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贵州原省委书记,后调东北官至副国级,弟弟开小卖铺独子是司机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5-19 20:54:4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5年12月的贵州省,仿佛被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暴席卷。

人们的心情波澜起伏,议论纷纷,贵州的省委书记钱运录将被调往遥远的黑龙江。

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省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贵州人民纷纷表达对他的不舍,他们甚至有些反对,希望能够留住这位书记。

他为贵州做出了哪些贡献,才让人民如此看重他?

这些贡献份量究竟多重,才让人民对他如此感激?

从大山走出的书记

1944年,钱运录于湖北大悟县一个贫农家里呱呱坠地。

当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民不聊生。钱运录的父母带着他和兄弟姐妹四处逃亡,寻找栖身之地。

直到1947年,解放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解放大悟县,土地改革让贫困的家庭自此获得一份稳定的生计。

一直颠沛流离的钱运录看到解放军的影响,对共产党文化充满向往。

他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怀着这个目标,他刻苦学习,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

1963年,钱运录顺利完成中学学业后,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湖北大学。

他怀着对民生改善的热情,选择了国民经济计划统计这一专业。

他立志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老百姓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乡村来到繁华的都市,灯红酒绿并没有动摇这个青年人的心智。

他深知,国家正处于艰难时期,许多人仍在为温饱而奋斗。

因此,他经常告诫同学们,不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虚无缥缈的娱乐中,而要抓紧每一刻,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学里,他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也顺利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毕业后,他又积极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拒绝了武汉抛出的橄榄枝回到了家乡大悟县公社。

在公社,钱运录以一种坚韧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

农忙时节,钱运录总是冲在最前面。

炎热的午后,大多数人都选择躲在树荫下避暑,但钱运录总在田间辛勤劳作。周围的老乡们看在眼里,都对这个勤恳的小伙子赞不绝口。

他还经常走访生活困难的村民家中,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钱运录鼓励大家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的。

在钱运录的带领下,当地贫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看到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钱运录打心眼里高兴。

他那股为民服务的拼劲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赏,他被破格提拔,调任省委工作。

但无论在什么岗位,钱运录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从民众中走出来的,牢记乡亲们的需求,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为人民服务

1998年的寒冬,一纸重要的任命调令传来,命运之手将钱运录推向新起点:他被党中央调往贵州省担任省委副书记一职。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湖北人,钱运录对家乡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了如指掌。

但贵州情况却大不相同——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山高路远,许多群众还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钱运录踏上开往贵阳的火车时,心中既有憧憬也有担忧。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如何带领贵州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摆在钱运录面前的一道难题。

火车渐渐驶进贵州境内,车窗外的景色由平原变为山峦,钱运录已下定决心,只有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到贵阳,钱运录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调研工作。他带着几名助手,一头扎进了大山深处。

越是偏远贫困的地方,钱运录去得越勤。

山路崎岖难行,他就自己骑着摩托车前进;乡亲家中简陋,他就和大家同吃同住,席地而坐。

就这样,钱运录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全省上百个贫困村庄。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他摸清了各地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出行难;有的地方产业单一,农民增收乏力;有的地方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孩子上学看病都成问题……

钱运录调研结束后立马召开会议,开门见山地指出:“贵州地形太复杂导致交通不便,这是我们改善民生的最大障碍。如果交通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钱运录的一番话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在场所有人。

会议决定,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交通建设的热潮。

解决贵州交通设施建设难题后,钱运录又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挖掘贵州的独特优势,吸引更长久的投资。

走遍整个贵州,亲眼见过秀美的湖海山川,感受过特色的民族风情,钱运录断定贵州的旅游业大有可为,他将旅游业列为贵州省的支柱产业来建设。

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广泛宣传贵州的旅游资源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推动下,贵州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黄果树瀑布、梵净山、镇远古镇等一批知名景区名扬四海,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与此同时,以旅游为依托的相关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没钱上学看病了。

几年过去,昔日的贫困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看到满目苍翠的青山,游人如织的街道,钱运录倍感欣慰。

他知道,贵州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但他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富足幸福的美好生活。

公正廉洁

2005年12月,调令再次传来,钱运录被调往黑龙江省工作。

消息传出的那天,人们纷纷谈论起钱书记的离任。

有人回忆起他在大雪天里赶赴山区看望贫困户的情景,有人讲述他在洪水中指挥抢险的事迹。

大家都感慨,没有钱书记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贵州。

他们也纷纷表示,钱书记的恩情人民一辈子都不会忘。更有甚者,希望钱书记能留下来,大家伙都舍不得他。

钱运录知道自己也舍不得贵州这片土地,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祖国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

2006年1月,钱运录上任黑龙江省委书记。

与在贵州时的雷厉风行不同,钱运录深知黑龙江的经济水平远高于贵州,在这样一个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份,没有必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免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但他也敏锐地察觉到,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干部的思想也出现了变化,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

对此,钱运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贪污腐败行为零容忍。

在一次省委常委会上,钱运录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我们丧失了廉洁本色,背离了人民的利益,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钱运录官居高位,但在权力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大公无私的心,他自己就是公正廉洁的最好代表。

钱运录的侄女大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钱运录的嫂子找到他,希望他能帮侄女在政府部门谋个一官半职。

面对嫂子的请求,钱运录严肃地拒绝了。

他坚定地说:“我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给亲戚谋私利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钱运录身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不论是侄女还是其他亲戚,他总是坚守原则,秉公办事。

他的亲弟弟在大悟县供销社当了几十年的售货员,日复一日地面对着柜台和顾客,直到中年,才攒够了钱,在县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卖部。

而钱运录的独子也没有因为父亲的权势而获得任何特权。

他作为一名货车司机,靠自己的双手谋生,每天驾驶着货车奔波在路上,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钱运录的家人对他这种不徇私情的作风,也早已习以为常。

他们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在谈起钱运录时,话语中总是流露出一丝自豪。

钱运录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干部向他看齐,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们为能有这样一位好干部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他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省直工委. 钱运录接受《紫光阁》杂志专访时强调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为加快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J]. 当代贵州,2005(7):4-5.

洗脑、洗手、洗脚钱运录的"三盆水"泼得很是时候[J]. 领导决策信息,2006(8):15.

钱运录:开拓创新永葆先进[J]. 世纪桥,2006(7):5-6.

王琨,顾海凇. 握紧困难群众的手--省委书记钱运录情系摆榜[J]. 当代贵州,2004(19):9-10.

0 阅读:2

世界名人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