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磋商会谈。然而,会谈结果并不理想,泽连斯基与万斯及特朗普等人发生争执,最终被请出门外,会议无果而终。在这次不愉快的会谈结束后,双方未能达成任何协议。特朗普随后乘坐专机直接离开华盛顿,这一举动被视为对乌克兰的明确信号,即乌克兰的机会已经不再。当天晚些时候,泽连斯基也被报道已返回乌克兰。尽管泽连斯基表示对美国仍抱有希望,但鉴于特朗普目前的立场,俄乌双方的下一次会谈似乎仍遥不可及。
1日,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方面已发出警告,可能全面中断对乌克兰的援助,并停止对乌克兰电网的协助。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获得了欧洲多国领导人的口头承诺支持,但局势的改变似乎仍面临重重困难。美国援助的停止将给乌克兰带来巨大挑战,其中最明显的困境是武器弹药,如“爱国者”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的短缺。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在任期结束前还向乌克兰提供了一笔支持。至于欧洲国家是否会脱离美国单独援助乌克兰,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北约这一安全框架对欧洲防务安全的影响,预计将使得独立援助乌克兰的道路愈发艰难。
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重提三年前在2022年3月发布的一条动态,内容指出:“乌克兰危机向我们揭示的第一个教训是,西方大国对所谓傀儡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不过是镜花水月,那些依赖美国和欧洲的国家政府应审视乌克兰当前的境遇。”当时,哈梅内伊意在指出,过度依赖美国可能导致国家陷入战火。而如今,他再次提及此内容,意在强调,那些试图依赖美国的国家,最终可能落得被美方抛弃、国家一无所获的下场。
哈梅内伊转发该动态的动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方面,有人认为他此举仅仅是为了“讽刺”乌克兰,毕竟伊朗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哈梅内伊此举意在展示两国间的深厚友谊;另一方面,更多支持者认为,哈梅内伊是在向亲美派发出警告,暗示他们可能会步乌克兰的后尘。伊朗国内已深受渗透之害,尤其是“头巾运动”以来,亲西方主义情绪高涨,抗议活动频发,甚至政界也有人怀有异心。哈梅内伊的言外之意是:若将国家利益出卖给美国和欧洲,最终结局将是被利用后遗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伊朗国内对美国的妥协声音颇多,甚至连总统佩泽希奇扬亦多次表达了对美国的友好姿态,寻求与美方展开对话。然而,由于伊朗政府的不满情绪,特朗普总统似乎并不倾向于重返谈判桌,对伊朗的态度显得冷淡。同时,哈梅内伊掌控全局,多次强调不应过度渲染亲美氛围,并在挑选总统接班人时格外谨慎。有人担忧,在哈梅内伊之后,若更换宗教领袖,伊朗国内可能难以维持当前的平静,亲美派势力可能会从幕后走向台前。因此,这些问题的演变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也可能是哈梅内伊公开表态背后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