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那会儿,刘备的大帐里头,有个小伙子跪在地上。这小伙子以前挺精神的,现在看起来却有点惨。
他身上的袍子,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但现在却沾满了灰尘和草屑,头发也乱糟糟的,更别说脸上那一道道伤痕和血迹了。
看到这一幕,刘备心里没有一丝同情,反倒满脸都是火气。他直接指着那人,厉声问道:“你给我说清楚,荆州出了那么大的事,你为啥不去帮忙?”
刘封心里明白,这事儿终究还是躲不掉。尽管他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迅速回应道:“不是我见死不救,而是上庸这边刚安稳下来,真不敢随便有啥大动作。”
听到这话,刘备哼了一声,心里又翻腾起关羽惨死的痛苦,火气直往上冒:“行,孟达这家伙咋就这时候闹事了呢?”
刘备一步步紧追不舍,刘封没得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孟达这家伙,心里头早就有反意了,现在这种情况,他……”
行了,别瞎闹腾了!”刘备打断了刘封的话头,匕首“哐当”落地,这意味着他的决定已经尘埃落定。
刘封到死也没想到,他一直以来尊称为养父的刘备,竟然会对他下如此狠手。
为啥刘备会对刘封下手那么狠,非得除之而后快呢?这事儿得从刘备拿下汉中那会儿讲起。
【战败后刘封被杀】
那时候,刘备让手下的大将孟达去攻打上庸这个地方,紧接着,他又把自己的养子刘封也叫去帮忙了。
关羽那时候自个儿带着兵马去攻打襄樊,心里头想着肯定能赢,可谁成想,半道上让人给伏击了。
襄樊形势紧迫,眼看就要撑不住了,这时候关羽一走,荆州里头就空了。东吴瞅准这个空子,立马把荆州给占了。
荆州眼看就要保不住了,关羽心里头那个急啊,赶紧向身边的人求帮忙。他找的谁呢?竟是刚打了胜仗的孟达和刘封。
关羽压根儿没想过,自己开口求人会吃闭门羹。结果就这么一来二去,关羽最后打了败仗,丢了性命。想当年桃园三结义的大哥关羽一走,对刘备来说,那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么一想,孟达心里也明白了,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干脆直接投降曹魏算了。
不过,在要离开的时候,孟达打起了小算盘,想在刘备那留个好印象,所以他一股脑儿地把不帮忙增援的事情全怪到了刘封身上。
在那封信里头,孟达把自个儿没办法的情况讲得很清楚。他讲,是因为听了刘封的话,才没去帮关羽。说到为啥不增援,孟达说他不敢瞎猜,反正就是知道刘封和关羽两个人,一直合不来,有矛盾。
信一寄出,孟达这家伙,刚向曹魏低头没多久,连口气都没喘匀,就又急着派兵去找刘封了。
这次,他的身份不再是盟友,反倒成了敌人。刘封压根儿没防备,被打得只能撒腿就跑,连忙去找刘备一块儿想办法。
当刘封灰溜溜地回到刘备那里,还没等他开口认错,刘备就已经把孟达的信甩到了他面前。
刘封读了信,心里头有苦说不出,他本想辩解这是孟达在搞鬼,故意想挑拨他们父子关系,但刘备却一口咬定孟达的话是真的。
说实话,刘备心里早就有数,他那养子刘封和他二叔关羽之间关系不太对付。但他压根儿没想过,刘封为了抢他的位子,能狠到这种程度。
琢磨到这步田地,瞅瞅眼前这还在狡辩的刘封,刘备二话不说,干脆利索地掏出一柄匕首,甩手扔给刘封,示意他自己做个了断。
为啥在那个节骨眼上,诸葛亮没站出来阻拦,反而说了这么一句:“刘封这人太刚猛,将来换了朝代,可就不好控制了!”还劝刘备早点把刘封给解决了呢?
