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式水陆装甲输送车:中国两栖作战的“多面手”!

海露阅览武器 2025-04-25 15:19:00

77-2 式水陆装甲输送车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装甲运兵车中的改进型号,在两栖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展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水陆装甲输送车,以满足两栖作战的需求。

最初研制的 77-1 式水陆装甲输送车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结构复杂、功能不够灵活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78 年开始在 77-1 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980 年定型为 77-2 式水陆装甲输送车。

技术特点

外观设计:

车体采用焊接均质钢制造,整体布局简洁明了。

前部为圆形,没有突出的指挥塔,后部有用于各种负载的设备。

整车外形流畅,有利于在水中行驶,减少阻力。

动力系统:

搭载 12150L-2 型 12 缸液冷柴油机,功率为 402 马力,搭配 5 前速和 1 倒档的变速箱。

强大的动力使车辆在公路上最高速度可达 60 公里 / 小时,在水上也能达到 12 公里 / 小时的速度,能够快速地将人员和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

防护性能:车体装甲由 2-13 毫米的焊接均质钢制成,虽然防护相对较轻,但能抵御一定程度的轻武器射击和炮弹破片,为车内人员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此外,车辆还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可在核、生、化等复杂战场环境下执行任务。

水上性能:采用轴流式喷水推进器,在传动装置两侧各装有一套喷水推进器和水道,车尾喷水口处设有可开闭的水门。

通过分动箱操纵喷水推进器正转和反转,实现车辆在水上的前进、后退和转向。

其宽大的船体和多个浮力舱设计,使其具备良好的浮渡性能,能在三级风 1.2 米浪高的情况下正常行驶,可适应多种复杂的水上作战环境。

运载能力:

车内空间宽敞,可搭载 16 名步兵。

在设计上增大了运输舱空间,车右侧增开 1 个侧门,便于人员快速进出,也方便了制式担架的出入,提高了转运伤员的效率。

作战应用

人员输送:

主要用于在两栖作战中输送步兵,配合水陆坦克作战。

能够快速将步兵从舰艇上运送到滩头,并可直接开到前沿阵地,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大大提高了步兵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伤员转运:

由于其具备良好的水陆通行能力和车内空间设计,在战场上可以迅速到达伤员所在位置,将伤员安全地转运到后方医疗设施进行救治,为伤员的生命安全争取宝贵时间。

物资运输:

可以运载弹药、器材、油料等作战物资,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支持,保障作战的持续进行。

在复杂的两栖作战环境中,能够克服水障碍,将物资准确地送到需要的部队手中。

衍生型号

77 式装甲救援车:

基于 77 式底盘的装甲救援车,主要用于在战场上对受损的装甲车辆进行救援和抢修,提高了装甲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89 式自行火炮:

以 77 式底盘为基础的自行火炮版本,配备 122 毫米榴弹炮,用于支援作战,为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0 阅读:2

海露阅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