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想谋反,为什么不在皇帝饭菜里下毒?溥仪:我没吃过一顿热饭

燃语 2024-05-24 22:14:31

封建朝代,谁都想做君王。坐上龙椅,人生就真的到达巅峰,但是帝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一般皇帝都是世袭,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只有生逢乱世,干掉帝王才有那么一丝机会。

可是要干掉皇帝谈何容易?这时候有人肯定会说,古代医学不发达,通信监控也没有,只要接近皇帝,还是很有机会干掉皇帝的。比如,在皇帝的饭菜里偷偷下毒。

这个想法,现在看来可能会觉得很不错,但在封建时期,几乎是异想天开。要真有人敢这么干,那就分分钟掉脑袋了。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皇帝能想不到?

皇上的用膳过程

在某些影视剧,一般可以看到详细的皇帝用餐全过程。

古代皇帝的用餐过程非常严谨和繁琐。在正式用餐前,都会有一位礼仪官通过礼炮通告,在朝廷内外齐声通告皇帝开始用膳。皇帝会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用餐的地方,通常是一间大型的房间,也会点起蜡烛和香气。

紧接着,旁边的厨役会将一道道菜肴端上桌,每道菜肴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和寓意,如“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皇帝会坐在一张特制的龙椅上,旁边会有一些太监和宫女伺候,他们会为皇帝夹菜、盛汤、倒酒等。

皇帝用餐时,会有一位太监在旁边唱菜名,以提醒皇帝每道菜的名字和寓意。还有一位太监在旁边记录每道菜的食用量,以确保皇帝不会过量食用。皇帝用餐完毕后,会有一位太监将餐具和菜肴撤下,并将桌子清理干净。

最后,皇帝会在太监的引领下,离开用餐的地方,回到寝宫休息。

大概过程可能会耗费很长的时间,但这也无妨,毕竟是皇帝,都说“民以食为天”,那么皇帝更要将这一过程,变得庄重,否则就无法突出皇上的尊贵。

除了繁琐的过程之外,皇帝用餐的地方也很不一样,我们从某些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大致的场景。

皇帝用餐的地方规模庞大,且布置奢华,足以彰显帝王的尊贵地位。宴席通常设在宫殿的正殿或偏殿,一张张铺着华丽锦缎的餐桌排成数组,每张餐桌上摆放着各色名贵的餐具,餐具上镶嵌着宝石、黄金等贵重物品。

在皇帝用餐的地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以营造出庄重、尊贵的氛围。餐桌的高度、宽度和长度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皇帝能够舒适地就餐。餐桌上的餐具和食物也有严格的摆放顺序和位置。

皇帝用餐的地方还会有专门的侍从负责服务,他们身着华丽的礼服,为皇帝提供周到的服务。侍从们会按照皇帝的喜好和口味,精心准备每一道菜肴,并在皇帝用餐时为其介绍菜肴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用餐环境和菜品,很容易影响皇上的用餐心情,一旦因为某个细节没做好,影响皇上吃饭,那这个御厨是随时有可能要被杀头的,所以在古代御厨也不好做。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伺候皇上用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身边服侍皇上的太监、丫鬟,也会时刻关注皇上的喜怒哀乐,一旦察觉到不对,就要做出应对措施。

伺候皇上用餐的这些太监丫鬟,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保证皇上的食品安全。

保证皇上用餐安全的程序

这里所说的“食品安全”可不止食品的保质期,以及食品的药性相冲,还要防止“有人下毒”。

皇上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专门设立了一系列的规矩和程序。

第一道关卡就是“御膳房”,作为专门为皇上设立的餐饮机构,“御膳房”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只有保证了皇上的饮食,才能保证营养和心情,皇上才有心思和精力管理天下大事,否则全天下的人都要跟着遭殃。

所以没有一定的厨艺,是不可能进入到御膳房工作的,就连里面一个烧火的伙夫,那都得是经验丰富的人,甚至还要考编制,还要接受背景调查。

之所以接受背景调查,是因为怕有乱七八糟的人混进来,毕竟这么多人都想谋害皇帝,以防万一。

如果顺利进入御膳房,并不代表没有什么事了。作为御膳房的一分子,尤其是主厨,同样背负艰巨的责任,因为在御膳房,一般是责任到人。

也就是在每道菜的旁边,都会留下主厨的名字,以此得知这道菜是谁做的?如果真出了问题,就知道找谁了,这样一来,主厨在做饭的时候,都会格外关注自己的菜,防止出现什么问题,那就真说不清楚了。