说实话,通过这事儿,就能瞅出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大问题,而且,就这个小插曲,也能让人明白为啥刘备没能一统三国。
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得先搞明白刘封这个人,还有他和刘备之间到底有啥关系。
一般来讲,刘封本该是刘备大业的头号接班人,他们俩能碰上,也算是挺有缘的。
刘备那会儿被曹操打败后,就跑去找了刘表。刘表呢,表面上看对刘备挺友好的,像兄弟一样,但实际上心里头对他防得紧。为了保险起见,刘表就把刘备打发到了新野那地儿。
刘备在新野开始招募兵马,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荆州慢慢变成了他的主要基地。但刘备势力的壮大让刘表感到不安,所以他经常让刘备带兵去跟曹操的军队交战,这样既能让刘备帮他打仗,又能借机削弱刘备的军力。
在樊城那场被敌军包围的大战里,刘备亲自带兵,把曹仁打得落花流水,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胜利之后,他们办了场庆功宴,就在那场宴会上,刘备碰见了刘封。
刘封身份显赫,他原本叫寇封。他是长沙罗侯寇家的公子,同时也是长沙刘家外甥,出身相当高贵。
所以,刘封算是个地道的权贵子弟,家世背景相当了得。
刘备头一回见到那少年,立马就被他那英姿勃发的模样给迷住了。
宴席上,刘备直接就说他挺看重刘封的,大伙都觉得刘备这是想把刘封拉到自己阵营。但话说回来,那时候刘备已经42岁了,还没个儿子,再加上这乱世纷扰,喝了点酒后,他心里头就免不了有点难过和感慨。
琢磨着自己将来可能没机会成家立业,留下后代,刘备一冲动,干脆就把寇封认作了干儿子,还给他改了名,叫刘封。
然而,当刘备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关羽立马表示不同意。
那时候,关羽心里就琢磨上了,要是将来刘备有了亲生的娃,他那义子和亲娃之间,肯定得有不少的疙瘩,更甭提刘备还有一大摊子家业得往下传呢。
但现在刘备已经铁了心,谁劝都不管用,关羽也拦不住他。
可能就在那会儿,关羽和刘封之间的问题就已经悄悄冒头了。
【不甘于当养子的野心】
所以,打从一开始,关羽就对刘封作为义子的身份心存芥蒂。而且,刘封后来的种种表现,也确实证明了他挺上心的。
当刘封了解到,身为养子同样有机会继承家业后,他好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刘备未来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每次上战场,他都跟打了满格能量似的,兴奋得不得了。
他打算用实际行动向刘备证明:你挑的人很对。
在攻打四川那会儿,刘封真是把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打哪赢哪。刘备攻下汉中后,刘封和孟达联手,一口气拿下了上庸那三个郡。他这一连串的英勇表现,让刘备心里头对刘封的军事本事那是相当认可,二话不说,直接提拔他做了副军将军。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刘备47岁那年,迎来了他的头一个亲骨肉——刘禅,大伙都叫他阿斗。
看到刘备有了自己的亲骨肉,刘封心里也开始敲起了警钟。这些年来,他一直拼命努力,苦练武艺,勇猛作战,目的就是想让刘备看到自己的本事。
然而,就在这时,刘备竟然有了自己的亲骨肉!
虽然按照年纪和老规矩,刘封是最有资格继承的,并且刘备也一直没提要剥夺他的继承位置。
不过,刘封耳边渐渐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揣测,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老话常说,好东西不能便宜了外人,更别提那是一国之主的位置了。
所以,不光刘封心里开始琢磨些不一样的事儿,就连刘备也琢磨着得找个机会把刘封彻底解决了,好给自家亲骨肉扫清将来的绊脚石。
说白了,关羽的死只是让刘封的下场提前爆发了。你想啊,要是刘封那时候真的去救了关羽,他的结局就能变好吗?
事实并非如此,刘封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早就超出了刘备打算给他的那份儿。
起初,刘封认他做干儿子,主要是想着将来或许能派上用场,可谁承想,没过几年,刘备就有了自己的亲骨肉。
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封表现出的野心勃勃,肯定让刘备心里直打鼓。特别是诸葛亮察觉到刘封有意模仿关羽张飞那股子气势时,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他内心那股不小的野心。
刘备进了西川以后,关羽在荆州那边搞的事情,早就超过了刘备一开始的打算。可毕竟关羽是跟他一起拼过命的兄弟,这么多年走来不容易,刘备实在张不开口去说他。刘封这人挺机灵,这些情况他都看在眼里了。
他心里总琢磨着,要能像关羽那样干出一番大事业该多好,没想到,公元211年,他的机会真的来了。
那时候,刘备跟刘璋翻了脸,他自己已经跑到成都去了。诸葛亮和刘封呢,也跟着一起进了西川,三个人这才算是真正开始联手干大事了。
诸葛亮打交道后觉得,刘封这人真不是泛泛之辈,他不仅有成为优秀将领的底子,而且武艺十分了得。打仗时,他不光靠勇气,还特别讲究用计谋。
打从踏进西川的地界,一直到把它整个儿拿下,刘封这家伙简直是战无不胜,说真的,他真是个打仗的天才。
