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5年的时候,湖南省新化县武装部收到了一封挺特别的信,写信的人是个78岁的老农民,名字叫奉孝同。工作人员挺负责任的,就带着点好奇拆开了信封,可一看里面的内容,当时就直接惊呆了。
信里头,奉孝跟那位大爷敞开心扉说了,他以前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后来被选到毛主席身旁做了警卫。到了五八年,他退伍回家种起了地。眼下他闺女病得不轻,家里头真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了,这才写了报告,盼着政府能伸把手。不过啊,在这信到咱武装部之前,咱还真没听说过湖南有这么一位老英雄。
这封信要么说的不是真话,要么就是奉孝同老人这些年一直藏着身份没露面。但他为啥要这么做呢?
【给毛主席当警卫】
1927年8月1号那天,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南昌起义突然爆发,这算是咱们党自己动手搞武装反抗的第一回。这一天,就是中国共产党自己拉起队伍干革命的起点。虽然南昌起义没成功,但它却让中国共产党下定了决心,要继续革命斗争。这事儿给后来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铺好了路。
这三次反抗行动带来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秋收起义后,农民们开始慢慢觉醒,不再忍受压迫阶级的欺压。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们,对革命的认识也一点点加深了。
南昌起义那一年,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迎来了一位新生命,是个男娃。爹妈对他寄予厚望,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奉孝同。出生在农家,奉孝同的小时候啊,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难”。
如果活在现在这个和平安稳的年代,四岁的小孩该是整天玩耍、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但奉孝同四岁那年,就得帮着家里干活,天天一早得上山给猪砍草料。这样的日子,奉孝同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不过他心里还是盼着,有朝一日,咱们中国的贫苦农民都能过上好生活。
1934年那会儿,贺龙带着的红军队伍进了村,他们开始跟地主斗,把地主家的财产分了,还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农民。这些红军啊,纪律严明得很,连老百姓的一根针、一线都不碰。为了感谢村里人收留他们,红军还主动帮忙干农活。他们这些为穷人做好事的行为,让老百姓心里头特别感激,大家都非常喜欢和支持红军。
奉孝同被红军的精神深深打动,心里头默默许下誓言,等长大了说啥也得穿上那身军装,守护家园保卫国家。可因为年纪太小,加上家里兄弟姐妹多,大家伙儿都宠着他,所以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起来,奉孝同的这个梦想也没能照进现实。
抗战打完以后,咱们中国人总算是摆脱了那些侵略者的欺压,奉孝同的日子也慢慢变得好过了。爸妈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拿出来,让他上了学,在学校念了三年的书。
奉孝23岁那年,朝鲜半岛烽火连天,咱们国家二话不说,立马派兵去帮北朝鲜。大军出动没多久,全国上下就热火朝天地搞起了抗美援朝的大游行。两千万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想要参军,铁了心不让美国佬的阴谋得逞,誓死保卫咱国家的土地不受侵犯。
奉孝同瞅准了这个时机,一腔热血涌上心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志愿军,远赴朝鲜参战。在朝鲜战场的三年里,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惨烈,深切体会到了战士们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冬天已经挺深了,我们进军朝鲜那会儿。国家经济还在慢慢爬坡,给志愿军的生活用品少得可怜。奉孝同身上的军装,就是发的那套,薄得跟纸似的。他心里明白,家里头不容易,志愿军用的东西,都是老百姓一点一滴凑出来的。
心里想着要为人民做点贡献,奉孝同在战场上打得更加拼命。他从一个对战争一窍不通的小子,慢慢变成了大家公认的“神枪手”。经过一次次战斗的锻炼,奉孝同的射击技术越来越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就是这一点,让奉孝和平反的命运轨迹彻底转变了。
1953年7月份,美国跟咱们中国志愿军在朝鲜签署了停战协议,这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圆满落幕。奉孝同跟着众多志愿军战士荣耀归国,因为他枪法特别准,就被中央警卫团给挑中了,安排去给毛主席做贴身警卫。
守护毛主席的安全,这事儿奉孝同以前压根儿没想过。在加入军队前,奉孝同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卫老百姓。结果突然让他去守护毛主席,这让他惊喜交加,感觉十分意外。
这真的是件荣耀的事儿,奉孝同兴奋得整晚都合不拢眼。他心里琢磨着要给家里人报个这超级大喜讯,但转念一想,任务得保密,于是奉孝同就硬是把这冲动压了下去。他给家里人写信,就说部队给他安排了个特别光荣的活儿,别的啥也没说。
