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与无数悬案的破解紧密相连。
在他60多年的刑侦生涯中,检验鉴定了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期间一次差错都没出。
这位当代神探就是我国刑侦八虎之一——崔道植,一个用一生守护正义的刑侦专家。
1955年,当这位年轻的军人脱下戎装,踏入黑龙江省公安厅的大门时,谁也不曾想到,这将是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传奇征程的开端。从此,崔道植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开启了他在刑侦领域的不凡旅程。
他的足迹遍布神州,从北国雪原到南疆沙漠,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每当有重大案件发生,就会有崔道植的身影。
从战火纷飞到警界新秀
1934年,崔道植出生在吉林梅河口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年幼的崔道植随父母颠沛流离,在逃难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体验了饥寒交迫的苦难。
1938年崔道植父亲去世,紧接着在1940年其母亲也离世了,就这样,6岁的崔道植成为了一个孤儿。
幼年的恐惧和无助,深深地刻在了崔道植幼小的心灵上。这段经历,犹如一把锋利的刻刀,雕刻出了他日后坚韧不拔的性格。
1949年,新中国的曙光终于照亮了崔道植的人生之路,作为儿童团团长的崔道植有了上学的机会,对于这个饱经战乱之苦的少年来说,能够安心读书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仿佛要把失去的时光一一补回。课堂上,崔道植总是听得最认真的那个;课后,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种书籍。
然而就当1951年,17岁崔道植即将报送高中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决定:参军入伍!
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当了一名朝鲜语翻译员。
军营里的生活无比艰苦,但崔道植却乐在其中。严格的训练、铁一般的纪律,以及战友间的患难与共,这些都在锻造着崔道植的意志和品格。
1955年,崔道植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脱下了军装,踏入了黑龙江省公安厅的大门。
从此,崔道植开启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的传奇旅程。这一转变,犹如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初入警界的崔道植,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学习欲望。
崔道植深知,要在刑侦领域有所建树,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于是,他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学习之旅。
崔道植先后在中央民警干校、哈尔滨业余职工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进修学习。
在中央民警干校,他系统地学习了刑事侦查的理论和技能;在哈尔滨业余职工大学,他补充了法律知识;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他又涉猎了法医学的相关内容。
这些学习经历,就像是给崔道植配上了一把把钥匙,让他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打开一道道通向真相的大门。
学习的过程并不轻松。白天,崔道植要处理繁重的工作;晚上,他就埋头苦读到深夜。有时候,他甚至会带着书本去现场勘查,利用等待的时间学习。
此后的几十年里,崔道植成为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为无数案件做出了贡献。
案件侦破中的关键先锋
在崔道植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重大案件的侦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其中,白宝山案件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它不仅是崔道植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刑侦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白宝山的犯罪行为还在持续,社会治安面临严峻挑战。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崔道植临危受命,紧急赶赴新疆。
尽管已年过花甲,但崔道植依然精神矍铄,带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开始了艰苦的弹道鉴定工作。
在新疆的鉴定室里,崔道植如同一位专注的艺术家,仔细比对着北京和新疆案件现场的弹头和弹壳。他用显微镜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每一处细小的痕迹,像解读一本神秘的密码书一般,从中寻找可能被忽视的线索。
经过日以继夜的工作,崔道植终于发现了关键证据。他注意到,两地案件中使用的子弹在膛线特征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发现让崔道植兴奋不已,但他知道,在刑侦工作中,任何结论都需要经得起严格的验证。
于是,崔道植又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反复验证和比对。他甚至自己动手制作了特殊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提取和分析弹痕。最终,崔道植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两地案件使用的是同一支八一式步枪。
这个发现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了方向。它不仅证实了北京和新疆的案件是同一个犯罪嫌疑人所为,还为锁定白宝山提供了关键的物证支持。最终,在证据的支撑下,白宝山难逃法网,落入警方之手。
科研创新的不懈追求
崔道植的成就并不仅限于案件侦破,他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同样令人瞩目。早在1975年,崔道植与其他省份的同行一起,承担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科研课题:《人手各部位长宽度与身高、年龄、体态的关系》。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精确的人体特征数据库,以便在刑侦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和锁定嫌疑人。
这个课题犹如一场马拉松,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耐心。崔道植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走遍了黑龙江省的大江南北,搜集了12500人的125000份指纹卡。
在这个过程中,崔道植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候,他们需要深入到偏远的山区,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
有时候,他们要面对不理解甚至抵触的群众,耐心地解释工作的重要性。但崔道植从未动摇过,他坚信研究对于提高刑侦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终于,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崔道植和他的团队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这些数据就像是一座座金矿,等待着他们去开采。