厨房里面还有监工,就相当于总监级别的,做到这个位置的一般是总太监,经过了层层考验,而且在皇帝身边很多年了,对皇帝是绝对的忠诚老实,每一顿饭,他们都要在御膳房转悠,紧盯每一个环节,保证每一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也要跟着掉脑袋。

他们为了更方便监视,一般还会带几个比较信得过的手下,几乎是一个厨师和一个帮手,就有一个监视。

还有就是厨子在做饭的时候,都要“一式两份”,一道菜做两份,一份留在御膳房当“样菜”,如果有什么事,就可以查一查两份菜有什么区别,自然就知道是谁有谋害皇帝的心思了。

当然最简单直接的,就是验毒。为了方便验毒,皇上使用的器具,都是通过金银和象牙制作而成,尤其是银具,更具有验毒的作用。

一旦食物有毒,那么银器马上就会变黑,也就一目了然。

如果真想在皇帝的食物上下毒,不仅要通过监控严密的御膳房,还要想办法绕过银器装盛这一步,可见难度之大。

饭菜做好了,那么就要经过传膳,最终到皇帝的饭桌上。传膳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传菜工一般是宫女,他们需要经过长长的走廊,周围不仅有太监全程监视,旁边还有一大群侍卫护送。

别说有人下药,就是一只苍蝇,都别想飞到菜上面。

我们看影视剧,有一些桥段,宫里的一个下人,突然冒出来替丫鬟送菜,在这期间下毒,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丫鬟每走一步,都有人监视着。

还有些影视桥段,歹人会买通御膳房的厨师,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御膳房还有太监、太监总管,还有丫鬟、丫鬟总管,还有侍卫等等,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买通那是不现实的。

除了上面这些繁琐的过程,还有最后一道程序,那就是“试菜”。

试菜,试毒

这是由某个太监完成的,但这个太监也是皇上十分看重的人,在御膳房做好饭菜之后,太监会先试吃一口,如果没有问题,再将饭菜端到皇帝面前。试菜太监的主要职责是品尝饭菜的可口度,而不是试毒。试菜太监会提前试吃一道菜,以确保饭菜的安全。

太监试菜可以检查饭菜的质量,如是否新鲜、是否变质、是否有异味等。如果发现饭菜质量不合格,太监会将其撤回,并要求厨师重新制作。

因为很多食材都是要求新鲜,但是在古代又没有很好的保鲜方法,就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品尝菜肴是否变质,食材是否过期等。

上面也说过,饮食安全直接影响皇上能不能顺心地工作,这是关乎全天下的事情,一点也不能马虎。

就拿清朝来说,御茶膳房下设档案房,管理皇帝饮食的文书档案。太监试吃也是为了解决食材运到北京后可能变质的问题,以及找出皇帝喜欢吃的饭菜。

当然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试一试有没有毒,如果饭菜有毒,那么这个太监就当场嗝屁了。

可是毒药的药性也有缓急,所以当试菜的太监吃完之后,还要观察一番,没问题了,饭菜才可以端到皇上的面前。

溥仪说的“我从来没吃过一顿热饭”,就是这个意思,等到御膳房做好,试菜没问题,再从御膳房端到皇上饭桌,整个过程可能要耗时一两个时辰,饭菜自然就凉了。

不过也没办法,为了安全着想,皇上也只能吃凉饭凉菜。

吃凉菜凉饭就算了,更让皇上难以忍受的,是不管饭桌上有什么自己喜欢吃的菜,都不能超过三口,一桌子的菜,皇上都要吃一遍,但是千万不能超过三口。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出来,自己喜欢吃什么,隐藏自己的喜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这是历来的规矩,也是无数皇帝用生命总结出来的规律,一些比较惜命的皇上,都会严格遵守这个规矩,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贪吃的皇帝,不会遵守。

难怪清朝一些皇帝喜欢微服私访,和皇宫里的各种吃饭的规矩比起来,毫无章法的街边美食,简直不要太爽。

所以看皇上虽然可以吃到任何山珍海味,实际上他们吃得并不开心,还不如老百姓吃个家常便饭来得痛快。

1 阅读:152

燃语

简介:历史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