在警卫团的日子,奉孝同觉得特别难忘,那段时间他成长飞快。他下苦功练习射击,枪法变得超级棒,还赢得了三个大奖:“岗位标兵”、“射击高手”和“技能达人”。到现在,这三个奖状他还跟新的一样好好收着呢。
当一个兵,忠诚和听话那是基本要求,特别是给毛主席当保镖的,更得把这两件事刻在脑子里。
1955年的时候,奉孝同碰到了一个挺特别的活儿:借着回家探亲的机会,去乡下摸摸实际情况。接到这差事后,他和中央警卫团一中队的其他兄弟们,都被叫到了中南海的颐年堂。毛主席吩咐人从他办公桌上拿了一叠纸,给在场的每个警卫员都发了一份。
奉孝同对纸上写的那些内容印象特别深刻,就算他隐姓埋名了几十年,上面的每一个字他都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毛主席专门为了这次任务写的一份《外出注意事项》,里头写着:
一、得保密,这儿的事儿别往外说。二、别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三、多去讲讲建设工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处。四、可别被反革命分子给耍了。五、得好好调查一下生产、征购、合作社的情况,还有大家的生活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看法。最后,还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字呢。
任务布置完后,奉孝同找了个回家探亲的借口,回到了老家展开调研。他一头扎进村里的农活里,亲身体验农田里的劳累。一边干活,奉孝同还不忘向村民们打听情况,把大家的意见一条条记下来,整理成资料,全部提交给了毛主席。
奉孝这个人,干事儿特别靠谱,他严格按照《出差守则》来,一点不含糊。他写的出差报告,那叫一个透彻,没多久就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复员回乡当农民,与妻子共同守护秘密】
回到北京没多久,奉孝同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要亲自见他。记得那是他回来大约俩月后的一天,毛主席的秘书跑到警卫团,把他和其他几位同志一块儿喊到了菊香书屋。
毛主席和大家一块儿坐在藤桌旁边,聊起了他们报告里的事儿。聊到奉孝同时,毛主席对他的报告直点头,还夸他干得真漂亮。但在奉孝同讲报告的时候,因为他的新化口音太浓了,让他自己都觉得挺尴尬的。
看到他挺紧张的,毛主席就宽慰他说:“你别往心里去,方言嘛,从小养成的习惯,改起来不容易,时间长了就自然会好点。”毛主席说话时也带着点湖南腔调,这让奉孝同感觉特别亲近,一下子就不那么紧张了。
听完那几个人的汇报后,毛主席概括道:“你们跟农民打了交道,我呢,听了你们的汇报,也等于是间接了解了农民的情况。”整个汇报过程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等到结束时,一看时间都到中午了。于是毛主席就对他们讲:“今天中午就别急着走了,留下来一块儿吃顿简单的午饭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没一会儿,藤桌上的文件就都被拿走了,换上了一块白布,瞬间变成了餐桌。桌上摆了三道荤菜和三道素菜,还有一碗红彤彤的西红柿鸡蛋汤,主食则是馒头和米饭。就这么简单又实在的饭菜,奉孝同和几位同志吃得津津有味。
没过多久,碗里的米饭就被吃得一干二净,连一粒米都没留下。但和毛主席一起吃饭,心里难免有点紧张,不好意思再去添饭。毛主席看到后,马上说:“赶紧,再去盛一碗,你们年轻人消化能力强,得多吃点才有劲儿工作。”
饭后,毛主席和大家聊起了家常事。聊着聊着,他了解到奉孝同和另一位战士都还是单身,于是,毛主席就安慰他们说:“别急,这事儿得慢慢来,找对象也别要求太高了。”他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父亲,跟大家聊着,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记忆深刻。
1958年那会儿,给毛主席当守卫的日子眨眼就过去了,奉孝同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可为了跟上“使劲儿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他二话不说,放弃了在北京那份让人眼红的工作,铁了心要回老家去,重新开始。
毛主席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部队特地叮嘱奉孝同,回到老家后绝对不能透露自己在中央警卫团干过。奉孝同严格遵守命令,回家后对自己的工作三缄其口,连家里人都没告诉详情,镇上的干部也就只知道他是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奉孝同因为有当兵的背景,没藏着掖着自己的好枪法,退伍没多久,就被乡里武装部相中,请去做了民兵训练的军事教官。说真的,他在毛主席身边当过兵,那可不是吹的。在他的指导下,乡里的民兵连续三年拿了冠军,还搞了个男女“基干民兵连”,奉孝同做了男连连长,女连连长则是一位叫王欢云的女同志。
1958年快结束时,新化县搞了个民兵大比武,男女连队都踊跃参加。男连在奉孝同的带领下,女连在王欢云的带领下,都拿了个头名,给乡里挣足了面子。就是在那次比武中,奉孝同和王欢云看对了眼,没过多久,两人就喜结连理了。
结婚后,奉孝同一直瞒着妻子关于警卫团的事儿,本想着这事儿就烂在肚子里算了。可没想到,心思细腻的王欢云还是悄悄察觉出了一些不对劲。
新化县地处山区地带,野兽常常在这里出现,特别是野猪和华南虎,它们时常威胁到当地百姓的生命。因此,奉家公社决定把猎杀这些野兽的任务交给男连队伍。奉孝同是个打枪高手,每当要猎杀猛兽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果然没有浪费“神枪手”这个称号,每年都会成功猎杀二十多只野猪。
