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无痛无痒?腹部若现这3种症状,莫等肝癌“报到”别迟疑

笑南聊健康 2025-04-27 16:23:26

“哎……!这右上肋怎么又胀疼了,真难受,小李,帮我按按这儿看看行不行?”

小陈捂着右上腹,眉头紧锁地对同事小李说道。

“小陈啊,你这已经第三次这样了,别老以为是普通胃痛,还是去医院查查肝功能吧。”

可小陈觉得自己平时喝酒不多,也没熬夜,就只是偶尔吃点夜宵,不至于肝出问题。于是,他只吃了几天保肝药,症状却并未缓解。半年后,当腹胀隐痛越来越频繁,小陈终于硬着头皮做了全身检查——结果竟是肝癌。

普通的胀痛怎么就发展成肝癌?难道都是那点夜宵惹的祸?

一、全球近半肝癌在中国,“祸根”不只是乙肝

也许你从来没想过,一次小酌或一顿夜宵,竟然可能给肝脏埋下“隐形炸弹”。

根据2020年GLOBOCAN报告,全球新发肝癌病例约90.5万例,而我国就有约41万例,占全球总数的4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黄曲霉素和酒精性肝病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我国肝癌高发,主要受以下四大因素影响:

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家族易感基因,比如TP53突变;

感染因素:慢性HBV、HCV感染;

毒素因素:长期摄入含黄曲霉素的食物或过量饮酒;

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与糖尿病等。

其中,HBV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确立的一类致癌物,我国约有6%的人口是HBsAg携带者。研究显示,HBV感染可使肝癌风险增加15倍以上。如果再不积极监测与治疗,这个“隐形杀手”可能随时出击。

二、肝癌早期无痛无痒?腹部出现异常别迟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孟超教授曾指出,我国80%以上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什么肝癌来临悄无声息?

因为肝脏实质本身无痛感受器,早期肿瘤多局限于肝实质,不会引起肝包膜张力改变,也基本不影响肝功能。即便偶尔出现轻微不适,也常被误以为“消化不良”或“劳累所致”。一旦肿瘤长大、侵犯肝包膜或周围组织,就会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因此,如果日常出现以下三种“蛛丝马迹”,就要警惕了,特别是有肝病或家族史的人群:

1、无规律右上腹隐痛

隐痛时断时续,没有固定发作时间,刚开始常在饭后或久坐后出现,后来却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生。

2、腹胀易饱

吃很少的食物就感觉饱胀,甚至餐后腹部明显胀满,这并非单纯胃肠问题,而可能是肿瘤占位挤压所致。

3、肋缘下可触及肿块

体检或自行按压时,右肋缘下有质地较硬的包块,可能伴随轻微压痛,且随着病情加重,肿块会逐渐变大。

三、B超+CT+活检是肝癌诊断“金标准”,会伤害身体吗?

肝脏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FP)可作为初筛手段;CT、MRI以及肝穿刺活检则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晰评估肿瘤大小、部位以及侵袭范围,并通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做这些检查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1、CT检查存在一定辐射;

2、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负担;

3、肝穿刺活检有微量出血、感染风险;

4、极少数情况下,穿刺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外播。

不过,这些风险都很低,只要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就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检查伤害?

第一,检查前做好肾功能与凝血功能评估,必要时调整药物;

第二,CT检查时严格按照医嘱承担屏住呼吸,减少伪影;

第三,肝穿刺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术后保持压迫止血,并监测生命体征;

第四,有条件可优先选择无创MRI检查,避免辐射。

肝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忽视了身体的“求救信号”。如果你符合以下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筛查,不给肝癌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年龄≥40岁;

慢性HBV、HCV携带者或肝硬化患者;

重度酗酒史或长期接触黄曲霉素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提高生存率。为了自己的肝脏健康,不要等到“报到”那一刻才后悔莫及,赶快行动起来吧!

4 阅读: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