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养护科普小陈 2024-05-19 11:13:43

“不到长城非好汉”,正是这句话的影响,吸引了不少中外人士前往长城,亲身感受长城雄伟壮阔。

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于我国的秦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为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贡献了巨大力量。

历经数千年的时间,数不清的战争波及,和风吹雨打,至今长城仍坚固如初,从未倒塌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

一、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长城在建造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不少人认为那便是长城数千年屹立不倒的真实原因,这个故事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

相传,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大肆在民间抓壮丁。

强迫普通的农民去干活,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派出一名劳动力去长城干活。

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便是因为不肯服役,逃难出来被孟姜女所救。孟姜女与范喜良在相处中日渐生情,便在获得父母同意后举办了成亲仪式。

好景不长,在成亲三天后,官兵便派人来把范喜良抓走送去长城干活。留在家里的孟姜女日夜悲愤,伤心不已。

为了缓解对丈夫的思念,孟姜女便一个人走了几十天的路,去到长城寻找范喜良。

在孟姜女寻找丈夫的路程中吃了很多苦头,走过很多工地,但她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直至她询问到范喜良所在的工地。

根据范喜良的工友所说,那个新来的范喜良不堪劳累,早已经死了,尸首都埋在了长城底下。

得知丈夫死亡的消息,一路走来早已疲惫不堪的孟姜女终于支撑不住,开始大哭起来,任何人都劝不住她。

孟姜女坐在长城上,据说是埋葬丈夫尸首的地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也不肯相信丈夫死亡的消息。

天气也因孟姜女的哭泣变得阴沉不已,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孟姜女所在的这一段长城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首。

孟姜女亲眼看到丈夫的尸首之后开始慢慢接受现实,她痛恨秦始皇,为了修长城,牺牲了她心爱的丈夫。

紧接着便有流言说,长城是孟姜女哭倒的,这便是有名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不少人认为长城是用数万名修建长城工人的血液和尸首铸造而成的,所以会如此坚固,数千年而不倒塌。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二、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相传秦始皇在建造长城过程中,牺牲了数百万名百姓。

这些被牺牲的人,他们的血液都用来与石头和泥土等物质混、合起来,形成了坚固的粘合剂,用来建造长城。

尸体也被掩埋在长城之下,成为与沙石融为一体,这正是长城牢不可破的最主要原因,孟姜女的丈夫也就是其中被牺牲的一员。

事实上人的眼泪根本不可能把一段长城给哭倒,即使长城倒塌,也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失误,没有建造牢固造成的。

孟姜女只是刚好出现在那段岌岌可危的长城之上,刚好遇到了长城倒塌。

更何况,就孟姜女哭倒长城的这个故事,都只是虚构的。

根据相关记载,孟姜女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49年,当时秦始皇还未开始修建长城,又何来的孟姜女哭倒长城呢!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原因是在建造过程中,秦始皇严格的监察机制和所实施的残忍酷刑。

当然里面冤魂也不少,去世后就地掩埋,所以说确实是老百姓的心血筑成的。

根据记载,秦始皇为了以防有人在长城的建筑材料上偷工减料,预防一线工人的偷懒耍滑,制定了一系列的连坐、斩首,五马分尸以及车裂等残忍的刑罚。

一旦长城的建造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负责修这段长城的工人以及负责人,甚至连带供给这段建筑材料的人,都要跟着一起受到残酷惩罚。

不仅如此,这些受罚的人还会连坐他们各自的家人一起被收监,被审判。

也正是因为这种残忍的手段,使得修筑长城的人上下一心,共同完成了这项惠及后世的伟大工程。

传闻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牺牲了数百万名普通的百姓,事实上这种说法有点夸张。

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六国的君王,绝对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逼死数百万劳动力,他上哪去找人来修建长城。

