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俄反华不成,美国又拿盟友开刀,不反华就加税,中美必须二选一

程锦同学 2025-03-04 13:30:11

美国的“联俄制华”策略已然破产,陷入困境之际,竟不顾一切地挥舞制裁之剑,对盟友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他们对我国采取敌对立场,以加征关税为要挟。然而,此举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矛盾,最终反噬自身,自食其果。 01. 美国未能成功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却转而向其盟友伸出制裁之手? 显而易见,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经历了显著的转变。由原先拜登政府时期的强硬打压,如今演变为双方关系的逐渐回暖。甚至,在乌克兰冲突的停战议题上,美俄双方已初步达成了共识。

为迫使乌克兰屈服,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内爆发激烈争执,其场面之激烈震惊全球。据分析指出,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与拜登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间的差异达到180度,而其政策的核心宗旨不外乎一点,即捍卫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并对所有潜在威胁实施坚决反击。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看来,中国被视为潜在的对手,因此其针对中国的政策旨在分化并削弱中俄关系。特朗普政府试图将俄罗斯从过去的绝对敌人转变为可争取的盟友,对俄乌冲突问题采取适度让步的策略,以图破坏中俄关系,并上演一出“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的戏码。这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的一项重要策略。

据美国媒体分析,观察近期俄罗斯的态度可知,普京总统并未被美国所迷惑,所谓的联俄制华策略不过是无稽之谈,纯属错误且不现实的决策。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外交策略在“接触”与“遏制”之间不断变换,其核心宗旨始终是降低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影响力。2000年普京总统上台初期,他曾积极寻求与西方世界接轨,并曾试探性地探讨加入北约的可行性,但这一努力最终遭到了美国的拒绝。 自那时起,北约完成了五轮向东扩展,其防御线已延伸至俄罗斯边境。同时,美国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的介入,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更为直接的威胁。

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旨在将其孤立。随着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拜登政府进一步加剧了对俄罗斯的打击策略,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中断能源合作以及封锁科技供应链。这些举措严重破坏了俄罗斯对美国的基本信任。 普京屡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对西方的承诺不再抱有信任”。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承认俄罗斯占领乌克兰领土”等姿态寻求改善关系,但俄罗斯方面深知这种妥协的有效性仅限于特朗普总统的任期之内,至于未来新政府是否还会坚持这一立场,谁也无法预料。

美国在与俄罗斯在能源出口领域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因此核心利益根本无法让渡。正如俄罗斯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指出,美俄之间的信任重建之路“漫长而艰辛”。 此外,针对美国国务卿所提出的联俄制华策略,我国明确表态称:“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拥有坚实的内在驱动力,不会受到任何第三方势力的干扰。” 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俄两国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相互支持”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方面坚信,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是俄方从长远角度出发所做出的战略决策,而非一时权宜之计。

从经济结构分析,中俄两国之间展现出显著的互补优势: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有效满足了我国在资源方面的需求缺口,与此同时,我国丰富的工业制成品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则为遭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填补了国内产业发展的空白。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成功跨越2448亿美元大关,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占据核心地位,典型如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快速推进。这种建立在产业链分工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其深度与广度远超美国在短期内所能提供的利益诱惑。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强调,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特别是在军事领域,中俄两国通过联合军演和军工技术的交流,共同构建起一套安全机制,这种战略互信并非美国和俄罗斯能够轻易形成。

02.美国再次对盟友施压,以加税相威胁,要求其在反华立场和税收优惠之间做出选择,中美关系面临双重压力。 有趣的是,在尝试联俄反华受挫之后,特朗普政府转而采取了对盟友的新策略,决心将他们纳入“反华阵营”。特朗普政府旧话重提,将关税视为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手段,并敦促盟友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与美方保持步调一致。 2025年2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压,要求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实施相同的关税措施。他宣布将对所有商品征收10%的普遍关税,并威胁要征收高达25%的关税,意图打造一个“北美堡垒”以遏制中国。他提出,如果不反对中国,就将面临加税的后果,迫使中美两国在支持中国与否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对于那些不是美国“盟友”的国家,他们自然被视为“对手”。

然而,这种单方面的施压并未能促成“反华统一战线”的建立,反而加剧了美国与其盟友间的矛盾,看来局面将变得更加复杂有趣。 针对此情况,加拿大政府采取强硬立场,宣布若美国于3月4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加拿大将立即以“等价报复”的方式对等措施,涉及总价值达1550亿加元的商品。 根据美国媒体的估算,如果美国对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实施25%的关税,这将导致其40%的出口至美国的商品遭受影响,预计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在汽车和电子等行业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中间产品供应高度依赖,因此,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0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且不可逆转的。 美国媒体指出,此类对盟友的施压行为不仅加剧了美盟关系的紧张,而且最终导致增加的关税负担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此前,特朗普曾声称对中国实施加关税措施将促使贸易逆差回流,然而自2018年实施加税政策至今,美国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沉重的额外成本,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持续攀升,创历史新高。这充分表明,特朗普所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并未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迫使盟友在“中美必选其一”之间做出选择,实乃不明智之举。此举不仅可能引发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内部分歧,还可能加剧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本已有限的“影响力”流失,进一步导致美国“霸权”的过度消耗,可谓是“自讨苦吃”。

美国若持续沉溺于霸权主义的幻想,并以此对抗心态推动“新冷战”,将不可避免地加剧其国际孤立。当前的世界亟需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的多边合作,而非“非友即敌”的阵营对立。 中俄合作的坚韧不拔、盟友的离心趋势、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共同预示着单极世界的落幕。美国若执迷不悟,继续沉溺于霸权幻想,终将因自我孤立而加速其衰落进程。

0 阅读:78

程锦同学

简介:程锦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