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支付机构业绩大比拼

乐学看商业 2024-05-18 07:54:15

随着支付行业的重磅政策陆续实施,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供给侧的持续优化,支付行业正步入一个更加规范和合规的发展阶段。

最近,众多上市支付机构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报告。一些机构通过积极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另一些则通过提价,暂时解决了增长难题。整体来看,支付行业展现出了新一轮的持续发展势头。

上市支付机构业绩大比拼

财报显示,2023年,拉卡拉营业收入59.34亿元,同比增长10.6%,扣非净利润5.69亿,同比增长571.52%。银行卡收单交易金额 3.31 万亿元,扫码交易金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31%,扫码交易金额占公司支付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 27%,数字支付业务毛利率 26.3%,同比增加 6 个百分点。

国通星驿母公司新大陆营业总收入82.5亿元,同比增长11.9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0.84亿元,同比增长136.82%。其中,第三方支付相关业务收入38.82亿,同比增长33.57%,占总营收的47%,毛利率为41.19%,同比提升近14个百分点,主要系第三方支付行业出清,行业进入良币时代,价值回归所致。全年支付服务业务交易总量超2.5万亿,较上年同期增长约8%。

新国都第三方支付业务(嘉联支付)2023年营业收入约 25.8亿元,同比下降15.55%,实现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163.37%。全年支付服务业务交易总量超1.94万亿。

联动优势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大幅增长,营业收入 18.9亿元,同比增长119.02%,毛利率15%。

海科融通营业收入25.86亿元,同比下降14.94%,全年实现收单业务交易额约1.5万亿元,同比下降13%。主要是受行业政策及市场变化影响,收单交易额下降较大。

合利宝母公司仁东控股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8.66%,实现扣非净利润负1.73亿元,同比下降14.25%,主要原因为公司贷款逾期利息及违约金计提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以及第三方支付业务退还相关资金所致。

随行付支付营收19.94亿港元,同比下降25%,经营溢利为1.96亿港元,同比下降64%。2023年数字化支付额同比增长超过100%,达到约人民币6400亿元。

乐刷母公司移卡收入同比增长15.6%至39.51亿元,实现年内利润1011.3万,同比下滑89.47%,支付交易量2.88万亿元,同比增长29.2%,费率由2022年的12.3个基点增至13.3个基点。费率和GPV双双增加,带动收入规模快速增长。

对比发现,一部分支付机构实现了全年营收、净利润双重增长;一部分支付机构则是好坏参半,甚至营收利润双跌。利润大幅下滑的支付机构,主要是受行业政策所致,基本都是一次性亏损。

其他支付机构营收或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大多与渠道成本等相关,同时不少支付机构调整了收单结算的费率,提费对第三方支付业绩杠杆效应明显,利润弹性巨大。

进入良币时代

部分上市支付机构认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现已迈入供给侧优化的新阶段,标志着行业正式步入“良币时代”。这一时期,价值的逐步回归和增值服务价值的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2022年行业经历了重大变革,提升费率成为行业共识,竞争格局趋向健康,支付机构普遍进行了合理的价格调整。根据行业领先公司的年报数据,支付交易费率呈现上升趋势,毛利率提升趋势显著。

上市支付机构普遍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支付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关注我国中小微商户的数字化转型,支付机构致力于以支付服务为基础,通过提供SaaS、数字营销等多元化的数字化服务,帮助商户增强经营能力。这些增值服务不仅增强了客户粘性,也提升了企业的总体收益,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我国中小微商户的商业模式单一、线上经营能力不足、营销模式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商户付费意愿的增强,支付机构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构建以“支付+”为核心的数字商业生态圈,连接银行、商户与消费者,促进垂直场景下商户、消费者和行业伙伴的互动,从而实现综合收益的提升。

同时,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的日益成熟,海外支付业务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机会。一方面,国内支付机构面临的场景布局已接近饱和,而海外市场在支付领域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为支付机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陆续推出跨境便利政策,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推动下,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朗,支付机构的出海战略恰逢其时。

0 阅读:17

乐学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