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开跑!国际马拉松为何结缘大理→

都市时报 2024-05-14 10:00:26

草木葱茏,山水如画

正是初夏好时节

5月19日

2024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即将开跑

在浪漫天成的户外运动之城

身在苍洱与风花雪月一同奔跑

是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美妙体验

六国文化与友谊的交流盛宴

澜湄六国,一衣带水。作为云南省“滇西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城市,大理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便是大理发挥地方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澜湄合作的创新之举,以体促融、以体会友、以体带产、以体育人,增进澜湄地区人民友谊、加强澜湄地区交流合作。

15000名国内外跑者的盛会

大理,这座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闻名于世。风光旖旎的洱海生态廊道、古朴雅致的白族村落、庄严壮丽的崇圣寺三塔……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的赛道如同丝带,巧妙地串联起大理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约15000名跑者不远万里来到大理,感受大理“四季户外运动之城”的魅力与活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同在大理奔跑,是再一次地跨越时空畅叙“澜湄情”。大理,正以别样的方式诠释“有一种友谊叫一起奔跑”,日益成为澜湄合作共赴山海之约、共谋发展之路最生动的注脚之一。

澜湄盛会为何落地大理?

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织的

“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大理,百二山河,瑰丽壮美。在莽莽群山中,两条古道蜿蜒逶迤。一条叫做“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沟通我国南方川、滇、藏三地,汉、藏、白、彝、傣、纳西等民族经济和文化的通道。另一条是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蜀(四川)身毒(印度)道”,这是我国对外交往最早的国际通道,从成都出发,穿越金沙江、澜沧江,跨越博南山,经保山、腾冲,直至印度、地中海沿岸,早在秦汉时期就已闻名天下。

这两条古道在大理交会,亚洲各地的文化在大理相互碰撞、共生共荣,奠定了大理文化中“包容开放、和谐共荣”的基调。大理也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如洱海的水,经西洱河入澜沧江,再一路往南,以“湄公河”之名缓缓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样,大理的对外友好交流绵绵不绝,不论是大理古城“洋人街”的游客攒动的身影,还是“三月街”民族节街场上缅甸、老挝等国商贩的叫卖声,都是和谐邻里情“接地气”的佐证。

大理大学,大理的文化名片之一,自2002年合并组建始,就确定了“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教育办学方向。学校累计培养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5000余名,在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澜湄国家建立了多个“境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和“华文教学实践基地”,倡议成立的“澜湄国家经管类本科专业院系联盟”,在共同研讨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成果喜人。

大理大学“国际日”活动一角

从2014年提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到2016年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再到2017年在大理举行澜湄合作第三次外长会、核定合作机制的制度和合作项目的落实,大理一直是澜湄合作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澜湄情”,已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一抹耀眼的亮色。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是增进澜湄六国友谊的创新实践之一,大理借助澜湄合作引领,助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国际知名赛事品牌打造,成为推动发展、扩大开放、增进友谊、促进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平台,谱写澜湄合作的新篇章。

大理大学澜湄六国学生为2023年的赛事助力

本届马拉松赛事,一如既往邀请澜湄合作国家的精英运动员、留学生参与,同时计划举办“大理—吴哥马拉松双城赛”合作签约仪式、澜湄“理享盛宴”味蕾之旅等系列活动,更好促进澜湄流域国家间的交往交融和民心相通。

厚重文化与自然生态并秀的

“风花雪月之城”

今年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吸引了国内外约15000名跑者。“请客到家”,淳朴好客的大理自是备好了“盛宴”。

在洱海之滨,大理州博物馆庄严矗立,“史冠南疆”的牌匾分外夺目。秦入版图,汉设郡县,唐宋兴盛,南诏国和大理国延续515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是大理的“历史文化盛宴”——

5000多年前洱海银梭岛,史前人类写下了大理历史的开篇;1000多年前,巍巍南诏王都太和城气象万千;崇圣寺三塔屹立千年,妙香佛国的梵音传扬世界;700多年前的元世祖平云南碑,见证“元跨革囊”的烽烟岁月;始建于300多年前的云南提督府,见惯了刀光剑影;“白族风情第一镇”喜洲,上百院白族民居古宅遗世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

