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西安休养,兰空领导对他“不冷不热”,待遇有些困难,靠接济

春哥的剪辑 2025-04-28 15:32:41

1969年,李赤然不再担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的职务,他提出想回老家陕西养身体,这个请求被同意了。到了1970年,他带着全家搬到了西安开始新生活。

现在他只有55岁,那时候退休的规定还没定死具体多少岁得退休。意思就是,只要身体吃得消,还能继续在岗上干。不管从哪方面看,他都还没到该退休的时候呢。

碰到那个特殊时候,我被安了个罪名,加上身体不舒服进了医院,就想着回老家的瓦窑堡去。因为备战需要,好多老同志都被安排到了小城市或者乡下,没能回瓦窑堡,反而是申请去西安休养身体。

1970年5月份,我收到消息,然后就从南京动身前往西安了。

通常来说,要是正常养病退休,那待遇应该会按照以前的行政级别来。但他到了西安后,却说每个月只给30块生活费。想当初1952年,他还是副军级呢,到了1965年,虽然都统一按行政级别给待遇了,工资可能会降,但怎么也不该只有二百多块那么点。这待遇,明显不对劲儿。说白了,他这可不是正常的因病退休,而是受了处分的结果。

李赤然回想起来,到了西安后,因为之前在空军呆过,所以待遇上还是归当地的空军管。兰空那边上头有人发了话,让他们对自己别太热情也别太冷淡,说白了就是只给基本生活费,别的补贴一律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清楚那时候的日子,六七十年代,啥都得凭票,钱还没票好使,那时候走的是计划经济路子。

那时候,干部除了拿工资,还有些固定的补贴,像肉票、油票、米票这些。他没有这些票,就意味着得靠家里其他人的份儿,那其他人就得分摊他的那份,比如说,两个人的口粮得三个人吃,甚至四个人吃,生活自然就过得挺拮据。

原南京军事学院的教育长官吴华夺,那时候也被派到西安去劳动。后来,他被调去省军区当副司令,但待遇就只有工资,没有其他补贴,家里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幸好,他以前的老部队就在那儿,不少老战友和手下都伸出了援手,这才让他的日子能过得下去。李赤然的情况跟吴华夺也差不了多少。

陕西是我老家,打仗那会儿,我在这儿拼了好多年。好多老战友现在都在当地工作,我碰上难事儿,他们都伸手帮了我一把。给我送来了煤、粮食还有一些吃的啥的。我真心特别感激他们。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情况变了,待遇也跟着往上涨。到了1982年,正式办理离休手续,享受的是正兵团级的待遇。那时候,老干部离休,待遇通常都会比在职时高一级,比如说正军职的离休后按副兵团职的待遇来,副兵团职的则按正兵团职待遇,正兵团职的就按大军区副职的待遇来算,以此类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