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卡”纷纷被禁,真的如洪水猛兽危害学生吗?家长们说出了真相

徐徐侃历史 2024-05-16 18:06:45

“烟卡”这个词,一夜之间爆火。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沉迷在“烟卡”游戏中难以自拔。

甚至,一到晚上或者周末,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捡烟盒,就为了制作“烟卡”。

所谓“烟卡”,其实是用香烟盒制作而成的卡片。不同的香烟,上面印有的图案和文字也不一样。

慢慢的,从最初的玩“烟卡”变成了交换、比较和买卖,让“烟卡”游戏变了质。

一开始,很多父母还表示支持,觉得孩子能从手机、电视和游戏中走出来,也算是一件好事。

可后来,父母们又开始后悔:“烟卡”的魅力,比电子产品还要大;伤害值,也比电子产品更高!

一、突然爆火的“烟卡”,为何被禁?

按理说,孩子能从电子产品中走出来,是一件好事。

毕竟之前,无论父母怎么教育,孩子都是沉迷在电子游戏中。

可问题是,父母高估了孩子对“烟卡”的痴迷程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明令禁止孩子们继续玩“烟卡”,主要还是担忧孩子们抵不住好奇心,早早开始接触吸烟。

确实,在玩烟卡的过程中,难免会了解各种跟香烟有关的讯息。

身边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抵不住香烟的诱惑,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开始吸烟。

孩子们的好奇心实在太强,明知道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却还是好奇心泛滥,想要偷吸。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而是真实存在的。

为了收集“烟卡”,很多孩子甚至自己用零花钱买香烟。

只要烟盒顶部,多少觉得有些浪费,里面的香烟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偷偷吸烟。

除了担心孩子吸烟之外,教育部门还担心他们会因为“烟卡”游戏,出现更多不良的习惯。

收集“烟卡”的过程并不顺利,毕竟身边的同学都在收集,孩子们便把目光放到了“垃圾桶”上。

都知道,“垃圾桶”是最脏的地方,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若是孩子经常在“垃圾桶”周围转悠,难免会被细菌侵袭,导致生病的几率增加。

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若是经常生病的话,难免会对日后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再有就是,很多孩子出现了像路人索要烟盒,甚至在小卖部赊账的不良行为。

不敢想象,为了得到更多“烟卡”,孩子们会做出怎样过激的行为。

若是不加以制止的话,后果会更严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伤害。

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已经出现“赌博”和“买卖”的行为。

“烟卡”在孩子们心中,根据价格被分为“三六九等”,大家聚在一起各种“赌博”,看看谁的技术更好一些。

有些孩子打“烟卡”的技术不行,就想着去买别人的“烟卡”,或者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忙“代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行为和“赌博”没有两样,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不说,还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家长们,如何看待“烟卡”呢?

特意询问了身边一些家长,关于“烟卡”,他们的态度褒贬不一。

有些家长支持孩子们玩“烟卡”,而有些则强烈反对。

只能说,家长们站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自家孩子对“烟卡”的痴迷程度不一样。

1、支持禁令的家长

一部分家长觉得:“烟卡”这样的娱乐活动,就应该被明确禁止。

他们认为,“烟卡”游戏的危害力太大,小小年纪的孩子们压根承受不住。

一旦沉迷在“烟卡”中,孩子们就可能早早接触到吸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很多孩子为了追求所谓的稀有“烟卡”,滋生了强烈的攀比心理。

当然,父母最担心的还是学习问题。

当孩子把所有时间都浪费在“烟卡”上时,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

在学校,和同学讨论的不是学习,而是“烟卡”。

回到家,想到不是写作业,而是晚上跟谁一块去打“烟卡”。

照这样下去,孩子真的会被养“废”了。

现在的学习压力这么大,孩子之间“卷”得那么厉害,若是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

日后想要考上高中,都有些悬,何况是考大学呢?

2、反对禁令的家长

凡事都像“双刃剑”,玩“烟卡”也是如此。

有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还是有部分家长反对禁令。

怎么说呢?这些家长大部分都是90后,思想相对比较新潮。

家长们深知: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又不能让他们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倒不如玩一会“烟卡”,也算是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完成了作业,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

家长们还是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应该寓教于乐,适当地放松才可以。

要是总“逼着”他们去学习,反倒容易把孩子“逼”出毛病。

还有一点,家长觉得在玩的过程中,可以顺道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长表示:之前孩子总是一个人窝在家里打游戏,浑身上下都“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

可是自从玩“烟卡”之后,整个人都变了,能从他脸上看到自信和笑容。

确实,玩“烟卡”可以拉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对他们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助益。

尤其是对于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来说,改变更明显。

三、比起反对“烟卡”,正面引导更重要

家长有没有发现,越是不让孩子玩“烟卡”,他们越是偷偷摸摸玩呢?

这说明,禁止玩“烟卡”这件事,行不通。反倒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

与其跟孩子斗智斗勇,倒不如反其道行之,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烟卡”这个问题,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身为父母,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是人之常情。

可问题是:担心归担心,总不能约束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吧?

童年只有一次,孩子们也想跟其他同伴一样,体验打“烟卡”带来的乐趣。

既然如此,那父母就把“反对”和“禁止”,换成“引导”和“支持”呢?

做个开明不扫兴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自律的孩子,这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值得参考。

1、允许孩子玩,但要注意方式

认真地告诉孩子:“烟卡”可以玩,但是有前提条件。

趁此机会,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把之前他们做得不好的事情,慢慢都努力做好,才能有机会去玩“烟卡”。

此时,父母的态度特别重要,要让孩子知道玩“烟卡”要有限度。

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全部完成之后,剩下的时间才属于“烟卡”。

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玩“烟卡”,而耽误学习。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还是“学习”为主,要学会自己规划时间。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为喜欢“烟卡”,而产生找“垃圾桶”、向他人索要,以及赌博买卖的行为,都是不对的。

倘若再次发现这样的行为,就严厉禁止孩子继续玩。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烟卡”,只是一种游戏而已。

说白了,它就是一个“玩具”而已,不能上升到经济层面,要不然就违背了玩“烟卡”的初衷。

要三令五申地告诉孩子:吸烟有害健康,不管有多大的好奇心,都不要去偷偷抽烟。尤其是不能在路上捡别人吸过的烟头。

3、转移视线,提供替代活动

若是从内心不希望孩子玩“烟卡”,那父母就要付出行动,而不是言语上的禁止。

最起码,要找到可以替代“烟卡”的活动。

当孩子的视线被转移,找到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那他自然就能从“烟卡”中走出来。

无需父母说教,孩子都能自己“上岸”。

只是,转移视线的过程并不容易,父母要多些耐心。

最起码,要多一些理解,毕竟大家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都有过对某种玩具或游戏痴迷的阶段。

4、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忙着工作赚钱,就是想给孩子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谁曾想,孩子却迷上了“烟卡”,染上了坏习惯。

很想替孩子辩解两句,这些父母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何别人家的孩子不玩“烟卡”,或者很有限度的玩“烟卡”呢?

说到底,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生活中,倘若能多花时间给孩子高质量地陪伴,了解他们内心所想,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结果或许会很不一样。

结语:

对于“烟卡”游戏,真的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盲目地让孩子随意玩耍。

正确的做法,还是要引导和监督。

孩子可以适当玩耍,只要控制玩的时间和方式,父母还是可以支持一下。

1 阅读:38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6:54

    无语=_=[笑着哭]

  • 2024-05-17 07:37

    我都佩服这帮人,啥都能炒起来,这玩意你说有啥玩的[笑着哭]

徐徐侃历史

简介:谢谢你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