不过,刘封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太自以为是了,很多时候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总是按照自己的一套想法胡来一气。
诸葛亮曾多次琢磨着,要不要找机会给刘备提个醒,让他多留意下自己的这个养子。但那时候,刘备正处于事业的顶峰,忙得不亦乐乎,压根儿没空听别人的建议。
另外,说到底他们俩是父子。孔明怕自己在中间捣乱,还不清楚会带来啥后果,所以孔明也决定不说话了。
不过刘封却变得越来越嚣张,简直有点无法无天了。
汉中之战时,刘封的表现非常抢眼,这让刘备心里头对这位养子刮目相看,同时也让曹操注意到了他的厉害。
因此,刘备决定把战略部署中的关键一步托付给刘封来执行。
刘备想要把汉中到襄阳的这条重要通道打通,好让荆州和益州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要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得拿下中间连着的房陵和上庸这三个地方。于是,刘备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刘封去办。
这场战斗中,刘封挑大梁当主帅,和孟达一起,不光是把刘备交代的任务全部搞定,而且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精彩。
这时候,刘封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可谁承想,他的没落竟然会这么快就降临了。
公元219年的时候,关羽在襄阳那边被敌人给围住了。要是刘封当时能拉上孟达一起去帮关羽,虽说襄阳那块地儿不一定能攻下来,但刘封这家伙,好歹能多活几年啊。
【刘封注定的命运】
不过,不管刘封能多撑几年,他终究还是逃不过那早已注定的结局。说白了,刘封犯的最大毛病就是他老想着要把刘备的家业给实实在在接过来。
他心里清楚,关羽从一开始就对他没啥好感,关羽的忠心全都给了刘备。所以,要是自己真打算把蜀汉的大权接过来,那关羽肯定是挡在前面的大石头。
说白了,关羽对刘封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刘封能否继承大位,因此刘封使出了浑身解数,就为了让关羽能瞧得上他。
不过,刘封折腾了这么多年都没能如愿,现在看来,唯一的路子就是把关羽这个挡道的家伙给解决掉。
接到关羽发来的求助信息,刘封直接给拒绝了。刘封压根儿没想过关羽会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更料不到这一回会让荆州落入敌手,还导致他彻底失去了刘备的信任。
不过,除了刘封个人的想法外,还有一些实际情况促使他做出了不增援的决定。
首先得说说路程这事儿,上庸到麦城,那距离可不止500多公里远呢。
要是真得去帮忙,一个部队大概得走上半个月,路上全是危险的深沟密林,这些都会拖慢他们的脚步。
因此,要是刘封啥计划都没有就火急火燎地派兵去帮忙,那可就糟了。这样一来,他可能会耽误掉最好的救援时间,还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而且,他刚刚到手的上庸,也可能因此保不住。
另外得说说军队方面。那时候,刘封刚把上庸给攻下来了。可他呢,对那块地方的情况还不太摸底,管理权也还没真正到手。
所以刘封得时刻小心,防备着说不定啥时候就冒出来的打斗。要是他想救关羽,那就得动用不少兵马,这样一来,上庸那边儿的管理就得变弱了。
而且,那时候关羽被孙权给偷袭了,他特别需要大量的兵马支援。刘封琢磨着,要是去救那支不知道能不能救回来的部队,风险太大了。他觉得,还是守好自己刚刚占领的地盘,这样更为稳妥。
然而,那时候,刘备一听到关羽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心里头乱得很,根本没法冷静地去琢磨里面的弯弯绕绕。
他读了孟达挑拨离间的信件,耳边回响着诸葛亮那句话:“封这家伙太刚烈勇猛,将来换了主子恐怕很难驾驭!”一想到自家的宝贝儿子阿斗,他便下定了决心,要舍弃刘封。
这其实透露出刘备最终落败的一点迹象。刘备挑武将的眼光真的很毒辣,不管是张飞、关羽、赵云,还是刘封,上了战场,那都是一个比一个勇猛,不含糊。
不过,刘备在管理团队上确实存在挺大问题,他不是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士兵,而是靠大家之间的感情来凝聚人心。
刘备在桃园里跟关羽和张飞拜了把子,这下子他就把这两位猛将给收拢到身边了。后来,他又发现了赵云这个了不起的武将,对赵云也是跟亲兄弟没两样。他们几个成了异姓兄弟,队伍里头的凝聚力、团结劲儿那是杠杠的。不过呢,这么做也有个大问题,那就是他们之间的那些法律啊、规矩啊,基本上就等于没了。
就像那次张飞不小心丢了徐州,刘备也没对他太狠。就算诸葛亮再神通广大,也没办法改变事情已经发生的结果。
诸葛亮虽然是刘备三请四邀才出的山,但刚进军营他就傻眼了,关羽、张飞压根儿不买他的账,而且刘备的整个部队,那是一点规矩都没有。
这样流传下来的消息,让刘封觉得,他可以跟着关羽和张飞的例子走,只要他和刘备关系铁到不行,就连诸葛亮也拿他没办法。
可他没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刘备的养子,跟亲儿子那种无忧无虑的下半辈子比起来,一个干儿子还有啥不能舍弃的呢?
刘封到最后,自己拿刀把命给了解了。
刘封估计到死的那一刻心里都充满了懊悔,想着要是当初跟孟达一块投了曹魏该多好,那样说不定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