个昼夜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3万余人就被全歼,被俘虏的快速纵队坦克驾驶员哭丧着脸说:“我们以前总是向前冲,美国人对我们也很看得起,想不到今天败得这么惨。”

但是其实也并不能说明快速纵队有名无实,是纸老虎,只是因为他们恰好遇上了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粟裕,毕竟常胜将军嘛,谁来了都会败,所以哪怕是国民党的主力,被打爆也很合理。

而且在后来华东野战军的多场战斗中,粟裕也基本上都能够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在敌人甚至是战友都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比如说莱芜和孟良崮的战役就非常经典。

战神如何让敌人闻风丧胆

1947年的春节刚过,蒋介石就又发动了他的聪明智慧,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并且让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指挥,经过前面和粟裕交手后的多次失利,国军也渐渐开始学会了稳扎稳打,不再像之前那样清理。

而且这次国军来者不善有一种打算,一举拿下整个华东野战军的气势,陈程甚至还狂妄的叫嚣,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撑死共军。粟裕面对如此浩大的声势并不慌张,而是打算将南面的郭军开个口子,放到临沂的外围逐个歼灭。

但对于这一次的国军雀好像不太管用,因为难以找到机会下手,而素玉则灵活调整战略。转而让军队去北线进攻敌军的薄弱部分,而且这部分敌军是孤军深入。一旦被进攻将无力招架。

而且为了能够保证行动顺利,粟裕还派军队在南线进行牵制,疑惑敌人,虽然军队人数较少,但由于印证了国军的猜想,所以他们也没有怀疑。

最后果然如粟裕所料,李仙洲集团在莱芜被完全包围,5.6万余人全部被歼灭,而我军仅伤亡8000人,夸张的战损比刷新了记录,更是把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直接打抑郁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毕竟国军在没有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无论是后勤供给还是武器装备都优于我军,所以仅仅一两次战斗的胜利不可能完全占据优势,将战线向前推进。

在莱芜一战后不久,大约四月初蒋介石又集中了45万人,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因为一旦山东彻底被解放,我军就可以灵活的选择向南向西或者向北,国军将会进退两难。

所以蒋介石哪怕付出巨大代价也要重新夺回山东,这次粟裕选择了避其锋芒,声东击西,运动作战,使他们有劲儿没处使,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而在国军渐渐疲惫之时,粟裕采取了敌疲我打的策略,集中了全军九个纵队将国军的第74师从国民党军的重兵团中剜了出来,歼灭2.5万余人后经过统计,发现还有7000余人不知所踪。

所以粟裕又立刻率领部队搜索残存的敌人,最后在一个大山沟里发现了这7000多人,将其全部歼灭,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不仅体现了粟裕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粟裕的认真负责。

在孟良崮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的时候,不是粟裕甚至放弃了睡觉,最后一测,血压居然高达220mm汞柱,正常人一般也就90~140mm而已。

此后粟裕又连续打了好几场胜仗,直接把蒋介石给打急眼了,好多人都为蒋介石背上了黑锅,蒋介石也放弃了在鲁南苏北继续和解放军硬碰硬的想法,粟裕通过一系列胜仗还挽回了陈毅元帅的威望。

解放战争胜利后,陈毅元帅提到华东野战军当年的一系列战役后,还开玩笑说道:“如果不是粟裕有本事,徐向前就来把我换走了。”



参考资料:

[1]杨洁 山东:百战威名镇于鲁

[2]少华 拐点:粟裕与陈毅(之七)

[3]刘炳峰 毛泽东与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组建之谜

1 阅读:185

荣轩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