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印度称可取消对中企的限制,但却在边境问题上提条件

袁周院长 2024-01-21 10:34:28

环球网报道,在1月17日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印度工业和贸易促进部部长辛格表示,中印两国之间的投资关系可能迎来改变,印度已经实施了4年的针对中企的限制性措施可能会取消,因为在过去一年里,中印边境局势已经出现了缓和。如果种情况得以继续,那印度就将放松对中企投资的严格审查。言外之意就是,要想印度放松对中企的限制,那前提条件就是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和平。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回应称外界一直质疑印方对中国在印企业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和选择性执法背后有其他考量,如今来看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另外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应当放在双边关系的适当位置上,妥善加以处理。边境事态的解决进程不应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自中印2020年爆发边境冲突之后,印度就已经开始着手加强了针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查力度。从2020年到现在,中企如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等都已经受到来自印度政府的审查,最终措施基本是追缴所谓的税款、扣押资产以及冻结银行账户。

印度工业和贸易促进部部长辛格

去年,印度针对中国手机厂商vivo印度子公司的打压政策尤为明显。去年12月,逮捕了中国手机厂商vivo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与此同时,1名顾问也同样遭到了逮捕。印度税务部门指控vivo印度子公司将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汇入中国母公司,并以此躲避印度税务部门的监管。

对于印度政府给出的这种说法,这也符合印度在打击外资企业问题上的一贯做法。在对待外资企业的问题上,印度现炒现卖出台法律,收割跨国企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换句话来说,印度在针对外资企业的问题上,印度从未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一直是最差的,没有之一。

印度

印度一直都奉行“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对外招商政策,外资养肥了再薅羊毛的做法是屡见不鲜,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企业,对待欧美企业也是同样的手法,一直将践行“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作风,以至于大量外资企业都开始受不了印度这种养肥了再薅羊毛的做法,数据统计显示已有超过2800家外资企业从印度本土撤离。

换句话来说,印度的营商环境差一直都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印度长久以来的错误做法,把这个帽子扣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为印度政府在招商问题上遇到的阻力找借口。

而在印度完成对中资企业的薅羊毛过后,又表示只要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表现得好,那么印度就会放弃对中企的限制性措施。

小米公司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十分符合印度特色。针对中资企业薅完了一轮羊毛,然后说可以放松对中企的限制性措施,继续下一波轮回。除此之外,在边境问题上还成功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把中印边境爆发冲突的责任扣在了中国头上,制造印度对中企采取限制措施是一种迫不得已进行反制的假象。也不知道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如何从印度高级官员嘴巴里说出来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因为中印边境冲突,冲突事件也不是由中方所导致的。

从2017年以来,只要印度国内出现问题,煽动国内民族情绪就成了一种有效转移矛盾的手段,同时也借此塑造印度国内的凝聚力。只不过在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度自己“又菜又爱玩”,穿过实际控制线故意挑衅,结果导致双方爆发冷兵器冲突,印军最少20人死亡以及数十人重伤。

在这场冲突中印度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相反还吃了大亏,莫迪政府也不好向国民交代,所以这个事在印度就没怎么报道。为了找回面子,印度政府就开始推出专门针对中企的打压性措施,最后体现出来才是对中企的薅羊毛。

所以,印度针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政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从印度的国家性格来说,这又显得合情合理。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2022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总额只有1359亿美元,但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就突破1000亿美元,在印度计划大力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将推动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巨大的贸易逆差将会推动中企前往印度建厂发展,而在印度政府的一通骚操作下,这种想法只会被打压,印度的产业升级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所谓的“印度制造”和印度经济崛起了。

0 阅读:2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