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出现?中国故障卫星竟复活,独自爬行22万公里后成功登月

森罗万象籍 2024-05-21 10:55:4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今年3月,我国发射了两颗月球探测卫星。不料卫星升空后不久却发生了故障,脱离了预定轨道,和地面失去了联系,无法接收信号。就在其他国家等着看笑话时,失去信号的卫星居然又奇迹般地“复活”了!

卫星启动了自主导航系统,在脱离信号指挥的情况下,回归了正确轨道,独自飞行22万公里成功抵月!这无疑是我国强大航天实力的体现!

起死回生的卫星

这两颗卫星名为“DRO-A/B”,肩负着月球探测的重要使命, 按照计划,它们在升空后需进入逆行环月轨道,与此前发射的卫星DRO-L联动,共同完成探月任务,并将相关数据传回地球。

然而,两颗卫星升空后不久便意外发生,未能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导致故障的原因并非卫星本身,而是运送火箭出现了问题。

如今,卫星升空普遍使用多级火箭,即将多个火箭连接在一起,发射时一级火箭先行启动,完成任务后与其他火箭分离,二级火箭接替工作。这样可以在火箭燃料耗尽后直接丢弃,避免消耗多余燃料,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

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由“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搭载。火箭启动升空后,运行一切顺利,将上面级火箭“远征1号S”和两颗卫星送入既定轨道,完成任务后实现分离。

然而,“远征1号S”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卫星提前脱离火箭,未能进入目标轨道,地面中心也失去了与卫星的联系。

空中的每颗工作卫星都需遵循既定轨道运行,以避免意外碰撞。卫星发射过程中一旦偏离轨道且无法调整,便意味着任务失败。DRO-A/B没有进入轨道,真的就意味着失败了吗?

卫星偏离轨道的原因并非卫星本身的故障,两颗卫星依然运转良好,因此存在转机。就在地面上许多国家等着看我国笑话时,这两颗卫星已经悄然完成了自救。

关键时刻,卫星启动了“自主导航系统”。这一系统确保卫星在失去地面信号的情况下,按照预设参数和算法,自行调整运行状态,可以看成是给卫星上的一道“保险”,在发生意外时会自动启动。

卫星提前脱离火箭后,进入了近地525公里,远地132577公里的绕地椭圆轨道。自救系统启动后,卫星不断调整参数和飞行姿态,抬升高度,最终成功进入了距离地球22万公里的逆行绕月轨道!完成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两颗卫星的自救成功,无疑展现了我国强大的航天实力!也为后续探索太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卫星故障和应对

不管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卫星发射中出现意外都是常有之事。

自1957年10月4日,人类首颗卫星升空以来,差不多有超4000个卫星或航天器在升空或运行中出现过故障。有时仅是一个小零件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箭毁星亡。即使是航天实力长期领先的美国也不例外。

概况起来,卫星遇到的故障可分为这几种:

一是地面火箭未能成功升空。例如,1994年我国“风云2号”的发射失败。二是火箭成功升空,但中途出了意外。1986年,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导致7名航天员遇难,10亿多美元打了水漂,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类是卫星和火箭完成分离,但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DRO-A/B卫星升空后的故障就属于此类情况。

第四类是卫星本身动力或参数除了问题,未能进入轨道,或者进入轨道后不久就出现了故障,无法运行。例如,1994年,日本试验卫星ETS-6升空,进入轨道后出现发动机故障,无法运行,变为太空垃圾。

第五类是卫星运行未达到预期寿命便故障或失踪。1992年9月25日,美国的“观测者”号卫星升空,执行探索火星任务。卫星在飞行了7.2亿公里后,于1993年8月21日突然失踪,就属于此类型。

太空中的卫星一旦出现故障,无法修复就会沦为太空垃圾。无序漂流的太空垃圾会对正常卫星和航天器造成极大安全威胁。各国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减少卫星相关的故障。

总体来讲,措施分为两方面,一是预防,为了确保发射圆满成功,很多国家的发射计划总是一拖再拖,发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确定的风险,会紧急取消发射计划。

1992年,我国“长征2号E”发射“澳星”时遭遇险情,紧急关机。1994年,美国“奋进者”航天飞机点火,但在离升空仅有1.9秒时,计算机检测出某一主发动机氧化剂涡轮泵温度超出临界值,紧急关机停止发射。这些都是避免事故的典型案例。

二是空间维修,卫星航天器升空之后,故障在所难免,这时候空间维修就非常重要。1993年,美国就动用航天飞机,在太空成功维修了“哈勃空间望远镜”,使得造价30亿美元的空间望远镜重新恢复功能。