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他们终于从中提炼出了珍贵的信息,为刑侦工作提供了全新的依据。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应用,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刑侦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从1981年开始,崔道植的笔尖开始不断涌现出关于枪弹痕迹检验的论文。
这些论文涉及了弹道学的多个方面,包括枪械的识别、弹道的分析、以及痕迹的提取和比对等。崔道植的研究不仅深入浅出,而且富有创新性,很多观点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
这些论文不仅在国内的公安部会议上发表,还在国际刑警会议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次国际刑警会议上,崔道植介绍了他独创的弹痕提取方法,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1994年,已经年过花甲的崔道植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又开启了一项新的研究项目:《痕迹图像处理系统》。
这项研究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痕迹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说是将传统的刑侦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这项研究就像是在刑侦技术的海洋中探索未知的大陆。崔道植和他的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将复杂的痕迹图像数字化?如何设计算法来识别和比对这些图像?如何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反复的实验和验证。
崔道植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每一次失败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成功都是前进的动力。
终于,在1996年10月,他们成功完成了课题任务。这个痕迹图像处理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痕迹分析的效率,还显著提升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系统通过了专家的严格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崔道植的创新之路并未止步。他发明的铝箔胶片和弹痕展平器,更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
这两项发明看似简单,却解决了刑侦工作中的一个重大难题:如何更好地提取和保存弹头上的膛线痕迹。
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全国多个省市广泛应用。
在厦门集美区枪杀案中,膛线展平器就发挥了关键作用。案发现场留下的弹头已经严重变形,常规的鉴定方法难以发挥作用。面对这一困境,崔道植使用他自己发明的膛线展平器。
通过这种方法,崔道植成功证明了现场弹头与缴获枪支之间的关联,为案件的顺利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些发明就像是崔道植送给刑侦界的礼物,大大提高了弹头膛线痕迹的提取效率和准确性,为无数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桃李芬芳 薪火相传
2005年,崔道植正式退休。然而,对于这位刑侦老兵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告别自己热爱的事业。相反,这成为了他为刑侦事业贡献更多力量的新起点。
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每年都多次邀请崔道植参与疑难案件的侦破工作。每当接到邀请,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天气多么恶劣,崔道植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他那双经验丰富的眼睛,总能在复杂的现场中捕捉到其他人容易忽视的细节;他那颗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理出清晰的脉络。崔道植的经验和智慧,成为了破解这些案件的关键钥匙。
然而,崔道植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他深知,自己已经很老了,要让刑侦事业薪火相传,培养年轻一代的刑警至关重要。于是,他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到教育培训工作中。
此时已经70多岁的崔道植,竟然开始自学PPT制作,学习各种课件,精心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和考试试卷。这些教材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融合了他多年实战经验的精华。
在培训过程中,崔道植对每一个问题都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教学方式,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平等互动的交流。每当学员提出疑问,崔道植都会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崔道植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工作场合,更延伸到了他的家庭。在他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下,崔道植的三个儿子都选择了投身公安及相关事业。
2016年,曾震惊全国、让甘肃白银地区民众笼罩在恐惧之中长达28年之久的连环杀人案——甘肃白银案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确定嫌疑人信息时遇到了技术难题。
尽管已是82岁高龄,崔道植仍然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他独自乘坐火车奔赴甘肃,为案件的侦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白银,崔道植面对的是一些保存了近30年的老旧物证。这些物证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给鉴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但崔道植并没有被困难吓退,他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珍贵的物证。
他甚至创新性地使用了一些新的鉴定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信息。经过反复比对和分析,崔道植最终在认定元凶高成勇的关键涉案证据上做出了专业判断。
总结:
2021年6月29日,崔道植老先生荣获“七一勋章”
2021年12月,崔道植老先生评为2021年度法治人物,其颁奖词是:
看痕知枪,观弹识人,你用不懈努力练就火眼金睛,用细微物证解开罪案谜题。把细致做到极致,你画出点睛之笔;以生命传承使命,你书写警界传奇!你是重特大疑难案件的“终结者”,初心不老,信仰不移!
让我们向崔老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