大理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水,都蕴含着千年的奇妙境地,全州600多项各级文保单位如满天星斗,散落在苍洱大地间,成就大理“文献名邦”的美名。大理、巍山、剑川相继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大理独有的人文魅力。大理州有四级非遗项目7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位列云南省第一;2023年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创建,成为云南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和“白族三道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江连六国,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而大理的水,便是招待四海宾朋绝佳的“自然生态盛宴”。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面积252平方公里,蓄水量29.59亿立方米,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大理的“母亲湖”。关于洱海的故事,可以从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说起,也可以从三四十年前说起。

洱海“生态基因”天生优越,但生态系统脆弱敏感,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受人为因素影响,洱海蓝藻频发、水质下滑,环洱海湖滨带生态问题突出。2015年,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转向“全域之治、系统之治”,洱海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形成了“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洱海晋级为国家重要湿地,大理市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漫步洱海生态廊道,湖里碧波荡漾,岸边草地林地绿意盎然,环湖湿地、滩涂野趣横生,仿若入画,这是大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新图景。

“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次呼吸都有自然的清香”。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的赛道设计巧妙,像是一条融合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文化长廊,跑者奔跑在洱海生态廊道的旖旎风光中,穿梭于白族村落的古朴雅致之间,仰望崇圣寺三塔的庄严壮丽,跑过风情万种的大理古城。

在比赛中超越自我,深入体验大理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自然与历史的双重馈赠,这便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的魅力所在。

品质服务与人文情怀兼顾的

“高质量马拉松赛事”

迎八方游客,聚四海宾朋,是喜事,也是大事。大理全力以赴。

赛事的筹备工作遵循“以跑者为核心”的宗旨,致力于打造一场“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马拉松赛事。在确保跑者体验和赛事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动员和整合各方力量,确保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城市管理等关键领域提供全面而细致的保障。

省、州、市体育部门和省路跑协会选派180余名裁判,州、市团委部门招募1600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务赛事;3家定点医院,25个医疗点,22辆救护车,42台移动巡回AED、320名医护人员、60余名急救跑者、400余名赛道医疗观察员,为比赛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救助和医疗保障服务,尽全力为跑者提供更好的赛事体验。

马拉松完赛奖牌“澜湄吉祥鱼”

半程马拉松完赛奖牌“银镯蝶恋花”

每一次马拉松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完赛奖牌是这一段旅程熠熠生辉的纪念。2024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奖牌“澜湄吉祥鱼”新意满满,一江水挽起了六国情谊,鸡蛋花盛开在澜沧江畔,三塔昭示着大理的历史文化,双鱼与莲花象征澜湄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半程马拉松奖牌“银镯蝶恋花”缀着海菜花的白族特色银质麻花镯,寓意团圆美满,中心的蝴蝶让人联想起蝴蝶泉的爱情故事。欢乐跑奖牌“为爱奔跑”、情侣一生一世爱情跑手链“心链情缘”、亲子跑奖牌“花绽童心”也是亮点纷呈。

为了更好地服务跑者,大理州全面统筹12县市的旅游景点、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资源,在5月16日——20日期间,参赛运动员凭参赛号码布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就能免费游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宾川鸡足山、剑川石宝山、巍山巍宝山、大理蝴蝶泉公园等29家A级旅游景区。同时抽取幸运参与者,赠送大理旅拍套餐、吴哥马拉松旅游套餐等。

公益先行,为爱奔跑。今年的赛事还联合了深圳登协与壹基金共同发起公益招募,开放100个公益直通名额,募得款项将全部用于大理“净水计划”,践行社会责任,坚守公益初心,贡献公益力量,进一步丰富赛事内涵。

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

一场澜湄合作的奔跑盛宴

一次从心出发的情谊交流

令枪响,步生风

祝福每一位跑者顺利完赛

在大理遇见超越自我的时刻

来源:“大理融媒”微信公众号、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LMCDM“微信公众号

编辑:胡楠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