结尾

DRO-A/B两颗卫星在遭遇困境后,凭借自主导航系统成功自救,实现了“起死回生”的壮举,这一切无疑为我国航天事业增添了一份新的荣耀。这一奇迹不仅见证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也彰显了科学探索中的毅力与智慧。

卫星发射过程中出现故障虽是常见之事,但正是这些困难促使着人类不断进步。未来的太空探索之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正是这些荆棘,激励着人类不断创新,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77 阅读:73744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4:21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大瀚 回复:
    这个技术,可用于飞行导弹!
  • 2024-05-21 11:50

    月球中继卫星太重要,不管想在月球哪里登陆都可以

    大瀚 回复:
    这个技术,可用于飞行导弹!
  • 2024-05-21 16:48

    卫星失去联系?那就是地面无法联系!那卫星上升的意义在哪里!上升就能联系下降就不能联系吗!一个无法联系的卫星意义在哪里?

    痞子很菜 回复:
    自媒体瞎扯而已,根本就没失去联系,一次次变轨都是地面控制的。
    东风17 回复:
    通过第三颗卫星联系啊,小呆呆[呲牙笑]
  • Fgc12 27
    2024-05-21 17:29

    航天技术也可以看成导弹技术,卫星自主飞行说明我们的Ai已经遥遥领先。航天大国也是全球导弹技术最厉害的国家。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国,而且这三国都有自己的导航卫星。因为是五常国家,统称上三常,另外的下两常(英国、法国)已经成为二流国家。

    大军 回复:
    二流国家是不就常说的二溜子国家
    Fgc12 回复: 大军
    没有自己的导航卫星就不是一个梯队的。
  • 2024-05-21 19:45

    胡言乱语

    痞子很菜 回复:
    自媒体可不就是这样嘛
  • 2024-05-22 05:23

    无人机也可以参考,一旦屏蔽信号了,可以继续任务或返回

  • 2024-05-21 20:15

    这就是一个实验

  • 2024-05-21 21:39

    不忘初心[玫瑰][玫瑰][玫瑰][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21 21:14

    卫星:我跟地面开一下玩矣

  • 2024-05-22 09:47

    都没人知道这个失败了

  • 2024-05-21 18:18

    可以用月球中继卫星帮忙导航

  • 2024-05-23 15:56

    整天造谣,无中生有,举报!

  • 2024-05-22 07:33

    没人想看你弯弯绕,有能耐说说复活原理。

  • 2024-05-22 07:31

    22万公里,远地点还没到达月球。燃料够不够?

  • 2024-05-22 07:37

    今年三月我国发射了两颗探月卫星?这纯属无中生有,哪有的事?没听说过啊!

  • 2024-05-22 08:31

    贺电

  • 2024-05-23 08:21

    抄袭他人的作品有意思吗?2024年4月17日对美不沉默发表了文章

  • 2024-05-21 19:16

    这个技术,可用于飞行导弹!

  • 2024-05-22 09:23

    牛[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22 07:49

    可悲,中国卫星用英文,连中文都不用了

  • 2024-05-22 09:17

    真假难辨

  • 2024-05-22 08:30

    嫦娥六号回来时,让轨道仓过去给补充一下原料。

  • 2024-05-22 12:53

    吹!牛逼!低调!

  • 2024-05-22 13:05

    高兴什么,是我把它放回去的[笑着哭]

  • 2024-05-22 23:33

    本质就是中国的导弹技术高明[点赞]

  • 2024-05-22 12:54

    太空也没有gps没有北斗支持它是怎么导航的呢[哈哈笑]

    yyyy 回复:
    星光制导吧
  • 2024-05-22 17:16

    真的吗?给我的国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5-23 13:40

    中国精神的体现。每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坚决 完成任务!这是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 2024-05-22 06:32

    太顽皮了,上太空还翘家

  • 2024-05-22 05:05

    这就是实力。

  • 2024-05-22 07:00

    这也太顽强了,必须加个鸡腿!

  • 2024-05-22 20:04

    本来剧情就是这样子,只不过我们科学家没说明

  • 2024-05-24 00:07

    自媒体现在好有学问啊[呲牙笑]想想看:如果这样真的能正常入轨,那岂不是以后都可以这么干?那不是可以大大减小航天成本???呵呵呵呵

  • 2024-05-22 17:56

    那月球应该是中国的月球,而不是美国的月球。

  • 2024-05-23 07:24

    可是使用寿命就大大缩短了

森罗万象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