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中有3支部队升格,2支升为副战区级,1支升为正军级

老梁聊兵器 2024-03-20 17:22:13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军队历经了一场深刻而系统的结构性重塑。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大幅度裁减冗余员额30万,对众多单位实施了合并、降格等调整措施,构建更加精干高效、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新型军事力量体系。

其中,诸如后勤保障部、装备发展部等多个部门顺应改革潮流,调整为副战区级建制,与此同时,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以及国防科技大学也相应地进行了降格。

然而,在这一系列变革之中,有三个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作战单位却逆流而上,实现了规格上的升级——它们分别是西藏军区、联勤保障部队以及武警西藏总队。

西藏军区,自1952年2月10日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戍守祖国边陲、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任。从最初的隶属西南军区二级军区到1955年跃升为大军区,再到后来的降格为省级军区并在成都军区管理体系内运行,西藏军区的角色和地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

在本轮军改中,鉴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边境态势以及所承担的重大防御职责,西藏军区于2016年被赋予新的定位,成功升格为副战区级单位,直接接受陆军总部的指导和管理。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西藏军区的指挥层级,使其主官标配为副战区级中将,而且还使副司令员、副政委等副职晋升为正军职少将,其他副参谋长、政治工作部副主任、保障部部长等职务亦随之升至副军职少将。目前,西藏军区下辖六个正师级军分区(其中阿里军分区归新疆军区管辖),此外还有多支旅级作战部队和边防团,整体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联勤保障部队则是我国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该部队诞生于2016年9月13日,在原总后勤部部分下属单位和七大军区联勤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构建。

在初创阶段,联勤保障部队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核心,基地虽为正军级,但其职能角色以“基地司令员、政委”体现,体现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同时,依托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五个副军级的联勤保障中心,形成覆盖全国各大战区的支援保障网络。

然而,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联勤保障部队逐步完成了自身的转型与升级。2017年8月1日起,联勤保障部队官兵换装新式胸标和臂章,象征着联勤保障体制的新篇章。同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正式升格为副战区级的大单位,这使得联勤保障部队成为与各军种并行运作但相对独立的兵种,有力地强化了对各战区作战部队的综合保障能力。联勤保障部队总部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其主官称号也改为“联勤保障部队司令员、政委”,均享受副战区职中将待遇。当前,联勤保障部队麾下除五个副军级的联勤保障中心之外,还包括副军级建制的解放军总医院等重要保障机构。

至于武警西藏总队,自1983年1月重新组建以来,因其地处高原、执行任务艰巨,一开始就备受重视。1995年5月,随着全国武警内卫总队规模扩大和任务加重,包括西藏总队在内的14个内卫总队率先升格为副军级单位。然而,鉴于西藏总队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任务承载量,其主官长期实行高配正军级的做法。

直至2017年底,武警西藏总队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正式晋升为正军级内卫总队,成为继其他两支正军级总队之后的第三个核心力量。此时,总队主官已按正军职武警少将的标准配备,副司令员、副政委等副职也随之提升至副军职武警少将,整个武警西藏总队由此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感谢您的阅读,创作不易,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每天更新精彩内容。

6 阅读:5912
评论列表

老梁聊兵器

简介:一名80后军事爱好者,每天分享军事科普,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