村里头的老一辈都清楚奉孝同使枪的本事,讲他能在八百步开外就一枪撂倒野猪,要是靠近到两百步,那枪子儿能精准无误地戳进野猪最前头那根肋条上。
他打猎的技术真是一绝,猎到的猪数量自然少不了,但奉孝同这人低调得很,从来不在人前显摆,总是实实在在地干事。后来,新化县有个国家级优秀民兵的名额分到了奉家公社,按理说这荣誉该归奉孝同,可他硬是把机会让给了队友刘一忠。
大家对奉孝同的决定感到十分困惑,就连他的妻子王欢云也是一头雾水。王欢云追问之下,奉孝同这才吐露了真相。他说,自己以前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万一接了优秀民兵的名额,公社肯定会大肆宣扬,那样一来,他的警卫员身份可能就暴露了。
王欢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奉孝同严厉叮嘱她必须保守秘密,从那以后,王欢云就再也没跟人聊起过这事儿。
【女儿病危,多年秘密无奈公开】
奉孝同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退伍后,他和知晓他这重身份的老婆一块保守了这个秘密长达54年。他俩一块儿上山打猎,下地劳作,干啥都实实在在,从来没跟人聊起过当警卫员的那些日子。就算遇到了再大的难关,他也一直憋着没亮出自己的老底。
从1958年开始,咱们国家碰上了难关,到了1960年,情况更糟,大自然也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农作物收成不好,老百姓的口粮变得特别紧张。这标志着咱们国家和每个家庭都开始了段不容易的日子。
那时候,饿肚子是家常便饭,不光是普通老百姓,就连朝廷官员也只能啃由谷壳做的馒头。要是连谷壳都没了,大家就得上山去刨野菜吃。慢慢地,老百姓饿极了,野菜也被挖了个精光,最后连树皮都成了填饱肚子的东西。
最后,连树皮都被吃光了,大家只能去吃那种黏糊糊的黄土。但这种黄土吃了肚子会胀得难受,奉孝同的女儿好几次都差点被这黄土给害了。其实,要是奉孝同那时候说出自己是毛主席的警卫,说不定能多得点帮助,可他硬是一声没吭。
到了1980年,改革开放的大门一开,中国老百姓就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咯,奉孝同家的生活也跟着慢慢好起来了。他们一家子就是靠种那点地过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心里头那个美呀,也是没法说的。
然而,没过多久,奉孝同便撞上了他人生路上的一块巨大绊脚石。
奉孝和王欢云夫妇一共有三个闺女,可家里发生了不少糟心事。他们最小的女儿,在16岁那年不幸被人贩子拐走了,到现在都没个消息。那时候出行不方便,也没有电话啥的联系方式,他们俩到处问、到处找,但都没能找到女儿的踪迹。最后,夫妻俩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继续寻找。
二丫头美玲早早就嫁人了,嫁到了隔壁淑蒲县,日子过得挺不容易。大丫头离婚后,就带着外甥女回了娘家,娘俩孤儿寡母的,家里头里里外外的事儿,全都得靠奉孝同一个人扛着。
奉孝同和老婆这辈子啥风浪都见过,最大的心愿就是闺女能过上好日子,平平安安的。可谁想到,2005年那会儿,大闺女奉庆龄突然得了重病。奉孝同把老底儿都掏出来了,想给闺女治病,但还是没能留住她。奉孝同以前上过战场,啥难事儿没见过,可这回他真觉得没办法了。闺女是他心尖上的人,这岁数大了,真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啊。
琢磨了好些天,奉孝同老爷子最终打定主意,决定找相关部门寻求援助。他写了封信,里头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自己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且还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的过往,盼着政府能伸出援手。
然而,遵循老人的遗愿,相关部门妥善保管了这封信,没有将其内容泄露给外界。至于老人的事迹,是一位医生将其公之于众的。
2009年的时候,奉庆龄发现有人老是在夜里偷偷砍他们家的山树。她一怒之下,决定亲自上山抓这些人。结果那些偷树的家伙一看被发现,就急了眼,把奉庆龄给打成了重伤。送到医院一检查,说是脑震荡挺严重,还有脑子里边有好几个地方都堵了,另外鼻子两边也有些发炎。从那以后,奉孝同和他老婆就经常带着闺女往医院跑,给奉庆龄治病。
这天,王杰和两个同事开车把奉庆龄送回家,由于路上下雨太滑,他们决定在奉家住一晚。奉家的老人奉孝同特别热情,吃完饭就和王杰他们聊起了抗美援朝那会儿的事儿。聊着聊着,大家越说越起劲,奉孝同一不留神,就把自己以前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的事儿给说漏了。
王杰大夫和他的团队赶紧接着问,还拿着奉孝同老爷爷的抗美援朝纪念勋章和退伍军人相关的东西去了湖南省军事历史博物馆做鉴定。等确定了奉孝同老爷爷的真实身份,整个县城立马炸了锅。谁也没想到,在这小地方,竟然藏着这么一位了不起的老英雄。
奉孝和那位老人,半辈子都扎根在新化县,五十年了,从没踏出过这个地方。他心里头一直有个念想,简单又执着,就是盼着哪天能亲自到天安门广场,亲眼看看那升旗仪式。
奉孝同老人办完最后的心愿后,就回到了老家。他每天还是过着那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日子。有客人来访时,老人总是特别热情地招待,还会应大家的要求,讲讲自己当警卫员时那些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