况且在秦朝时期,人口本就不多。

即便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国人口上至老人下至新生儿加起来,也仅有两千万余人。

有相关史料记载,秦始皇当时动用了上百万人口来修建长城,动用了全国二十分之一的人口。

在过程中使用的是“卒更”方式,所谓的“卒更”是指,负责修建长城的这部分劳动力一个月更换一次,轮流服役。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能有时间去休息,但也仅限于有力气干活,不会给很多的优待。

在轮流服役的过程中,秦始皇总才共动用了上百万名的劳动力,其中还包括当时镇守边疆的数十万士兵们。

虽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在建造长城的过程中,具体牺牲了多少人。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明白,传闻所说建造长城牺牲了上百万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牺牲的人非常多。

古时候并不像现在社会这样,拥有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性,古人所要面临的危险也会更多。

在建造长城的过程中,肯定也是牺牲了不少人,只是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多。

三、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

长城最初的建造并不是由秦始皇开始的,只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完成了长城的连接和修建,后世各个朝代在此基础上都进行了加固和修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六国不断强盛,为了争夺资源,实现统一,开始不停的进行战争。

此时在边境的游牧民族也在不断强大,企图掠夺秦燕赵三国的资源。

这些游牧民族便是匈奴,他们以打猎为生,善于骑射,士兵又人高马大,具有很高的作战能力。

常常以偷袭为主,行踪不定,不断的掠夺资源。

为了防止匈奴人的进攻,昭王开始在边境修建长城,同时派人全天坚守。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人的危险依旧没有解除,秦始皇多次派兵攻打匈奴,企图彻底消灭匈奴。

当时秦朝初定,内政不稳,丞相极力反对秦始皇的发动战争,认为战争是劳民伤财的,而且会给秦国秦国内政造成影响,得不偿失。

秦始皇只得开始修筑长城,想要通过长城把匈奴彻底隔绝在边境之外。

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长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但在当时秦朝初定,底层的百姓刚刚不用经历战争,以为要过上好日子了,秦始皇突然下令开始修长城。

秦始皇修建长城带来的政治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但底层百姓根本无法看到,他们只看得到自己和身边人所经受的苦难。

虽然长城有意义,但是也不能压迫底层百姓,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底层的百姓痛恨秦始皇的决策,让农民不能回归本业,很多底层的百姓因为家中失去劳动力,一年到头颗粒无收,为此饿死的人不在少数。

这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秦朝虽然覆灭,但建成的长城,对于后世多个朝在军事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大大提成了军事防御力量。

长城在数千年间,为我国抵挡了大部分来自北方的侵略,保障了国家内部的安全。

经过数个朝代的修建,长城绵延两万多公里,成为了所经过地区的交通枢纽。

不管是商品运输还是人来人往,都非常的方便,促进经济贸易的繁华。

万里长城本身就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

万里长城的存在,传达给后世的不仅仅是来自古人的军事策略与思想,还有来自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团结合作的精神。

更加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民族,长城的不断修建,同时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长城自它建成之日起,历经两千多年,所做出得大大小小的贡献不计其数,但这也不能磨灭秦始皇的杀伐残暴以及对底层人的剥削。

当然这并不是对秦朝暴政的支持,秦朝也为他们的这种暴政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朝代,仅仅只有15年。

总结:

秦始皇作为修建长城的关键人物,过程中使用的手段何其残忍,导致秦朝内部百姓民不聊生,哀声怨道,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朝代。

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的残忍手段建造牢不可破的长城。此后的历朝历代,再没有一个规模能够超过长城的工程建筑。

其实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没有秦始皇建造长城,历朝历代的君王,有哪一个有魄力,下得了这么大决心,耗费举国之力,来建造一个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够看的见成果的一个建筑。

那么你认为会有这样的君王吗?

参考信息来源:

1.西方寻史2023-10-30---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2.水一白聊历史 2024-03-22---秦始皇修筑长城,真的导致了上百万人死亡吗?

3.瑞文网2022-01-26---长城的历史资料和经典故事

4.曾生2024-03-24 ——孟姜女去世后,长城倒了三天三夜,露出了丈夫的遗体,泣不成声

0 阅读:58

养护科普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