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他点燃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华舆 2024-05-14 14:10:34

“他(马可·波罗)才17岁,正是我现在的年龄,就跟爸爸和叔叔一起开始一段冒险旅行。”近日,意大利高中生马可·奥利娃分享了自己对马可·波罗的理解,“和马可·波罗有同样的名字,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这都是代表马可·波罗精神的。”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这位将中华文明介绍给西方的意大利人,不仅被中国人所熟知,在意大利也享有盛名。虽然自古以来有不少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知名使者,但马可·波罗几乎可以算是最早为西方社会揭开东方神秘面纱的探险家之一。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大部分国家仍深陷中世纪的保守与落后,马可·波罗著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一经问世,便成为向东“取经”的“旅行攻略”,点燃了欧洲人内心对东方的向往,中华文明的种种元素,也由此以一种积极的形象在欧洲留下印记。

▲1月27日,一名男子手持《马可·波罗游记》走在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当日,2024年威尼斯狂欢节在威尼斯拉开序幕。(新华社发)

从威尼斯到苏州——

丝路两端的相识相知

今年1月10日,中国苏州市和意大利威尼斯市两个闻名世界的“水城”共同主办了一场纪念马可·波罗的丝绸展会。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曾这样描述苏州:“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这里盛产生丝,人们用生丝纺织出成品,不仅供自己消费,使人人都穿着绫罗绸缎,而且还销往外地市场。这里人口稠密,商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实在令人惊叹。”有研究显示,马可·波罗一路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元大都,其路线正是借鉴了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自神秘东方,并不清楚它原产地的模样。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丝绸来源地具象化,将苏州等地中国发达的纺织生产和商业生活呈现在西方人面前,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东方物产的喜爱和探索东方的热情。

今年2月,在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威尼斯狂欢节上,苏州丝绸服饰走进“欧洲最美客厅”圣马可广场,在狂欢节闭幕式巡游中亮相。二十余位来自中意两国的青年男女身穿典雅清丽的中国传统汉服,向世界呈现一场充满东方风情的巡游展演,也成为威尼斯狂欢节这场全民盛会的华丽终章。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马晓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七个多世纪以前,这位威尼斯的冒险家、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前往中国。今天我们将这些中国传统丝绸展示在威尼斯人和世界人民面前,希望带给大家美好的体验。我们也希望以服饰为媒介,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意大利和中国位于古丝绸之路两端,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1979年意大利米兰与中国上海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欧洲城市。而苏州和威尼斯于1980年结为友好城市,在经贸、文教、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频频合作,延续着700多年的情谊。截至目前,意大利已有86座城市与中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在欧洲位居前列。

从意大利到欧洲——

激发西方“中国情结”

如今,在马可·波罗旧居入口处,我们可以看到由威尼斯政府1871年镌刻在墙上的铭文,大意是“这里原来是马可·波罗的家,马可·波罗旅行到亚洲最远国度并描述了它”。

据威尼斯大学亚洲及北非研究院助理教授利维奥·扎尼尼介绍,在13世纪,威尼斯已经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威尼斯,因为参加家乡的战役被俘,在监狱中向狱友口述自己的东方之行,《马可·波罗游记》由此问世。自此,欧洲得以更详细地了解中国。

扎尼尼对记者表示:“《马可·波罗游记》是他在中国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畅销书之一。随后几个世纪,许多探险家、航海家和商人决定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一定要前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不少研究表明,闻名全球的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就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忠实读者,他参考马可·波罗的足迹,完成地理大发现的壮举。扎尼尼评价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马可·波罗的书和前往中国的愿望影响的。正是在开辟另一条东方路线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美洲。”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开阔了欧洲的地理视域和心灵视野,激发出此后欧洲人持续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越来越多中国商品以其独特工艺和异域风情引起欧洲人的浓厚兴趣。

从历史到未来——

传承尊重与平等精神

今年以来,意大利多地举办形式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除了威尼斯狂欢节上的苏州丝绸和汉服表演,2月2日至13日,由威尼斯市政府和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意大利国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未知之地:马可·波罗的奇幻之旅”水上灯光秀,借助喷泉、灯光、投影和演员表演讲述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吸引大量威尼斯本地居民和外国游客前来观赏。威尼斯莫切尼戈宫博物馆馆长基娅拉·斯夸尔奇纳表示,马可·波罗无疑是世界公民,纪念马可·波罗意味着强调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一直以来存在的对话关系。

3月8日,以“马可·波罗:艺术与发现”为主题的艺术展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的意大利国际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中意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创作的绘画、版画、雕塑、摄影等作品。该博物馆馆长圭多·福尔科说,意大利人对中国当代艺术非常感兴趣。而中方策展人费馨瑶介绍,这些作品通过西方的艺术手法讲述中国故事,“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魅力”。

在意大利,“马可”是个比较常见的名字,马可·波罗与中国的故事、“发现与对话”的探索精神也在一个个同名的“马可”之间延续。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说:“我1975年去中国进修,发现我们外国人对中国电影几乎一无所知。于是,我决定把我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研究中国电影,学习中国电影,推广中国电影。马可·波罗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全面情况。我一直想通过电影介绍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学校中文教师马可·佩鲁西则说:“马可·波罗就是我们的英雄。哪种英雄?文化英雄。文化是一座桥,我们要建设这座桥,从西方到东方。”

正如扎尼尼对记者所说,人类是如此多样,文化是如此丰富,对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产生兴趣应当是自然而然的。“马可·波罗做出了典范,他带着真诚的目光,以一种尊重的方式接近另一种文化,并渴望了解它。在当今世界,有必要保留马可·波罗接触其他文化的精神,那就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关系的对话交流。”(完)

作者/张馨文 彭卓 任耀庭

来源:参考消息网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